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0325)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48187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032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032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032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0325)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0325)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03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032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你省心做作业作业一题目: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例子: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

2、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

3、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个人提纲: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

4、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5、方面出现明显滞后。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讨论提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

6、大锅饭”式的公平。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

7、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

8、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业二题目与形式:以政府支出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研究财政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

9、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怎样合理利用好有限的财力资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或许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本文将利用1998年2008年的数据,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存在一定的自利行为。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各地区财力差距仍然过大,怎样运用有限的财力资源更高效的提供公共产品是各地政府的当务之急。在公共产品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体现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民生类公共品的供给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责,然而,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的不到位现象,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普遍的短缺现象。地方政府需要在有限资金约束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

10、发展经济的同时提供公共产品。在现实中,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为通过一系列指标进行考核,并成为决定升迁调转的重要参考因素。但是考核指标大体是一些更容易观察的项目,如:财政收入、工业产值等指标,且经济增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相当于增加了可支配的资源。 我们采用的是1998年2008年的各地财政数据,由于2006年之后统计项目变更较大,我们把数据分为两个部分,1998年2006年为第一部分,2007年2008年为第二部分。从1998年2006年间我国教育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卫生经费、行政管理费逐年上升,但上升幅度各不相同,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例相对较高,这与我们国家对九年义务教

11、育制度的设定是分不开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1998年到2001年期间较为平稳,从2001年到2006年上升较为迅速,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上升幅度最大,卫生经费平稳上升,值得注意的是,行政管理费这几年中上升幅度较大,从2001年之后上升趋势明显,各地政府在行政管理中的支出增加明显。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1998年和2006年的各项支出占比的变化(%),基本建设支出从原来的10.14%下降为9.55%;教育事业费维持了较高的占比,与1998年支出相比,2006年教育事业费有所下降;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两项占比具有明显的上升,这说明我国政府在福利支出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于改善社会公平

12、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投入;在行政管理费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项支出的占比有所上升。2008年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较2007年有所下降,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从原来的16.6%下降到15.1%;教育科学事业费等两年大体相当。 不同的地方政府出于不同的价值衡量,会有不同的支出偏好。即使是拥有相同财力的地方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可能存在差异。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能够适当减少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改善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提高即期消费水平。尽量避免政府间支出的攀比现象,控制行政管理开支,把更多的财力资源用到公共结论及建议 地

13、方财政竞争使地方政府忽视公共产品的供给,而地方政府的这种支出偏向将会降低居民的福利水平。地方政府的公共化转型就是要求地方政府回归其应有身份,逐步减少和退出经济建设方面的投入,纠正当前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向。设法吸引民营经济投资,将原来由政府投资经营的领域向民营经济开放,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而政府的投入则主要集中于民生类公共产品和服务,如教育、卫生、社保、环保和公共安全等方面,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软环境。此外,提高公共支出效率,也是地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要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公共服务共享的理念,在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中,采取共享服务模式,提高公共

14、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降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二是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制度,对政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进行科学的考评,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高效供给。作业三名词解释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资源税是以各类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它为纳税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保护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起了重要作用。单项选择1、B 2、C 3、B 4、A 5、C 6、A 7、A 8、D 9、B 10、B多项选择1、ABCD 2、BCD 3、ABC 4、ABC 5、ABCD简单题1、试述公共

15、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答:(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2、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3、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答: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制度 (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 (3)宏观经济政策 (4)政府的职责范围论述题1、 试分析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利弊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