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463402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遗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非遗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非遗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非遗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非遗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遗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遗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9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己经2006年10月25日文 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二OO六年一月二日第一条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工作的管理, 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 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第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国范围内国家级非

2、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监督 该项目的具体保护工作。第五条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体规 划,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的保护规划,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于每年十一月底前 向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提交保护规划本年度实施情况和下一年度保护工作计划。第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当确定保护单位,具体承担该项目的 保护与传承工作。保

3、护单位的推荐名单由该项目的申报地区或者单位提出,经省 级文化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议后,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第七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有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或者相对完整的资料;(二)有实施该项目保护计划的能力;(三)有开展传承、展示活动的场所和条件。第八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全面收集该项目的实物、资料,并登记、整理、建档;(二)为该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三)有效保护该项目相关的文化场所;(四)积极开展该项目的展示活动;(五)向负责该项目具体保护工作的当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报告项目保 护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4、。第九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统一制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牌,由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交该项目保护单位悬挂和保存。第十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给予必要 的经费资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在本 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给予资助。第十一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根据自愿原则,提出该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名单,经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议后,报国 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第十二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完整掌握该项目或者其特殊技能;(二)具有该项目公认

5、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第十三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传承义务;丧 失传承能力、无法履行传承义务的,应当按照程序另行认定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怠于履行传承义务的,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第十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有 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者展示场所。第十五条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 等级标准和出入境标准。其中经文物部门认定为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的有关规定。第十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相关实物资料的保护机 构应当建立

6、健全规章制度,妥善保管实物资料,防止损毁和流失。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鼓励、支持通过节日活动、 展览、培训、教育、大众传媒等手段,宣传、普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促进其传承和社会共享。第十八条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所依存的文化场所划定保护范围,制作标识说明,进行整体性保护,并报国务院 文化行政部门备案。第十九条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可以选择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向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第二十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称和保护单位不得擅自变更;未 经

7、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牌进行复制或 者转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域名和商标注册和保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 行。第二十一条 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艺术创作、产品开发、旅 游活动等,应当尊重其原真形式和文化内涵,防止歪曲与滥用。第二十二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含有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国家保 密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密级,予以保护;含有商业秘密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执行。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和个人捐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或者捐赠资金和实物用于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二十四条国务院文化

8、行政部门对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 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二十五条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保护情况的检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严重警告,直至解除其保护 单位资格:(一)擅自复制或者转让标牌的;(二)侵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的;(三)怠于履行保护职责的。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擅自变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或者保护单位的;(二)玩忽职守,致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文化场所及其环境造 成破坏的;(三)贪污、挪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经费的。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