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介绍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46567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海油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海油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海油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海油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海油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海油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海油介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海油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由其控股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有 限公司(简称“中海油”)负责。2001 年2 月,中海油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 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纽约交易所股票代码:CEO,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0883 )。 2001年 7月,中海油股票入选恒生指数成份股。中海油为中国最大之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亦为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及生 产集团之一,主要业务为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石油和天然气。目前,中海油在中国海上拥有四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 和东海。中海油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商之一,同时,中海油还在尼 日利亚、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

2、拥有上游资产。2010 年上游业务板块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有力带动了全集团的发展,积极 履行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油气保障责任。新发现13个油气田;9个新项目投产; 在生产油气田达到 81个。油气勘探活动积极高效,在渤海湾和南海海域都取得 突破和进展;国内油气产量大幅增长,海外油气产量稳步上升,实现国内 5000 万吨、国外1000万吨的“双突破”;在生产油气田稳产增产措施成效显著,综 合递减率得到有效控制。以油气勘探开发为龙头,中国海油逐步建立和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着 眼自身资源条件发展关联产业及优势产品,开辟价值蓝海,实现资源增值。惠州石油城、东方化工城、沿海液化天然气、“中海 36-1

3、”,这些中下游项目 一经启动,便以高起点、差异化的策略引领行业之先,同时,又能与上游互动互 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实现良性循环。 2006 年,世界一流水准的中海壳牌南 海石化项目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已经从一家纯上游的勘探生产公司步入综合型 能源公司行列;2007 年,下游产业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上游,各产业板块呈现 出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2009 年,我国单套规模最大的惠州炼油项目一次性投 产成功,不仅结束了中国海油“有采无炼”的历史,也使中国海油一步跨上了下 游炼油项目的高端,标志着中国海油建设综合型能源公司战略部署全面实现。中下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深受人们的青睐

4、,它带给人类洁净的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 中国海油把开发利用天然气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在积极勘探开发海上天然气的同 时,率先引进液化天然气(LNG),并通过沿海几大LNG项目的建设,带动了中 国 LNG 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沿海地区经 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气电集团”)是中国海油的全资子公司, 于 2008 年 4 月 25 日 注册成立,目前主营业务包括:石油天然气(含液化天然 气)、油气化工有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石油天然气(含液化天然气) 工程设计、开发、管理、 维护和运营有关的承包服务;石油天

5、然气及其副产品 的加工、储运、利用和销售;石油天然气管网建设、管理和运营;电力开发、生 产、供应及相关承包服务、技术 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自营和代理液化天然 气及油气相关产品、相关设备和技术及劳务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 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及相关 业务等。气电集团以液化天然气及相关业务为核心,以现有接收站和管网为基础,积极建 设中国沿海天然气大动脉,投资燃气发电、城市燃气、汽车加气等相关行业,形 成了完善的LNG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 利用及相关业务。2010 年,气电业务的资源获取、市场开拓、管线建设、

6、技术创新都取得新进展, 在东南沿海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进一步确立并巩固了在国内LNG行业的领军地 位。全年进口 LNG934万吨;在海外共锁定LNG资源量达5.2亿吨油当量;LNG接收 能力达到1240万吨/年;天然气管网总里程2493公里;发电总量146.8亿度。 LNG 资源获取取得重大进展,逐步搭建起长中短现货配比合理的“资源池”;广 东大鹏、福建、上海等LNG接收站运行良好,浙江、珠海、深圳、粤东、海南等 5个LNG接收站顺利开工;稳步提高东南沿海天然气产品市场份额,巩固LNG供 应的主导地位,并着手拓展中部和东北、西南等二线市场;在持续扩大城市燃气、 工业用户等常规市场基础上,加大替

7、代燃料的市场开发,加大气电市场和LNG 汽车加注市场的差异化发展力度;技术标准和规范日趋完善,进一步确立在国内 LNG 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为加快发展LNG清洁能源,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中国海油加大对LNG 非电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发展LNG汽车加注业务。2010年,中国海油在深圳、 惠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一批LNG汽车加注站,为包括公交车、出租车、拖车和 重卡在内的1000余辆LNG汽车提供加注服务,汽车加注产业发展取得良好开局。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炼化产业是中国海油开拓中下游、成长为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里程碑。中海 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炼化公司”)是中国海油的全资子公

8、司, 2005 年11月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21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范围为石油炼 制、石油石化产品的生产、石油化工技术开发和研究等。惠州炼油项目是中国海油独资建设的第一个大型下游炼油厂。一期项目总投资约216 亿元人民币,年加工 1200 万吨海洋高含酸重质原油,是国际上第一个集中 加工海洋高含酸重质原油的炼油厂,也是目前国内单系列最大的炼油厂。2009 年5 月,该项目一次性成功投产,结束了中国海油“有采无炼”的历史,使中国 海油一步跨上了下游炼油项目的高端,标志着中国海油建设综合型能源公司战略 部署全面实现。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油与英荷壳牌集团合作建立的合资企业,是 目

9、前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总投资42 亿美元。2008 年,中海壳牌生产 了 84.1 万吨乙烯、45.8 万吨丙烯以及 248.9 万吨高品位、高附加值的石化产品。炼化公司积极实施并购,大榭石化、中捷石化、华岳化工等公司通过转变营销思 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等举措,取得了较好的经 营业绩。炼化公司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深圳精细化工园区战略合作协议,园区的建设模式和 产业规划等同步推进;与山东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并购山东地方 炼油化工企业,加快完成环渤海湾的战略布局。2009 年,为进一步优化公司下游业务资源配置,推进上下游一体化战略,中国 海油成立了炼化与

