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技艺不同炒制工艺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47835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工技艺不同炒制工艺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工技艺不同炒制工艺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工技艺不同炒制工艺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工技艺不同炒制工艺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工技艺不同炒制工艺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工技艺不同炒制工艺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工技艺不同炒制工艺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工技艺,不同炒制工艺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西湖龙井茶被誉为“绿茶皇后”,是中国名优绿茶中的翘楚。西湖 龙井茶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西湖周边群山中的山茶和草 茶,经过千年的岁月洗练和茶农的智慧沉淀,逐渐形成和完善了独具 匠心的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使之呈现出“色绿、香郁、味甘、形 美”的品质特征,享誉中外、蜚声国际。后人将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 艺总结为“十大手法”,成为西湖龙井茶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西湖龙井茶采摘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手工炒制方式具有的技艺匠心和承载的文化内涵不言而喻,但在 技术应用层面有其局限性,全手工炒制西湖龙井茶的

2、品质往往受限于 炒茶技师的炒制经验及技艺手法的运用配合等多项因素,个体差异会 导致茶叶品质波动性较大,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因此,上世纪 90年代开始,机械加工因其标准化程度高和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应 用于西湖龙井茶生产中。目前,西湖龙井茶加工方式主要有全手工加 工、全机械加工和机械手工结合加工(机手结合)三种方法。学界关于 三种加工方式对于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众说纷纭,如龚淑英等认为 “综合感官总体品质,机手结合或机制高档龙井茶已经接近手工茶的 品质”,程启坤则认为“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与机器炒制相比,外形基 本接近,但大都认为手工炒制的西湖龙井茶,内质香气更胜一筹”。在机械化生产日益盛行的时

3、代背景下,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传承面临考验。自1983年至今,杭州及“两区”政府每年定期举办手 工炒茶比赛、斗茶赛、采茶比赛、等级考评等活动,评定了一批炒茶 大师、高级炒茶技师、炒茶技师、炒茶工,对于手工炒制技艺的保护 与传承具有一定作用。但目前,西湖龙井手工炒制传承人仅寥寥数人, 该项技艺有濒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加强西湖龙井茶传统手工炒制技 艺的保护、传承和优化迫在眉睫。研究将统一采制的鲜叶供西湖龙井“炒茶王”、西湖龙井创新炒法 技师和一般炒茶人员进行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同时以全机器炒制 的样品作为对照。通过全程记录四组的炒制工艺流程,测定各自技术 参数,对所制得的西湖龙井茶进行感官分析

4、和品质成分比较。通过研 究不同炒制工艺对于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以期对西湖龙井茶加工 方式的优化和传统手工炒制技艺的传承有所裨益。01西湖龙井茶的不同炒制方法龙井群体种鲜叶,一芽一叶。于2020年3月25日采自杭州市 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大清谷基地茶园。传统手工。鲜叶摊放,摊放叶分筛,青锅,回潮,二青叶分筛, 辉锅,干茶分筛,复睇挺长头),复筛归堆,贮藏。由西湖龙井“炒茶 王”炒制,采用传统抓、抖、搭、榻、捺、推、扣、甩、磨、压等“十 大手法”。青锅温度230 C。,辉锅温度80117 C。一般手炒。工艺流程与传统手工一致,由一般炒茶人员炒制。创新手工。鲜叶摊放,摊放叶分筛,青锅,回潮,二

5、青叶分筛, 辉锅,干茶分筛,复辉(挺长头),复筛归堆,贮藏。炒制采用创新的 抖、拓、荡、压、磨、扣、推、带八种手法,手法讲究沾即贴,贴在 茶叶上,似蜻蜓点水般轻灵)、粘(即顺,跟着茶叶走,如影随形,万 香不顶,茶不离手,手不离茶)、连(劲走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 周身贯通为一体,手与茶相连不断,有时形随断但意不断为二连)、随 (随着茶叶走,茶阴我阳,茶阳我阴,随变化万端。即手法之变皆随茶 叶之变而起)。青锅温度240 C,辉锅温度130168 Co全机制茶。鲜叶、摊放、机械一青、机械二青、机械辉锅。采用 全自动扁茶炒制机、茶叶辉锅机炒制。一青温度200 C, 二青温度 160 C,辉锅温度1

