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46567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震减灾主题班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活动主题: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特别是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活动目的:1. 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2.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 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3.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有利于学 生的健康成长。活动准备:视频播放, ppt 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主题:2008 年的 5 月 12 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 当天十四时二十八分,突如其来的汶川 8.0 级地震,震动了汶川,震动了亿万国人的

2、心。一个个美丽的县城,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染血的孩子,受伤的脸庞久久萦绕在我们心中。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我们敲醒了防范的警钟,平时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其实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做好战胜地震的准备了么?二、地震前准备: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1. 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2. 如何做好疏散准备?清理杂

3、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三、地震时自救知识:1. 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2. 地震时怎样自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再做补充和总结。( 1) 只有能做到, 首先要切断电源、 气源, 防止火灾发生。用枕头或手或坐垫保护头部。( 2)在平房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3) 在楼房遵循就近躲避原则。 就近躲避到床、 桌下登 “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

4、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4)在教室内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5)在街道上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等。( 6)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树立生存信心, 沉着冷静。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不要哭喊,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

5、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四、地震后互救知识:1. 震后救人原则是先救近处的人。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先救青壮年。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2. 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采取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判定被埋压人员位置。在保持通风(通气)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前来救治3. 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活动小结:地震非常可怕,因为它不可预测,威力大,但是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没有发生前降低了许多。同学们,平时看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书籍,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