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22宋水线断头路汇报材料 (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47849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222宋水线断头路汇报材料 (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S222宋水线断头路汇报材料 (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S222宋水线断头路汇报材料 (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S222宋水线断头路汇报材料 (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S222宋水线断头路汇报材料 (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222宋水线断头路汇报材料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222宋水线断头路汇报材料 (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222宋水线罗溪至石境断头路段新(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汇报材料目 录第一部分 项目背景2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理由论证3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标准4-5第四部分 项目起讫点论证6-7第五部分 项目方案介绍8-13第六部分 项目方案比选14-18第七部分 项目推荐方案19-20第八部分 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及其他评价21-24第九部分 问题与建议24第一部分 项目背景S222宋水线是江西省“十纵十横”干线公路网主架构中的“第七纵”。是我省公路干线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纵贯我省部分县市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联系赣西北地区和赣东地区的公路主骨架之一。本项目是该干线的北段,武宁、靖安两县交界处。由于九岭山

2、脉的阻隔,罗溪乡至石镜村没有等级公路,而陈家段至终点石镜村甚至不通机动车,成为断头路。本项目路线起点为九江市武宁县罗溪乡附近,与省道S222盘溪至罗溪段相接,终点为宜春市靖安县罗湾乡(石境村)附近,与省道S222石境至璪都段相接,路线在罗溪乡与罗湾乡(石境村)两地之间布设,主要横穿县界山脉。推荐方案起讫桩号:K38+853-K73+137,里程长34.28km。本项目的尽早建成,对于近远期优化地区公路运营线路、推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形成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局面均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理由论证一是完善“十纵十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主架构

3、的迫切任务;石镇为两条纵线的交叉点,分别连接七纵(宋溪石境靖安)和八纵(石境上富宜丰)二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白茶古道 三是促进落后山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四是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促进消费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本项目北接庐山西海景区,南连三爪仑风景区。项目的建设可提高地区旅游城市交通可进入性和连续性,促进名牌旅游带的成熟。并通过改善交通组织状况,形成更高层次的宜居环境,推动武宁、靖安两县旅游品牌建设。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标准一、 交通量预测拟建项目的交通量采用直接法,远景交通量主要由趋势型交通量和诱增型交通量组成。考虑经济对交通的影响,在交通量分配过程分趋势型、经济诱增型交通模式

4、,对每种模式又按四个特征年(2014年,2018年,2023年,2028年)分别进行交通量分配预测,各特征年交通量见下表:各特征年交通量 (数据单位为标准小汽车 pcu/d)pcu/d2014201820232028S222宋水线罗溪至石镜段3110430663668969二、 技术标准本项目为S222的断头路,起点处相邻的盘溪至罗溪段为四级公路,路面结构为沥青表处,路面宽45米、路基宽6米,基本满足40公里/小时设计速度,与起点连接的罗溪至石门楼县道与S222盘溪至罗溪段技术指标相当;终点处相邻的石镜至躁都段为二级公路、路面结构为水泥砼,路面宽6米、路基宽6.5米,大部分路段能满足60公里/

5、小时设计速度、局部仅仅满足40公里/小时设计速度。与终点连接的S313石镇至罗湾段与S222石镇至躁都段技术指标相当。 根据本项目的使用任务,功能与交通量的适应情况,结合本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远景交通量等各种因素,同时考虑到与本项目周边路网对大型车、重车的分流作用,为了节省造价,保护环境,本项目全线拟采用40km/h的设计行车速度。路基宽为8.5m。局部城镇路段可适当加宽。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主要技术指标表指标名称单位采用指标公路等级二级设计速度Km/h40路基宽度米8.5单向行车道宽度米3.5土路肩米0.75桥面净宽米8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小桥涵、路基设计洪水

6、频率1/50最大纵坡%7停车视距米40会车视距米80超车视距米200路面类型水泥砼 第四部分 项目起讫点论证一、路线起点方案论证S222宋水线的总体走向呈北南走向;本项目为其中一段,总体走向为西东走向,起点位于武宁县罗溪乡政府所在地,S222规划桩号为K38+853,为一三岔路咽喉:西至盘溪接S306可与大广高速、永武高速及福银高速相连,南通过县道直通石门楼镇,东至项目终点石镇。起点位置见右图,交叉路口已为居民区所围,直接改善相当困难。工可设置了两个方案进行比较,分别在乡镇所在地东北侧和南侧布线,其中后者为定性方案,否定的主要理由为工程规模大、反复跨越河流,同时也不能完全避开乡镇规划范围。该处

7、起点位置与建设规划一致,起点至坪源约7公里路段已通车,但路基狭窄、标准较低、路面很薄,改造成本依然较高。二、路线终点方案论证按照建设规划,路线终点为石镇村,为撤乡前乡政府所在地,也是S313的零公桩所在地。石镇在“十纵十横”中系七纵的节点和八纵的起点,也是重要的三岔路口。本着符合路网规划要求、路线顺捷、带动沿线地方经济发展、利于环保及生态恢复降低工程造价的原则,经反复比选,工可方案选定了三个终点方案:西线方案终点位于石镇村、茶镜村东侧S222的K55+200处,如右图;东线方案终点位于早塘坳村南侧S222的K57+500处,距西线方案终点约2.3公里;躁都定性比较方案终点位于万华村东侧约300