6、00 Co感官审评采取密码审评,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3.0 g茶样,150 mL沸水冲泡4 min,通过评语和评分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定,评分满 分为100分。理化检测:茶多酚测定参照GB/T 83132018,咖啡碱测定参 照GB/T 83122013(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总量测定参照GB/T 83142013,水浸出物测定采用茶水浸出物烘干法,参照 GB/T 83051987,水分测定参照GB/T 83042002(恒重法)。所有数据用Excel 2007软件整理,用SPSS 18.0数据分析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02不同炒制工艺炒制的西湖龙井茶感官审评

7、结果机制茶样和三位炒茶师手工炒制茶样的感官审评结果如表1所示o*2不同炒制工艺西湖龙井茶理化指标舍量分折I单位;%)Table 2 Chemical compounds content of Wesl Lake Longjing Tea by dtffereni frying tachniquss Unit % )ff miTea |hi|l|Jhi|-iFre*1 dnuiHi iridh叫叶做如依晚功物1?心3加4.傩九LSHMJ石44.4M52:i墉土亍妙17.3QbfeOLJZu4.eyo.ui*3.L*a.01iMfii初仙阪城m炯3:. 17*0,0 la4&.S9:i.23b17

8、.3tiS.th3JSDJ0U45rS5fl,|flh岸:M列不同小7宁i财刈愤木耳有蓉性前也pEH%外形和叶底方面,机制茶外形平扁、嫩绿润,叶底嫩匀成朵,外 形和叶底的评分高于三个手炒的样品。内质方面,机制茶的香气、汤 色、滋味普遍不如手炒龙井。在手炒龙井的3个样品中,创新手炒龙井香气浓郁且带有花香, 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有回甘,各因子评分均高于传统手炒和一般 手炒的样品。总体而言,与手工炒制茶样相比,机制茶样在外形和叶底方面更 加匀整,但内质方面有所欠缺,综合各因子加权评分,机制茶与传统 手炒和一般手炒相差不大。创新手炒工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一 定的创新,炒制出的茶样外形、香气、汤色

9、和滋味方面均优于传统手 炒工艺。03不同炒制工艺炒制的西湖龙井茶理化指标西湖龙井机制茶样和三种不同手工炒制茶样的理化指标检测结 果如表2所示。04传承传统工艺技术,在创新中谋发展在民国时期,杭州人袁长洪改变了以往龙井传统的大青锅、小辉 锅的工艺,运用小青锅、大辉锅炒出的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光、 直,内质好,香气纯正。王卓再先生在袁长洪师傅的炒茶工艺基础上, 总结出龙井茶十大手法,即抖、搭、拓、甩、抓、带、捺、克、扣、 扎。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正是在创新中发展,发展中传承下来的。不同炒制工艺对龙井茶成茶品质有一定影响,创新手炒与其他茶 样相比,香气、汤色和滋味更好,氨基酸含量也最高。可见鼓励

10、在传 承传统工艺基础上适当进行创新十分重要。试验以西湖龙井一芽一叶鲜叶原料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传统手制、 创新手制、一般手炒、机器炒制四个试验样本。后续的研究可增设“半 机器+半手工”样本以及特级茶、一级茶、二级茶等不同等级鲜叶原料 试验样本。特级茶需要纯手工制作,而特级以下的茶叶加工中手工的 保留量还存在一个优势组合的问题,究竟哪些组合方式更优,哪些通 过优势互补可实现品质和成本最优,这些都有待后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作者简介:官少辉广东普宁人,毕业于浙江大学茶学系,曾任杭州市西湖区农业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现任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 主任,龙井寻香副主编。长期从事茶叶工作,致力于产业发展。曾 获西湖区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工作个人、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市农科院优秀职工、杭州市农业丰收项 目三等奖等。注重将先进工业技术应用于传统农业实践,是西湖龙井 茶区无人机植保开创人。来源:中国茶叶加工,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