10、销售事业部,集中管理公司炼油、石化、重油利用和成品油及 化工品销售业务。2010 年,已初步形成“两洲一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环渤海湾)炼化产业布局。2009年9月7日,中国海油对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实施 重组,拥有海化集团51%的股份。海化集团组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发展 海洋化工新兴产业为主导,是集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 业。中国海油1200万吨惠州炼油项目以海洋重质高酸原油为原料,以建设“三化一 高”(差异化、清洁化、信息化、高价值)的世界级“绿色炼厂”为目标,管理、 技术和环保标准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11月1日,在第24届IPMA国际 项

11、目管理大会上,中国海油惠炼项目荣获国际项目管理协会颁发的“国际项目管 理卓越大奖最高奖项特大型项目管理金奖”,成为全球首个获此殊荣的石油 化工项目。目前,惠州炼油项目继续保持各项指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惠州炼油项目二期、 ABS、油化盐化一体化、海南DCC和烯烃项目等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大榭 舟山、中捷石化等炼厂生产装置运行平稳,加工负荷和装置适炼性不断提升。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28日,注册资金3.2亿元人民币,负责海洋石油重质原油的开发和利用,是“中海油 36-1” 沥青品牌的唯一合法持有者和运营者。目前,公司总资

12、产超 过 64 亿元。公司成立以来,通过股权收购、投资建设等方式,围绕“两洲一湾”战略,不断 优化产业布局。目前,公司拥有一家独资公司,控股五家公司,共计六家炼厂, 具备970 万吨原油加工能力。公司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以资源为纽带、以品牌 为核心、以质量和服务为保障,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品牌运 营、统一定价原则、统一服务规范的经营管理方针,开发和经营三大系列产品 重交沥青、环烷基润滑油和环保型燃料油。近三年来,立足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公司获得了骄人业绩。每年向国内 市场贡献 500 多万吨的石油产品,其中重交沥青 200 万吨。公司每年营业收入超 过 200 亿元,利税

13、超过 60 亿元。在市场上,“中海油 36-1”沥青是国内的龙头沥青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 平,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北京八达岭高速、京沈高速、京珠高速、沪宁高速、江西 昌九高速、河南平临高速、成渝高速等公路的建设与维护。2001 年,“中海油 36-1”沥青率先出口朝鲜,实现了我国重交沥青国际贸易上的突破。2008 年, 再次出口非洲乍得。2001 年,“中海油 36-1”水工沥青成功应用于长江三峡工 程,成为国内首创。产品还应用到北京首都机场、贵州黄果树机场、江苏无锡机 场、重庆江北机场等机场建设与维护上。2009 年,公司自主开发的30 号硬质沥 青、PG76-28SBS改性沥青成功应用于神

14、州第一街长安街改造工程,更为60 周年大庆作出了贡献。2009年,公司荣获“2009中国沥青行业贡献奖”和中华环保联合会颁发的“中 华环境友好企业”称号。旗下中沥公司、泰沥公司、四川公司全部进入中国沥青 十强沥青生产企业。2010年,公司自主开发成功稀释沥青和20号硬质沥青,环保橡胶油正式通过欧 盟 REACH 论证。“十二五”期间,公司将继续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推进产品产业升级,走“专 业化、高端化、系列化、品牌化”之路,使加工能力达到1050 万吨,营业收入 超过350 亿元,成为国内一流的重交沥青、环烷基润滑油和环保型燃料油生产商 和供应商。同时,将坚持“低碳、清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

15、绿色炼厂,推动 公司安全健康发展。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化学”)是中国海油旗下一家从事化肥、 化工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是中国产量最大、能耗最低的氮 肥与甲醇生产商之一,现有海南和内蒙古两个生产基地,拥有 5 套大型生产装置 以及年吞吐能力达715万吨的深水良港。中海化学于 2006 年9月在香港上市(香 港联交所股票交易代码:3983),截至2008 年底,中国海油持股比例59.41%。 中海化学的生产装置和工艺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行列。中海化学生产的“富岛” 牌大颗粒尿素和“天野”牌小颗粒尿素均为“国家免检产品”,产品销售网络覆 盖全国

16、20 多个省市,远销美洲、澳洲及东南亚地区等。近年来,中海化学开展 化肥直供和测土配肥两大系统工程,对农民降本增收、发展中国现代农业起到了 良好的推动作用。公司生产的“富岛”牌甲醇产品投产后迅速取得市场领先地 位。目前,公司已成为华南市场最主要的甲醇供应商。作为中国海油化肥板块发展战略的执行者,中海化学正加快获取煤、磷、钾等资 源的步伐,形成有资源依托的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业务链,早日发展成为 中国化肥行业的领军企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价值。2009 年,中海化学共生产尿素 190 万吨,甲醇 80.9 万吨,磷肥 44.2 万吨;全 年出口尿素48.3 万吨,进口钾肥、磷复肥57 万吨。资源获取实现重大突破,增 资控股山西华鹿煤炭化工有限公司,并参股山西华鹿阳坡泉煤矿有限公司,公司 依托煤炭资源建设大型尿素生产基地的发展战略获得了实质性进展;中海化学参 股的贵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