8、m,距躁都镇约1.5公里。其中躁都定性比较方案长16.395公里,相对运营里程较多,但建设里程较长,且存在与老路约7公里的平行路段,浪费较大;同时需多修建一座长200m的黄埔大桥,位于山间峡谷,地形条件差,施工难度大,造价高;加上石镇为两条纵线的交叉点,适当移动可以参考,而移至躁都则影响太大,无太大推荐价值,故定性否定该方案。本阶段将西线方案与东线方案进行同深度比较,两个方案各有优缺点,可做推荐或备选方案。第五部分 项目方案介绍一、建设条件本项目路线方案的提出除了起终点符合路网规划外,最主要的就是地形和地质约束。路线展布于九岭山脉南北侧,两端低中间高,走廊带内地形条件复杂、地势变化起伏较大,利

9、于越岭展线的空间有限,技术标准的选择也受限; 且水库、水电站、高压线塔、沟渠、给水管道等密布,挤占了走廊资源,造成建设成本增加。此外在路基和构造物方案选择上受以下地质、水文条件影响:路线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冲沟发育,山体坡度较陡;地表植被很发育,岩性单一,均为花岗岩,但岩体较破碎,受雨水冲刷,其边坡稳定性很差,工程地质条件属复杂类型。K38+853K49+000段:路线基本上沿路老路展布,位于山前水田洼地和山坡坡脚处,水田地形起伏较为平缓,山坡坡脚处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发育,多为灌木、杂草等。K49+000K69+000段:路线沿山脉北侧分晓山体半山腰盘山而上,并翻越九岭山脉进入靖安县境内,然

10、后沿九岭山脉南侧沿山体半山腰盘山而下,大部分路段与老路基本重合。整个山体地形起伏大,自然坡度陡,自然坡角为30-60不等,地表植被发育,多为灌木、杂草、竹子林等,可视条件很差,山体冲沟较为发育,其中K59+353-K60+653段沿着山顶一低洼盆地的边缘通过,该低洼盆地地形起伏较为平缓,地表为水田。 K69+000- K73+137段:路线位于山脚处的岗地及岗间洼地上,岗地地形起伏一般,地表植被很发育,岗地自然坡度较缓,地表微起伏,主要为粮田。东线方案K59+110.755-K71+947段:路线沿山体半山腰处盘山展布,地形起伏很大,自然坡度陡,自然坡角为30-60不等,地表植被很发育,多为灌

11、木、杂草、竹子林等,可视条件极差。局部地段沿山坡脚及丘间水田洼地展布,坡脚处地形起伏较大,边坡稳定性差,局部可见有滑塌现象,丘间洼地地形较小,地表主要为水田。主要不良地质:全风化花岗岩不稳定坡、软土及高液限土。 西线方案和东线方案在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基本上相似。西线方案及东线方案两方案的地形、地貌均为山岭重丘区和低矮岗地区,地形起伏很大,山体坡度陡,植被茂盛; 地层岩性均为燕山早期第二阶段52(2)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全强风化层厚度大,节理裂隙很发育,边坡稳定性均较差;水文地质条件也基本相同。项目主要以挖方为主,筑路材料可采用沿线

12、挖余的土石方,且沿线的边坡防护及排水可采用路基挖余的石方,当路基挖余的石方不能满足公路规定的规格要求时,可以考虑外购。工程所用水泥,可从区段内的就近水泥厂购买,钢材就近采购。沿线筑路材料主要靠汽车、火车等运输,运输条件较为方便。二、路线方案介绍全线拟定了共用段、起点定性比较方案、坪源村至石境隧道定性比较方案、西线方案、东线方案、终点接璪都定性比较方案,计1个共用段、3个定性比较方案和两个同深度比较方案。1、共用段(K38+853-K59+110.755,长20.257755Km)起点位于罗溪乡S222的K38+853处,沿线途经罗溪水电站东侧、肖家村、仰三殿、排下殿、东湾村、石铺里、坪源村、牛

13、形里、辅背、上塅、黄土坵、董家塆、湾里、周家岭、白圭埚再一路上坡至武宁县与靖安县县界处。其中沿老路改造路段约7公里,分布着小水电站和部分文物,改造有一定难度。2、起点定性比较方案(略)3、坪源村至石境隧道定性比较方案 定性比较方案起于罗溪乡坪源村,一路起坡经庄边、新山上、堂下、而后一直南上至田铺里、经杨梅岭向西侧展线、回头弯至独坵里、隧道穿越南山尖,一路下行至庵背村北侧、经苎麻坑、中岭坑、大麻仑、终于石境村的水泥路。全长12.577203公里,隧道长3.5公里,中桥5座,共长300m,大桥1座,共长150m。3、西线方案(K59+110.755K73+137.238) 在武宁县与靖安县县界处,一路下行经孟家山、李堂下、桐子埚,沿欧源村西南侧布线、经社背、而后沿老路西侧一路南下,三次回头后于蛇子垄南侧接上现有通往石境村的水泥路,沿现有水泥路、经乌石塅南侧接上S222省道,全线共长14.026483公里,设中桥两座,共长128m。4、东线方案(BK59+110.755BK71+947.440) 在武宁县与靖安县县界处,下行经茶埚里北侧、富家垄南侧、太子庙大桥跨越山间峡谷,上行翻越垭口、再一路下行经盘上、罗坑、许家岭、漆树埚、姚家前、瘦里、黄泥垄、青山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