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46279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1我们周围的环境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国环境保护部2015年5月11日在北京公布,今年6月5日“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践行绿色生活”,这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提及的“环境”是指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C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态圈【解析】材料中的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即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的总和,包括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答案】C

2、2下列属于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遭到破坏的环境是 ()A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 B建设的“三北”防护林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解析】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属于人工环境。A项表述的为天然环境,B、D项为人工环境,但并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答案】C2012年黄金周,从深圳大梅沙海滨公园到天安门广场,国内各景区垃圾遍地的景象再次令人痛心地成为话题。假日出游过程中乱扔垃圾,表明当前公民素质教育与我国大国地位并不相符。结合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35题。3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属于图中哪个箭头所表示的过程()A BC D4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可能引起()A水土流失 B生物多样性减

3、少C土壤污染 D荒漠化5植树种草和酸雨分别可用箭头_表示()A BC D35.【解析】第3题,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表示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材料中的垃圾属于废弃物。第4题,乱扔垃圾会造成土壤污染。第5题,植树种草属于人类作用于环境,酸雨属于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答案】3.B4.C5.D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67题。6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7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4、加剧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增加酸雨频率影响生态群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 BC D67.【解析】第6题,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大树移植到城市后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成活率。第7题,大量移植树木使得原生地树木减少,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其生态环境也发生改变。【答案】6.C7.A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89题。8图中处所填内容应是()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9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

5、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89.【解析】第8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第9题,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答案】8.A9.D下图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图。据此回答1011题。10分析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B后工业化阶段后环境污染减轻C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D经济越落后,环境污染越差【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平时知识的积累。从图上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会逐步提高(即环境污染

6、会减轻),也就是说,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之后,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才会呈正相关的关系。【答案】B11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取决于()A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B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不断调整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完善【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本图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而没有涉及“人类的认识能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等,注意读图做题。【答案】A12洞庭湖区近20年来由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面面积减少30%,1998年长江洪灾与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有关,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的B人类与自然环境之

7、间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C人类对环境具有改造作用,环境不能反作用于人类D如果人类活动不合理,也不会产生环境问题【解析】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不合理,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答案】B二、综合题13读生物要素与非生物要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_,B_,C_,D_。 (2)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_内不同生物种群之间不停地进行_循环和_交换,构成了多种多样的_。(3)下列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只能接纳少数污染物质,对预防城市环境污染作用不大B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8、净化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功能C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太少或遭到破坏,便会导致城市生态系统调节功能低下D人工绿地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解析】本题以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1)题,由示意图可知,空气、水、土壤等应为非生物要素。生物要素主要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根据三者的食物链关系可确定,B 为植物,C为微生物,D为动物。第(2)题,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之间不停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构成的。第(3)题,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人工环境的组成部分,它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功能,其公共绿地面积减少,会使其调节功

9、能下降。【答案】(1)非生物要素植物微生物动物(2)生物群落物质能量生态系统(3)BC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各题。材料一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2015年4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东移较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015年4月30日08时至2015年5月1日08时,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北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其中,内蒙古西部、甘肃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局地有强沙尘暴。材料二回顾过去,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一方面对现有的土地过分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千米

10、,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荒漠化及受荒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千米。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这种大量和过分使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壤板结。(1) 由材料一可知,近年来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天气在我国频繁发生,这种现象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是:问题_,成因_。问题_,成因_。问题_,成因_。(3)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8%,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使用化肥外,还有_等。(4)材料中“对现在土地过分利用”主要是指(多选)()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C草原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D乱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审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1)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2)“过分利用”是指超出土地自然更新的能力,造成恶性循环,“过分利用”不同于“不合理利用”;(3)沙尘暴的发生原因是土地失去植被保护,疏松的土壤直接受风的吹蚀形成,与此有关的是土地荒漠化。【答案】(1)土地荒漠化(2)水土流失毁林开荒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现有土地过分利用土壤污染(板结)过量使用化肥(3)使用农药和污水灌溉(4)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