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之二墨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473413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鉴赏之二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物鉴赏之二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物鉴赏之二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物鉴赏之二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物鉴赏之二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物鉴赏之二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鉴赏之二墨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次课程教学方案周次11课时数2教学章节文房四宝鉴赏之二 墨 墨的历史 墨的种类 墨的鉴赏 墨的收藏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墨的发展历史; 2、了解墨的主要种类; 3、如何鉴赏古墨。教学重点 掌握墨的生产历史。教学难点 如何鉴赏古墨。主要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小组活动 实验演示 难点答疑 提问 作业讲评 实践教学 考试测验 其他活动使用媒体资源 文字教材 电子教案 录像材料 录音材料 直播课堂 CAI课件 IP课件 其他资源:作业或练习1、宋代制墨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墨的种类有哪些?3、如何收藏古墨?板书设计(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第十一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安排(一

2、般包括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讨论、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环节)墨的历史: 墨是一种碳素颜料,是中国人书写绘画不可或缺的媒介物,是中国特有的手工业产品,从有文字甚至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出现,作为基本的书写用具,墨伴随着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绵延数千年而不断,是屈指可数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制品之一。中国墨产生很早,但具体早到什么时候还没有定论,从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很多与墨相关的记载。综合文献记载,至迟到商代,已经有墨使用。而建国以来出土的春秋战国竹简是用笔蘸墨书写的这一事实,也表明当时有墨存在。可以说,至迟三千年前,墨就产生了,并与笔相提并论。文献表明,先秦时期是中国墨的形成时期。这些文献虽然都提到了

3、墨,但没涉及到当时墨的材质、形态。上古无人工墨,要写书法唯有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绵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开始出现人工墨品。邢夷制墨是人工墨的开始。石墨用于书写在魏晋之前,人工墨出现后,从它的质量、使用价值以及审美观等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天然墨,因此天然墨被渐渐淘汰,中国的书法也转入另一新境。当时的人工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与许多传统手工业一样,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制墨也经历

4、了形成、发展、近入高峰、衰落的全过程。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墨的发展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墨的制造走向成熟,墨产的进一步扩大。南方九江、庐山之松烧烟所制墨成为新宠。 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书法艺术的昌盛、朝廷的重视等多种因素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制墨业的发展,制墨业呈现一派繁荣之势,见诸记载的著名墨工多了起来。结合实物和文献可以了解到,唐代制墨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墨体积大,已经出现在墨上刻制墨者名款、制墨年代、墨的用途等事例。唐末五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北方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墨名家奚超携子渡江迁居歙县。奚氏的南迁,带动了南方制墨业的发展,制墨重心南移

5、,徽墨初见端倪。 奚氏南迁后,重操旧业,改进了制墨方法。他们采用优质的宣州、黄山、歙州、松罗山所产优质松烧烟作原料,搭配珍珠、玉屑等材料,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制出的松烟墨明显优于过去,很快得到当地人的认同,受到朝野上下的广泛欢迎。奚氏制墨进献南唐,得到后主李煜赏识,赐奚超以国姓“李”,又招其孙子李惟庆为墨务官,专门制墨供御用,由是以北方奚氏墨为基础生产的李墨才在江南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从实物资料和文献记载来看,五代名家所制的墨已经是由很成熟的墨模模印出的,墨的形状富于变化,圆形、圆角长方形、树叶形、椭圆形等均已出现。而制墨者无一例外将自己的名字标识在墨上,一方面体现制墨家对产品的保证与自信

6、,另一方面体现了墨的名牌效应。制墨业铭文的传统习惯一直为后世承传,虽然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根本还是一样的。五代十国时,制墨重心移到南方,主要产地是皖南歙州,这一变化奠定了宋代以至元明清徽州制墨的基础。宋代制墨业空前繁荣与发展,成为中国制墨史上一个高峰,体现在制墨地区广泛,制墨原料增多,不断有新产品问世,墨的质量提高,名家辈出,新墨品不断出现等诸多方面。宋代制墨发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制墨名家辈出; 二、油烟墨创制;不断有人探索并成功运用油烟制墨。 三、松烟墨产地扩大,质量提高; 四、文人墨客参与制墨成为时尚;宋代文人不但喜欢制墨,还喜欢品墨。 五、出现了供墨;如果说以往有贡墨还是凭

