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46987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曾青霞 陶美重 李凤兰作者简介:曾青霞,女,湖北通城人,华中农业大学高教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电话 13296646784,联系地址:华中农业大学高教所。邮编 430070。 陶美重,男,湖北麻城人,华中农业大学高教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经济学与高等教育学,电话:02787286900,手机:13871238853,联系地址:华中农业大学高教所。邮编 430070 李凤兰,女,湖北嘉鱼人,华中农业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电话:13297940988,联系地址:华中农业大学高教所。邮编:430070。 (华

2、中农业大学高教所 武汉 湖北 430070) 内容摘要:我国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费上涨过快,二是学费定价过高偏离了居民承受能力,三是学费定价没有体现应有的差别,四是学费援助体系不够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依据居民承受能力与教育成本为基础定价,并实行差别收费,而以助学贷款等作为学费的调节机制,并加大政府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关键词:学费定价,学费标准,差别收费,承受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生均教育成本支出逐步增长,世界各国普遍产生了高等教育财政危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开始收取学费。1997年我国高校收费并轨后,高校收费进入迅猛增长

3、时期,到2001年各高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平均学费基本在4000元一6000元之间。此后,高校学费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没有大的增长,但这一数额已超过了我国大部分居民的承受能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影响高校学费定价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费应占培养成本的比例;二是学生家庭的负担能力,即学费占家庭支出比例。学费成本比是建立在收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它反映了高等教育办学效益的高低及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程度。在国际上,公立高校学生分担经常性成本比例一般在20%左右,仅有极少数国家超过25%。从学费收入比看,此量化指标建立在居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之上。国

4、际比较的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国家四年制大学的学费收入比为20%左右1。党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缴费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和社会及学生家长承受能力因地、因校(或专业)确定”。这一纲要规定高校收费的两个标准是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及社会与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并应体现地区及学校等方面的差别。目前我国高校学费主要依据生均培养成本来定价,而很少考虑承受能力,以致出现了学费增长过快、定价过高、差别太小等问题,而学费援助系统还不完善,使得学费成了很多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障碍,有违教育公平。表1 1990-2004年城镇与农村居民对高等教育

5、学费的经济承受能力年份全国普通高校学费(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学费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学费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199020015101368629199620004839411926251199720005160392090247199835005425652162251199932005854552210265200242187703562476207200344248472522622161200447859422512936161数据来源:黄晓慧,唐见兵。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江淮论坛。2006(3)。(一)学费增

6、长过快。国家、高校与个人合理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是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和普及化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我国自1989年开始试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以来,学费增长过快。1989年的学费是190元,1996年突然涨到2000元,1998年为3500元,2004年继续上涨到4785元,15年上涨了25倍多,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了6.2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28倍,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居民收入涨幅。学费如此快速增长,在国际上是罕见的,也超出了我国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与经济承受能力,长期下去,必然会给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国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2002年

7、开始着手控制高校学费的涨幅,近几年来高校学费涨幅已逐渐趋于合理。(二)目前高校学费定价中第二个问题是学费过高,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高校学费与人均国民收入比是反映家庭经济承受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公布显示2005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1,740美元,约合人民币13,572元,以2005年平均约5000元/学年的学费为依据,中国现阶段高校学费与人均国民收入比已达到36.8%;在农村,这一比例更高达154%,二者都为世界最高水平。并据孙继业委员的统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日常运行成本每学生每年约1.4万元左右,实际上每生分摊比例达44%,而国外通常在15%左右2。学费的高标准偏离了中

8、国的经济发展整体现状,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支付能力,从而背离了能力支付原则。另据一项调查显示,仅有7.5%的被调查者能够接受大学每年5000元以上的学杂费收费标准,71.6%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而在北京,有64%的家庭认为目前的高校学费太高;对于一家供养一个大学生,33%的家庭认为很困难,37%的家庭认为勉强供得起,只有30%的家庭认为毫无困难3。北京尚且如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就更不用说了。(三)高校学费定价存在的第三方面的问题是学费没有体现应有的差别或者差别太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的收费标准是假定各高等学校、各专业、各学科对教育的投入、教育质量相同,高等教育投资对个

