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46417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同于过去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的自然课,它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学科。科学素养应该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还应该包括对科学探索的执著精神。本单元,将有关水的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不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本单元的重点不是教概念、记结论,而是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水。 本课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溶解现象、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按照教材的课时安排为2课时,因此,我这节课重点就是引导学生

2、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期达到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及追求探索延伸至课外。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科学知识1、知道水有毛细现象,水的表面有张力。2、了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二、教学环节的设计:1、设疑导入,引起兴趣:2、发现水的表面张力(1)发现水的表面张力(2)生活中的水的表面张力3、发现水的毛细

3、现象(1)自主发现(2)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发现水会爬与材料有关对材料进行分析(3)验证假设(4)全面认识,得出结论验证水向四周扩散与什么有关(5)认识生活中的毛细现象(6)处理遗留问题处理学生自主发现的较深问题或其他问题4、整理用品、养成习惯5、总结全课三、本节课的亮点:1、化深为浅,以师生合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会团结”“互相拉着”。水的表面张力实验中,学生很容易发现水溢出前的形状,但要让学生理解“互相拉着”还是有些难度的。课前我也想过在学生发现现象后,直接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叫做水的表面张力,但总觉得有些抽象。课间学生的游戏给了我灵感,让我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游戏“跨大步”,其中游戏者的合作不

4、正似概念中的“会团结”“互相拉着”吗?2、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发现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我最初提出让学生将直尺插入水中观察水是否会爬带有很大的即兴色彩。我想与其让学生发现水会沿着纸巾向上爬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纸巾,不如给他们设置一个疑问:水为什么不会沿着直尺向上爬?接着我提示学生思考两次实验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变的条件是什么。由于改变的条件只有材料,所以学生得出水爬与不爬与材料相关就相对容易一些。再加上纸巾和直尺一软一硬,一个充满空隙,一个结构质密表面光滑,较容易对比,提出假设,这样学生提出假设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3、 将名人名言通俗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5、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所以学术上追求卓越的人一定要善于而且渴求和别人交换思想,集众家之长。我认为在课堂上将这句话稍加改变不仅能使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现,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今后总有一天学生能够看到萧伯纳的名言,我想那时他们大概也会想起这节课学科的某些片断吧。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对一些有价值的细节没有充分利用。比如在学生汇报水的表面张力猜测与实验结果时,我没有抓住机会让实际放回形针数少的组分析少的原因;比如有个学生在汇报本组水的表面张力结果

6、是,本应是“加满水后水的表面呈水将溢出前水的表面呈”,而这名学生却两句话都是“水溢出前的杯子”我只顾让各组汇报结果,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上的错误;比如学生处理溢出来的水的方法,其实正好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但在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时,我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2、语言不够严密、准确、科学,没有做到字斟句酌,随意性比较大,针对性不强。五、本节课留给我的启示:1、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正如一句老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科学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并能对学生在课堂内外发现、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培养学生单独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爱科学,爱实验,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做实验,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六、两点疑惑1、上课前能否对学生进行一些美育熏陶。比如教师介绍一下所选音乐的名称、所在专辑、乐队,因为课后我听到学生说他很喜欢课前听到的音乐,但如果教师上课时对音乐作简略介绍,又可能会占用科学实验的时间。2、科学课堂上能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表面张力的“张”字,本意、字形等对学生理解水的表面张力很有帮助的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