7、文献推测的话,出土的宋墨则以不争的事实说明宋代有了贡墨。 六、出现喜欢并收藏墨的收藏家; 七、墨成为专门研究的对象,成果显著。 八、制墨地区广泛,宋代制墨地点遍布全国。元代制墨基本承传宋代。但制墨业不景气。明代制墨主要集中于安徽地区。随着徽州商业的繁荣,徽州制墨家的广泛宣传,徽墨声名远播,产品销往全国,并远销海外。其时制墨业人才济济,名工辈出。制墨行业形成百家争艳的局面。明墨不仅质量精良,而墨谱的图式、墨模的雕刻等,也各尽其美,就连装墨的漆盒也非常精致,中国墨的制造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清代制墨有两大主线:地方和中央。地方制墨仍然集中在徽州,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徽墨也经历了盛极而衰的变化,清代早

8、、中期,制墨也仍然鼎盛,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各领风骚。中央则在内务府设“内务府墨作”。还专门从产墨的徽州,选名家进京指导,汪近圣之子汪惟高就曾在内务府呆了三年指导制墨。清代制墨是在明代的基础上完善和多元化的,此间文人自制墨大行其道,参与制墨的人数、墨的品种都创造了历史之最,反映了文人自娱的一种价值趋向。清代制墨业在道光之后逐渐走下坡路,到了清代末年,由于受到墨汁发明、海禁大开、洋烟涌入等冲击,传统制墨业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墨的种类 以制作原料划分:油烟墨、松烟墨、油松墨、朱砂墨等。油烟墨质地坚实、细腻、耐磨、色泽乌墨发亮,但用胶量较重。松烟墨的特点是墨色黑,但缺少光泽,胶轻质松,入水易化。

9、好墨具有“质细、胶轻、色黑、声清”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将李廷珏墨、龙尾石砚、澄心堂纸誉为“天下之冠”。 以制墨名家划分:南唐李廷畦父子 、明代罗小华、清代曹素功和胡开文等等。 以制墨对象不同划分: 一、普通墨:一般人用来书写的墨,形式简朴,墨品名称与墨家字号直接用金蓝色书写。 二、贡墨:古代封疆大吏请墨家制造进呈皇帝或按旧制征贡的墨,都署有进呈者的名款,有的也署墨家的名款,多为墨中珍品。 三、御墨:皇帝用墨。唐以后设墨务官,专制御墨。清代御用墨分两类:内务府墨作所制和徽州墨家所制。 四、自制墨:按照制墨者意愿制造的墨。 五、珍玩墨:不为使用而为欣赏珍玩制作的墨,形状大多小巧玲珑,大小盈寸,烟料

10、、做工都属上乘,艺术性极高,是墨中珍品。 六、礼品墨:作为礼物馈赠的墨。有寿礼墨、婚礼墨和赠送学生墨等。多注重外表形式,装潢精美。 七、药墨:当做药物治病的墨,一般是松烟墨,有些直接署药店名款。 鉴 墨 墨质 墨质坚如玉石,表面丝丝起发理,显示浑厚气魄,是为佳品;颜色黑而带紫,掂在手上以沉重为佳;从墨的质地看墨裂纹处可看出,墨色黝墨,坚而有光,理细如犀,质温如玉。再看古墨表面的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与古琴上漆皮断纹极相似。又像古瓷开片,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同时闪出蓝色光彩。近代仿品和现代仿品漆皮上没有蛇皮断纹,只有断裂纹。 墨模 从墨模看,由于受明清两代书画流派风

