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47063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施工方案】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施工方案】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施工方案】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施工方案】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 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 施工部署3四、 施工方法3五、验算:6六、质量控制8七、支撑体系拆除方法9八、成品保护10九、安全文明施工10 一、 编制依据1、工程施工图纸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2.1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7、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9、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1

2、、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12、企业相关文件及其他文件二、工程概况本工程4-147楼地下室及地上主体结构形式均为现浇剪力墙结构,4-8、4-9楼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住宅楼地下室层高3。15m,地上部分层高2。9m,48#楼开闭所地下室层高2。1m,地上部分层高4m,49#楼车库地下二层高3。6m、地下一层高3。9m。模板支撑体系的选泽是关系到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本工程顶板模板支撑体系形式:采用碗扣式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三、 施工部署1、依据结构形式和工程特点,结合总体施工部署,支撑体系工程施工的总体原则为:1.1、质

3、量第一:支撑体系必须达到安全使用标准要求.1.2、技术先进: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对成熟体系方法进行优化,深入研究,不断创新。1.3、安全可靠:强化细部设计,确保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可靠.1。4、经济合理:尽量选用质量优良材料,充分考虑碗扣脚手架的可周转性。1。5本工程顶板模板支设重点为地下车库顶板。对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整体性要求高,支撑体系必须保质保量,达到脚手架施工规范和标准要求.2、现场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混凝土基层碗扣架立杆下必须通长铺设垫板。3、碗扣架垂直、水平运输使用现场塔吊运至安装区。4、原则上按照结构施工流水段进行搭设。四、 施工方法1、采用碗扣架,一般按照层高度进

4、行搭设。2、按开间搭设,周边距墙体边(含电梯井)不得小于300mm。 3、立杆间距,根据房间,开间和进深尺寸,横拉杆选用900mm、1200m横拉杆进行连接,立杆长度根据楼层高度选用1500mm-1800mm调整使用。4、扫地杆距地面不得大于300mm。5、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700mm。6、碗扣节点构成见下图:7、水平横杆根据立杆碗口位置,田字形层层连接8、立杆间距小于等于1。5m时,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9、剪刀撑的斜撑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度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10

5、、当模板支撑架周围有主体结构时,应设置连墙件。11、无梁板支撑体系示意图如下12、有梁、板支撑体系示意图如下图 13、4-9楼首先支设主、次梁的三排架,并将排架与满堂架形成整体拉结。14、支撑体系立杆及水平杆间距4-9#楼为900mm,其它各楼为9001200mm.15、在多层楼板上联系设置模板支撑架时,应保证上下层支撑立杆在同一轴线上.16、主次梁底的独立支撑也采用可调支撑,在主次梁相交,以及次梁之间相交处,将支撑的可调支撑朝上放置,以便于早拆后,所有相交梁底保留后续支撑。五、验算:本工程地下车库楼板地下一层厚度为300mm,地下二层厚度为250mm,现在统一按300mm厚来计算,模板板面采

6、用15mm高强度多层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300mm,主龙骨采用100100mm木方900mm,支撑系统采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其他楼座验算详见模板专项方案。本设计所使用数据:钢筋混凝土标准值:24KN/m2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2。5KN/m2恒载分项系数: 1。2 活载分项系数: 1。4 荷载计算:楼板按300mm厚算:1多层板自重(多层板容量9000N/m3)a=91030.015=135N/m22300mm厚钢筋混凝土自重b=240000.30=7200N/m2350100mm木方自重(木方容量6000N/m3)c=(60000。10.05)/0。3=100N/m24100

7、100mm木方自重d=(60000。10。1)/1。2 =50N/m25施工荷载取L=2500N/m2由此得出设计荷载为:(a+b+c+d)1。2+1.4L=(135+7200+100+50)1.2+1.42500=12482N/m 2立杆验算用483。5碗扣架管,地下车库板厚为300mm,间距最大为900mm,上设U托,最下一层地杆距地300mm,中间水平拉杆间距(即步距)设1200mm。A=489mm2 f=205N/mm2单根立杆承受主龙骨传来的最大压力为:N=124820。90。9=10110。42N=N/A=10110。42/489=20.67N/mm2小于205N/mm2,满足要求

8、。I=(D4d4)/64=(484414)/64=1.22105mm4i= (I/A)1/2=(1.22105/489)1/2=15.79 mm=1200/i=1200/15.79=76查Q235,b类截面轴压稳定系数表得=0。744=N/A=10110.42/0。744489=27。85N/mm2小于205N/mm2,满足要求。六、质量控制(1)支撑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2)按照脚手架的工艺标准执行和验收。(3)使用前必须得到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4)在各方面采取有效的工艺技术和组织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技术管理制度,完善各级管理

9、人员的岗位责任制。(5)参施队伍,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达到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结构类型特点和支撑体系设计总体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搞好各单位所承担施工任务区域的施组及方案的编审工作,做到施组、方案、交底齐全,及时合理并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14)对施工队采取按工种定人、定岗、定质量的三定措施,并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工前培训。(15)在搭设安装前,建立模板支撑体系的验收程序管理规定,施工队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每一道工序都要安排专人进行检查,签认验收结果,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任何人不得放行,专职质量员应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把关,对最终的质量负责.七、支撑体系拆除方法 (1)支撑体系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

10、反,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支撑,后拆承重支撑,先拆纵向后拆横向,先拆模板,再拆支撑。(2)拆除方法为:将旋转可调支撑向下退100mm,拆除时人站在碗扣架下,待顶板上木料拆完后,再拆支撑架。(3)拆除较大跨度支撑时,宜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4)拆下来的碗扣架、钢管要及时运走,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5)后浇带支撑体系不得拆除.(6)拆除时要注意成品保护。八、成品保护1。 钢管碗口架安拆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弯曲变形。2。 合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支撑架以免损伤碗口架杆。3。 做好架管的日常保养工作和维修工作。九、安全文明施工1。 工人须经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

11、持证上岗,有关证件须符合北京市有关规定。2. 起吊时,须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吊钩重物下不得站人。架管吊运由持证起重工指挥,符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3. 在拆除前不准将脚手架的钢管拆除挪作它用,4。 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砼时必须由架子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架,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5. 工作场所保持道路通畅,危险部位必须设置明显标志,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岗位技能和操作规程。6。 在高空施工必须有操作架(特别是施工外围及电梯井筒时),操作架上必须铺跳板,绑好防护拦杆及踢脚板.在极特殊情况下,难以搭设防护架时操作人员须挂好安全带。7

12、。 临边施工须特别做好安全防护,搭好操作架,施工时系好安全带.8。 严禁上下同时交叉作业,严防高空坠落。9. 传递物料、工具严禁抛掷,以防坠落伤人。10. 所有钢管架料及配件进场必须经过喷漆处理,满足CI要求。11. 材料堆放严格按项目经理部指定位置码放整齐,材料码放高度等满足安全要求。12. 外围临边施工要特别引起重视,操作架、安全网(水平及竖向)等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及有关规定的要求,严防高空坠落。13。 地下室外墙与护坡桩间距较小,施工时也要引起注意,防止上部落物,防止人身伤害。14. 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照明.15. 施工产生垃圾按类别及时清运。16.支撑体系,支拆要采取临时固定措施,防止倾倒伤人。17。支撑架子工程的其它操作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