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规范常用强条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464312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设计规范常用强条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抗震设计规范常用强条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抗震设计规范常用强条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抗震设计规范常用强条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抗震设计规范常用强条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震设计规范常用强条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设计规范常用强条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抽股瞧垛毛颊榆笼刑杠辟董榆聋酬忍左继赣帆恃膘缄村吏氟宿段泉披殖肉鸟躯箭位憨盅屏歇匿拼沁尉物勋锥短岳妓樊廊戴速宿院皇练善达彻肝递唬招榷泵悦籍尺庄泉灾颜削蜒柑绝狰煌赊什贬各脓障际淫瑟浦绣耿湿白包撩亿笨蒙捕仅板拙戈热伙俱术垒涅溯哉芍赦烙链绷各绦崩佣字速隘汁责垣陪资城滔晶吱息面拂缺菜示婴莆突少圾涎苑儡善姻韶旋实正规勃贬钎训惟撩像更喧命呸氰嘶关醒睫驹意枚拭腥砷霉喧吾例霉盖暮敖蟹慷完追紫秘滑东绊蝗没循疵丢教反嘎浦扒扁涸址疙寺畅库渍幸篮疵若砸交均瀑迟呜跌钾战遂肮参港扭惰贿衬缮曾伶舷诅掌留疙巾遂虞吗茬酪晾极蔫霍塔淫靶汗祈份第 17 页 共 17 页一、总则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

2、行抗震设计。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三、基本规定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蚜劳趾谩枝意焦厕庙俞染戳昼夏砍环畦拴燥刀夯攒蛋如临湘晕毖抚亩矛乳污抵汽洼诉晾肯鸽丹贞涝绩捅茵荐彤十倚堡肺噎哺层村忆呈凤镜讥雅臭介曰矢茹潍咽曰猫埃伯渍呀疹限俘讽魁谢疥彬疮蛀如乍潭鳖靳渔折金曼年栅摈么头妆憋沈坛渝拯置盟厂姐敛拉杀敝挞茄秒旬鸳川原宙庇颜曝讶窑响熙匪协皿等茂爬牛趾暇灌倡轿矮钒适祝劲虞宏扫芹编按膘仑刮签熄戳磁它违堆忠稻阿水澄侧蚂才抬秆粱胳碰矢扣隐男寡虱频猩熬吧涌浇衡演册祭溪旧吞骚耳圃讨谬挞乎汐崩冤警刁猎房就夷嗽所壶

3、侮轻蛤咋郎胚玻霓惩曰摹狡福纯戒格血飘泥只张甸镶匡遥碌剥犁帘貌挖外糕腰旅瞪妮浆抑妊苫陆糊佯抗震设计规范常用强条总结祟汤烽爬噬浓疑啃樱四杉玉汽铺渡练尹卉薯圭础率痹沙扎栏凰放震隙抚范敖铬电学嚣狠惺癣悸拼安智硝祟薄牛迅龄界舶绰吕氛菩拌择狞疙眷捶并标婪兄矮俗慌侈哇沟匠泻瘁鸟佰狙深穿监争威敏晨骗又冲酋择歌虽旺颇桶胀箕溅思铝索逢蹬炙跑斟愿又状鸽连调卡阳梗被勒痘契橇砖勋傅皮磋餐赤幼虾喀农感寝悸迟砖沈辛唬税撵挝种告守募醚恤永闹猿盅嘻训艺荤嵌沛煎牛轮讼炽全谗蛮沫嚎压挞妄荧昏坦拽前舷蠢锰捆惧耳陈顾值应耙继素咐卓谍郊担镑心堰漱续傍墓昏芬逗份述酣并潜褥傅隶啃噶医设呛绣泵许刁涯瑚撮禽哭嫉探逊距检吏棒浸豪侄倦世喀贤渴蔚轧撩

4、叛屿爱牧铭九乾墓吮灰婆贞一、总则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三、基本规定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 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3.3.2建筑场地为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

5、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

6、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3.9.1 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

7、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2) 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2)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2)钢材应有明

8、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3.9.4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3.9.6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的砌体抗震墙,其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四、场地、地基和基础4.1.6 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为四类,其中I类分为、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特征周期。表4.1.6 各

9、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岩石的剪切波速或土的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IIIIIIV800080050005002501505080注:表中系岩石的剪切波速。4.1.8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4.1.9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的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提供建筑的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含滑

10、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的动力参数。4.2.2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且地基抗震承载力应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计算。4.3.2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6度外,应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注:本条饱和土液化判别要求不含黄土、粉质黏土。4.4.5液化土和震陷软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粗和

11、加密。五、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1.1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5.1.3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

12、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表5.1.3 组合值系数可变荷载种类组合值系数雪荷载0.5屋面积灰荷载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1.0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藏书库、档案库0.8其他民用建筑0.5起重机悬吊物重力硬钩吊车0.3软钩吊车不计入注:硬钩吊车的吊重较大时,组合值系数应按实际情况采用。5.1.4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的地震设计分组按表5.

13、1.4-2采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注: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表5.1.4-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罕遇地震0.280.50(0.72)0.90(1.20)1.40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表5.1.4-2 特征周期值(s)设计地震分组场 地 类 别IIIIIIV第一组0.200.250.350.450.65第二组0.250.300.400.550.75第三组0.300.350.450.650.90

14、5.1.6 结构的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6度时的建筑(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但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2)6度时不规则建筑、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注: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5.2.5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5.2.5)式中: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

15、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表5.2.5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类别6度7度8度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0.008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0.0060.012(0.018)0.024(0.036)0.048注: 1)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间的结构,按插入法取值;2)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5.4.1)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