11、格的影响,其墨模雕刻显然也有时代的区分。明代的书法多遒劲,雕刻手法则需要深厚才能显示其雄健,阳文字锋芒峻厉,圭角崭然。清代书法多秀润,雕刻手法精秀润细。绘画与书法也基本一致,因之明清两代雕刻墨模的技巧成为两大不同流派;明代墨模刀法多深厚有力,清代墨模刀法多柔妍精细。 馨香 古墨气味馨香,无怪味,当代所制墨常有怪味,而且使用时常粘笔,这是胶质太重的缘故,而古墨由于年代久远,胶质自然退去,故书写流畅,墨色醇和,这也可以作为鉴别的特征之一。 包装 从墨的装潢来看,明清时的佳墨往往都有原来的包装,如漆匣、楠木匣、古锦套等。但也应注意到某些制伪者以仿墨配真匣,所以鉴定时应以墨本身真伪为主要依据。 墨锭历

12、来备受文人、书法、绘画家们的喜爱,并加以收藏。自宋以后,名墨就逐渐成为文人书案上的陈设、欣赏品。要求墨质精良,而且追求形式与装饰美观,这就促使墨形成了一种工艺美术门类,成为人们珍藏的艺术品。 历代文人大多有藏墨之好,据记载,三国时期的曹操以及宋代司马光都爱收藏墨锭。这种藏墨鉴赏之风,至嘉靖、万历时期更加盛行,并开始出现了成组、成套的丛墨。这一时期,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 鉴定古墨要有好眼力 墨的鉴定、鉴别,也和收藏的其他门类一样,要求多看实物、多记实物,要通过实物与文献资料进行相互印证,加以思考,进行比较分析。要大体熟悉古墨源流的发展演变史,包括主要产地和名家墨的著名墨模式样等。 另外,从

13、质地来说,要能区分新墨和旧墨。例如,新墨带灰色,虽浓厚不朗润;旧墨纯黑朗润,色泽纯黑,色感厚实。新墨气味有燥性;旧墨有一股自身的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且显出一种古朴的色调等。总之,鉴藏者要具有相当的知识和经验。 墨的鉴定我们鉴别墨,要求多看实物、多记实物,通过实物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看后加以思考,善于比较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多看实物是可以对某一名家名作的墨质、题识、图案、墨品、风度认识就越深刻熟悉。加上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多学文献资料,并学会区分各派的墨品及风度的特点,通过对墨品的了解,即使在没有年款的情况也可以鉴定出是哪些名家墨品。如:康熙三十五年所制耕织图墨品,乾隆三十年所制棉花图无论仿造、

14、改制,我们都可以断定康熙三十五年以前没有耕织图墨品,乾三十年以前没棉花图墨品,以后仿造可能就是旧模新作比较容易鉴别真伪。 避讳 对墨影响,有国讳与家讳之说。国讳是避皇帝与孔子的名;家讳是避自己祖先的名字。避讳的方法是,在书写时候凡遇到应避的名讳,或缺笔或易字,说念之时改原音。“避讳”对于文物鉴别有一定影响。如“避讳”对于明清两代墨的鉴别尤为重要。在明清两代制墨中品名、斋名常用玄字,玄元灵气、九玄三极等。到清代康熙皇帝名玄烨,因而玄字避讳,或改写元,或缺写一笔,明清两代凡有玄字的墨如不是仿造假品,当是康熙以前的作品。如玄改写元或缺一笔当是康熙以后的作。由于玄字墨品给明代墨带来多少厄运。明代的玄字墨到了康熙后,均挖去玄字或将墨毁坏。其损失不可估计,但在鉴别方面起了划分时代的作用。 由于明清两代书画受各流派的影响,其风格有所不同;因书画风格不同,其墨模雕刻技巧、手法,显然有时代的区分。明代的书法多遒劲,雕刻手法为了表达遒劲,刀法则需要深厚,才能显示字体雄健,阳文字锋芒峻厉,圭角崭然。清代书法多秀润,雕刻手法必须掌握精秀润细的刀法,才能表达柔丽清雅。绘画与书法完全一致,因之明清两代雕刻墨模的技巧,以明清两代书画不同风格,而形成两大流派:明代墨模,其刀法多深厚有力;清代墨模,其刀法多柔妍精细。其所以不同,实因书法绘画风格不同所致。这样对鉴别明清两代名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