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481953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话都说明了读的重要作用,据说我国古代教书,起初就是背书,先让学生把书背熟,然后再开讲,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当然这不是说我们现在也要去学习那的教方法,但它说明我国在语文教学方面很早就重视读这个环节。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课的作业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是最大的财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朗读又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

2、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

3、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不变的真理,而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入文、入情。因而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一种氛围,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水平。阅读教学突出朗读,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品读、评读、诵读、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争先表现,能营造浓烈的阅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同时,强化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

4、,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首先,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初读可采用较宽松的自读形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读的内容、速度、方法,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发现问题可以提问;通读时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互读,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一些问题;精读训练要通过师生的活动交流,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达到流利的要求,教师要依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精心和优化组合各种形式的读,以求得最佳的效果;品读是品赏优美词句、领悟文章和作者的情感,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

5、内容、方式、方法,运用竞争、评价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表现欲望,让学生有机会到成功的自豪感、成就感;最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运用各种媒体和激励性语言,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回忆、入情记忆、美读成诵。 其次,训练的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师的教法如果常常如此,缺乏创新,学生对你的套路了如指掌,课堂气氛就会静如止水、缺乏生气。例如许多教师用得比较多的开火车读书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在火车头的选择、火车行驶的方向、轨道的变化等方面多做文章,做到常换常新。又如指名读这种训练方法,也不能光是老师指名这一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读,还可以互相推荐、发出邀请等,让学生感觉师生之间只

6、是在交流而不是严肃地教与学。各种形式的读配以新鲜趣味的训练方法,能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学好语文的信心,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效益。 二、会运用朗读技能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读好的基础。但是,如果不能把从课文中理解的东西正确的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手段表达出来,还是达不到读出思想感情的水平。所以,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 (1)语调。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像啊这个字,念的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重一点、轻一点就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情态:犹豫、坚定、高兴、悲哀、轻松、沉重每篇课文有个基本语调基调。 (2)速度。根据课文的内容,

7、决定朗读的速度。一般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读得快一些,庄严、沉痛、平静、悲伤的内容要读得慢一些。在一篇课文中,速度也是有变化的。 (3)重音。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的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4)停顿。这里说的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作的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一种特殊意义,可以延长和缩短停顿时间,还可以不按标点停顿。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时,为了增强感染力也可以变化停顿时间。 三、多些肯定赞许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书的评价语要

8、既恰如其分,又妙语生花。指导学生互评不能简单的一句他读得好吗?教师评价就更不能吝啬你的赞美和表扬,要以肯定鼓励、积极引导为主,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读得好就说棒极了!读得真好。你真行!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等;读得一般要先指出优点,然后用如果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如果确实读得不怎么样也不是就无法鼓励,只好摇头断语你读得不好。教师可以找出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告诉他只要多学多读,朗读也可以很好,给他信心和勇气。 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