9、人的回报也完全一致,而在现实社会中这些方面各不相同,甚至差距悬殊。统一的学费标准面向不同的学校、学科、专业、不同的收入人群,及不同学分修习者,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有违教育公平原则。 表2 部分地区高校学费情况科别地区文科类理科类师范类农林类外语类北京42005500450060004800300048006000湖北3600415036005200270036002700360036004100陕西35004950450060002250350027504950甘肃420054004200480030005400 摘自陕西招生考试高中版,2002年5月29日至6月18日。注:本数据只反映200

10、2年新生学费标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不同层次高校之间收费差别不大。例如,2000年各高校收费标准都定为4 000一5 000元之间,清华大学为4 800元,北京各高校在4 200-4 600之间。此外,我国高校不同学科之间收费虽有一定程度的差别,但不明显。表2列出了部分地区高校学费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各学科专业之间,除了受保护性质的师范和农林类,其他学科专业之间差别甚小。如湖北省,文科、理工、外语类的学费下限都是3600元,上限最低为文科外语类4140元,最高为理工类5200元,相差仅1060元。表1还反映出各地区之间高校学费差距很小。如理工类专业中,经济较落后的陕西省与北京的学费同为4500

11、6000元;文科类中,经济落后的甘肃省为42005400元,北京为42005500元,两地下限相同,上限仅相差100元。至于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学生,不论其家庭收入如何,及他(她)所修学分多还是少,所要交的学费都是一样的。 (四)学费援助体系不完善学费过高,超出了大部分居民的承受能力,许多家庭要上大学只能通过借贷的途径,但目前我国的学费援助体系还不完善,无法为广大贫困学生提供完善的资助。10多年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公共部门已经建立了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救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国目前的助学贷款数额较小、发放面较窄、还款期限短

12、,许多有贷款需要的学生因贷不到款而不得不放弃上大学。二、 解决高校学费定价问题的策略制定高校学费价格时不能脱离居民承受能力这个最大的实际,居民承受能力应作为第一个因素,其次才是教育成本。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实行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向学生及其家庭收取高额学费。但因为制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时以居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和承受能力作为的最直接参考因素,因此高校学费虽然绝对数字很高,上大学却并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美国大学学费一般只占普通家庭收入的10%-15%左右4。1998年澳大利亚在确定新的学费政策和资助政策时,考虑的收费标准约相当于一个中等偏下劳动青年工资收入的10%。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

13、鉴外国成熟的做法,依据能力原则确定收费标准时,首先,应该考虑社会的平均承受能力,即收费水平的确定应该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普遍承受能力,使收费标准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次,还要参考受教育者个体经济承受能力的差异,即能力强者多负担一点,能力弱者少负担一点。在美国,扣除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资助(含助学金和贷款), 1999-2000年度,私立四年制研究型大学中高收入家庭实际支付的学杂费是低收入家庭的2.3倍。同年度,公立四年制研究型大学高收入家庭实际支付的学杂费是低收入家庭的3.8倍5。根据家庭收入高低支付不同档次的学费,有力地保障了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上大学及有能力者上高层次、高收费的大学的权利。再次,还要

14、考虑受教育者家庭收入的增长潜力,这是对受教育者家庭未来经济承受能力的一种预测,这种增长潜力是适当提高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基本依据。最后,还可适当参考个人及其家庭的融资能力。2高校学费应实行差别定价。(1)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应收取不同的学费。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教学设备、基础建设、师资力量不同,国家的财政拨款有多少之分,教学成本不同,学生毕业后的收益也不同。那么根据收取学费的成本因素和收益原则,应制定不同的学费标准。办学层次高、办学水平高的学校应收取较高的学费。在美国,学费较好地反映了学校的层次与办学水平。像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取鲁大学等高质量、高层次的名校在20

15、00年本科生收费标准依次为25000、22765、23058和31940美元;而其他普通或小型高校收费较低,一般在5000-15000美元之间6。另外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更多分布在层次较高的学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收取与层次较低的、集中了更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的学校一样的学费,则更加大了教育的不公。因此我国应加大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学费的差距。(2)不同学科、专业应收取不同的学费。不同的学科与专业对教学的投入是不同的。如机械制造、医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专业,要求有昂贵的配套的实验仪器与耗材,教学成本比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专业要高得多。而且这些专业将来的收益一般也比后者高,因此选择这些学科专业的学生负担更多学费是合理的。基础专业与应用专业的学费也应有差别。因为社会能从基础专业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应用专业为个人带来的利益更明显,也就是说它们的正外部性不同,因此基础专业应收取低于应用专业的学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