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课堂之行动研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470486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的课堂之行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命的课堂之行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命的课堂之行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命的课堂之行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命的课堂之行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的课堂之行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的课堂之行动研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的课堂之行动研究 基于学案导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郝书香 于孟军一、生命的课堂(学案导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据 2004年我国全面推行落实新课程改革,尤其2008年我省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坚信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措施,是师生生命成长和发展的主途径,为此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学习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

2、力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还有华师大教授叶澜的新基础教育理论,杜威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如何活动、如何思维;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关注知识结构的教学,他认为,如果学生掌握了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学习方法的结构,就会超越原来的思维,解决许多看来生疏但密切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皮亚杰提出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叶澜把新基础教育概括为四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蓬勃生机。而

3、这一切力除传统旧习的变革,都为了孕育完整美丽的生命。遵循上述新课程理念、教学思想及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学案导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基质性要素,教学内容是育人的 资源和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的目的,从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角度来认识作为整体的师生教学活动,建立起真正的“人人”之间的特殊交往关系。具体的说,教学过程就是为实现师生生命成长和发展这一根本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师生、生生产生交互影响效果,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二、生命的课堂(学案导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1

4、、不管是“教师主导说”、“学生主体说”,还是“主导主体说”、“双主体说”,其本质都是把教学割裂为“教”与“学”两个独立单位的活动。叶澜教授认为,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因此,生命的课堂即学案导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是不可分割、具有内在关联、一旦割裂就不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分析单位,课堂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基本单位不是“教”,也不是“学”,而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互动生成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尊重, 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本质课堂教学是生成的,只有在生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实现师生真实的生

5、命成长。2、在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教师即使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但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地位。吴亚萍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要完成个体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因此,生命的课堂即学案导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是与教师一起组成教学活动的复合主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是教学过程动态展开的推进和创生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是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教师与学生

6、互为信息的捕捉者、发现者、接受者、听者、答者、合作者、反馈者、组织者、策划者。三、 生命的课堂(学案导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1、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在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学生完全被动的跟着教师走;有的教师完全按预设的问题对学生提问,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琢磨教师的意图,一问一答,教师牵着学生走,有的教师打着新课程的旗号让学生讨论思考,其实是在作秀、贴标签,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探究,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太小、太简单不值得探究,问题太大、太宽泛学生不会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理睬,老师不会捕捉信息资源,说到底,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只关注教师

7、的教,只关注知识的传递,学生的角色定位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当我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认识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而言,通过教学活动的开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条件,通过师生多元互动,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对教师而言,教师只有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体验自身的发展与欢乐,才能在发展学生精神力量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只有当教师关注自己生命质量的提升,才有可能体验什么是生命关怀,才有可能以同样的心态直面学生、关注学生和培养学生。2、为师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开放的课堂必然带来学生信息的丰富性,它们可能是错误的、幼稚的、不全面的问题和答案,教师需

8、要进行判断、捕捉、补充、重组,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回应反馈,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动态推进教学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获得思维发展的空间,提升思维水平的质量,形成主动发展的心态;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四、生命的课堂(学案导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1、学案的作用:学案是体现生命的课堂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基质性要素之一,编制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育人资源的开发和生成,也会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质量,学案这一重要资源不仅沟通了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教与学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且还承担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

9、作用,为师生多元互动提供了思路,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了素材,同时提升了教学内容的生命性。为此,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极为重要,它不仅融入新课程理念,而且要反映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的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学案编写要紧扣课标,参考教材、教参、高考说明,应包括:三维学习目标、课前自主复习、师生互动探究、典型例题解析、课堂检测归纳、学生自我总结、课下巩固反馈等内容,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应与授课的流程相吻合b、问题或练习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由现象(事实)到本质(结论)、由结论到运用;c、在一般情况下,学案应在上课前12分钟发到学生手中; d、选编的例题、巩固练习应以

10、体现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题目为主。e.编写的问题要有开放性,给学生思考、讨论、探究的空间,为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创造条件,为生成优质的动态教学资源、为师生生命的成长服好务。2、学案的编写及教学环节 通过近几年对学案导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开放的导入、核心过程的推进、开放的延伸”为主要环节的教学设计。具体论述如下: (1)、开放的导入: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疑,巧设悬念,营造清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急需交流求知的欲望。编写时可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内驱力,为新课的学习铺路搭桥、为学

11、生主动参与,为师生积极有效互动,提供了思维涌动的原动力。如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中的第一环节:开放的导入如下: 1、找出生活中你所常见的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至少三个)2、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3、用动能定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为一固定斜面,其高为h=5m,倾角=30,现有一质量为1kg的金属球以2m/s的初速度从顶端滑下。若斜面光滑,求小球滑到最底端时的动能大小;若斜面粗糙,小球所受阻力为0.2N,求小球滑到最底端时的动能大小。4、若3中两例所示我们均选择地面为零势能面,试分析以下两个问题?(1)在情景中,物体在运动的初末位置的机械能有何关系?(2)在情景中,物体在

12、运动的初末位置的机械能又有何关系?对比分析以上两个问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你能从理论角度证明你的猜想吗?若能请加以证明。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学过的动能定理的方法结构(2)、核心过程的推进:一般来说,一节物理课设计三个左右的“大问题”比较合适,每一个“大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就是一次“放”和“收”的过程,因此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三个“放和三个“收”的教学环节,简称“三放三收”。每一次“放”和“收”基本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评价、教师点拨提升完成。“放”是教学资源生成的过程,“收”是师生互动、回应反馈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过程。每一次的放和收教学内容的层次是逐步提升的

13、,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初步得出结论,第二层次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第三层次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方案的内在联系,生成和提升认识,形成物理思想。如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第二环节:核心过程的推进如下:第一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评价、教师点拨提升归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条件。值得提出的是,只有弹力做功和弹力和重力均做功的例子现在只能定性分析,可以定量计算,课下讨论。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一)只有重力做功:1、如图所示,物体沿光滑曲线下滑,某时刻处于位置A时,它的动能为EK1,重力势能为EP1总机械能E1= 。 2、运动到位

14、置B时,它的动能为EK2,重力势能为EP2,总机械能E2= . 3、由动能定理知,由A到B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重力所做的功W= 4、由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W= ,5、由3和4可得EK2-EKl=EPl-EP2,移项后有EP2+EK2=EKl+EPl。即 。(二)只有弹力做功: (三)弹力和重力均做功:第一收:通过生生、师生互动生成规律性的内容。(四)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或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第二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评价、教师点拨提升归纳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一般规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判断是否守恒是难

15、点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例1:生活中的以下现象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说明理由。(1)如左下图,在没有阻力作用下小球在竖直面内摆动的过程;(2)如右下图,将石块斜向上方抛出,石块在空中运动时( 不计空气阻力);(3)用一水平力推动木箱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4)物体以不变的速率在竖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例2: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如果阻力可以忽略,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第二收:通过生生、师生互动生成: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与过程;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研究运动过程中各力是否做功,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3)选定零势能参考平面,确定物体在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第三放:课堂巩固检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评价、教师点拨提升归纳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规律和条件的物理思想三、课堂巩固检测:1神舟五号飞船在发射至返回的过程中,哪些阶段中返回舱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A飞船升空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