岳阳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482612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岳阳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岳阳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岳阳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岳阳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岳阳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岳阳临长江、滨洞庭,素称“湘北门户”。现辖汨罗、临湘2个县级市,平江、岳阳、华容、湘阴4个县,岳阳楼、云溪、君山3个行政区以及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新港区、南湖新区和屈原管理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岳阳综合经济实力位列中部六省大中城市前十位,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长沙,是湖南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也是内地著名的港口城市。省委、省政府确定“要发挥岳阳作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呼应长三角,着眼中三角,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其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省委书记徐守盛强调:岳阳作为全省“一核

2、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中的首极,要着力打造成为全省开放发展的“大门户”,要着力打造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大引擎”,要着力打造好江湖名城这张“大名片”,着力打造成为现代港口物流产业的“大基地”,岳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把岳阳打造成湖南新增长极,打造工业强市,促进我市“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特编制岳阳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一、现实基础与机遇发展现状1、工业基础发展质量不断向好。2015年,全市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208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07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16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8%,工业经济总量

3、仅次于长沙,稳居全省第二位。2015年,工业实缴税收达到14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6%,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454.231.8调整为1150.138.9,形成了石化、食品、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等为主体的九大产业体系,其中石化、食品产业“十二五”期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华能电厂、岳阳纸业、道道全油脂等龙头骨干企业突出,长岭炼化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5.5亿元,较2010年增长78.4%。全市建成了10个核心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9个。至2015年,入园工业企业达到490家

4、,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40.6%;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0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0%。其中,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81家,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93亿元。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引进了中储粮、中粮、水电八局、诚通集团等一批央企落户岳阳,新建各类技术创新平台121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31个,累计实现专利申请量8800件、授权量61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50件。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6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工业投资项目5010个,完成工业投资3763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含)工业项目7个,亿元(

5、含)以上工业项目300个。实施利用外资项目46个,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 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十二五”期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期间降低了32.8%,超额完成20%的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共计淘汰落后产能再生铜冶炼27万吨,水泥49.4万吨,造纸58.81万吨,印染12820万米,焦炭10万吨,锌冶炼0.36万吨,铁合金0.4万吨,二氧化硫减排885吨,工业用水量减少2亿立方米。2、存在的问题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长岭炼化、巴陵石化等央企独大、石化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各县(市)区工业发展各自为政,部分非关联产业交叉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能集中建设,造成产业

6、难以形成集群,资源难以共享。如电磁机械产业平均分布于经开区、君山区和岳阳县,造纸、建材、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分布于各县(市)区。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是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分工仍处于价值链低端,过度依靠要素投入,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二是科技创新偏弱。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平台不优、创新人才不精、创新工具使用率偏低。要素制约仍然突出。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园区消费、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滞后,相关第三产业没有与之配套,导致留不住人才,招不来好商;二是工业用地受限制。基本农田、湿地、经济林范围较广,导致工业用地受到限制;三是经营环境受困。项目审批程序复杂

7、,服务质量不优,工作效率不高,仍然存在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面临的形势1、发展机遇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机遇。国家主导实施的“一带一路”、“一带一部”、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走出去”、“互联网+”、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战略,拓展了岳阳工业的发展空间,为岳阳工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途径。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2

8、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发改委也十分重视岳阳的战略地位,在岳阳规划布局了15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芳烃项目。岳阳新的定位优势。2012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举全省之力把城陵矶新港区建设成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现代物流的重要园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门户”。2015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发挥岳阳作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呼应长三角,着眼中三角,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其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2016年4月,省委书记徐守盛在岳阳调研时指出:岳阳作为全省“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新格局中的首极,关键要狠抓落实

9、,落准落细落小。要着力打造成为全省开放发展的“大门户”。抢抓历史大机遇,充分用好长江岸线资源,树立全省通江达海“一盘棋”思想,积极开展跨区域、大通关合作,推动湖南腹地与长江经济带无缝对接;健全完善产业链,深化与沿江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在优势互补中拉长产业链条。要着力打造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大引擎”。积极探索大湖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新路子,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支撑体系,推动石化、食品、造纸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要着力打造好江湖名城这张“大名片”。“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总体目标符合岳阳实际,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主动

10、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融入和经贸联系,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凸显江湖名城特色,全方位、精细化、高水平管理城市。要着力打造成为现代港口物流产业的“大基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举全省之力的积极参与,为岳阳发展带来无限机遇。一区一港四口岸平台优势。岳阳境内的163公里长江岸线资源优势以及正在建设的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和固废进口指定口岸(即一区一港四口岸)将扩大岳阳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2、 面临的挑战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科技创新

11、竞争更加激烈。为适应新的经济格局,各级各地都在全力以赴抢抓经济发展。从省内看,周边市州发展势头强劲;从沿江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态势看,岳阳与九江、宜昌等同类城市的差距开始拉大,给岳阳晋位升级带来不小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加重。岳阳实现产业经济与环境效益共生共赢任务艰巨。传统产业升级压力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待时日。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随着岳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升级,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紧缺和供应相对滞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二、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思路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

12、展新理念,按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的总体要求,坚定“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坚持稳增长与转方式并举、扩总量与提质量并重、调结构与促创新并进,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特色专业园区发展壮大为突破,以重大项目推进为抓手,全面提质改造生产工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通过实施“9653”计划,即加快发展9大产业,大力推进6大专项行动,精准实施5大专栏,着力完成3大任务: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着力建设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着力构筑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园区,快速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构筑新增

13、长极建设强有力的实体支撑,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始终把自主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人才为本,建设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推动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促进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机对接,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两型引领,提质增效。坚持两型引领发展,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

14、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两型化、两型产业化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强持续发展能力。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坚持优势优先,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发挥龙头产业和企业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发展。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支撑,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切实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强化质量,夯实基础。坚持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内核,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统筹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加强品牌创建,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岳阳制造整体形象。深化融合,协

15、同发展。加强产业间广泛对接,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和军民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发展目标1、总量目标。计划目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7805亿元,年均增长9%,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794亿元,年均增长9%。“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9%,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较2015年提高9个百分点。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548亿元,年均增长11%,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965亿元,年均增长11%。“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1%,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2%,较20

16、15年提高11个百分点。2、 结构目标。计划目标:到2020年,战略性新型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较2015年提高9.7个百分点;培育1个年产值过2000亿元产业,1个年产值过1500亿元产业,2个年产值过1000亿元的产业;新增3家增加值过100亿元的园区,2家销售额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工作目标:到2020年,战略性新型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2%,较2015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培育2个年产值过2000亿元产业,2个年产值过1000亿元的产业;新增5家增加值过100亿元的园区,3家销售额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3、 创新目标。计划目标:到2020年,新组建5家国家级、20家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新认定7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级名牌品牌70个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为4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