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45836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与迁与史记。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圆满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学习重点】史记相关文学常识及本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学习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积累文学常识。【学习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探究。【知识链接】关于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人

2、。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之后,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对以后编写史记有很大帮助。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

3、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当时叫腐刑)。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史记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关于史记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

4、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历史著作之一)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

5、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关于背景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

6、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

7、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学 习 过 程【学法指导】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预习检测。2熟读课文分三步。第一步:采用点读、齐读的形式,纠正字音、句读。第二步:结合注释,熟悉大意。第三步: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大致思路结构。【自主学习】一

8、、预习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史记记载了上起_,下至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司马迁以史记,实现了”_,_,_”的理想。2、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_、_、_、和_,共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_ ;“_”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_”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_”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_”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史记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

9、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二)字音缪贤( ) 舍人( ) 汤镬( ) 渑池( ) 缻( )睨柱( ) 佯狂( ) 刎颈( ) 列观( ) 倨( )虽驽( )肉袒( ) 传舍( )不怿( ) 衣褐 ( )二、关于司马迁的名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三、朗读课文,熟读课文。【合作探究】本文主要记述了几个故事?请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故事。【精讲点拨】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2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梳理课文内容,品读人物形象。2、

10、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圆满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难点】梳理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探究。学 习 过 程【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2.先自主学习,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一、113段1、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2、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3、秦王“以诈佯为

11、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4、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5、出使结果如何?6、相如使秦,智斗秦王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哪几个回合的较量?小结:1、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2、表现方法: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二、1416段1、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2、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3、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如何对策?4、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

12、什么含义?5、“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三、1721段1、廉蔺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2、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3、相如如何说服舍人的?相如退让的原因是什么? 4、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 5、“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小结:“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可以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駣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

13、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精讲点拨】【练习达标】见学考对接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3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总结概况人物形象。学习并探究人物传记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圆满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形成真知灼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并探究人物传记的写法。【学习方法】讨论、合作交流探究。学 习 过 程【学法指导】小组交流预习内容,讨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展示预习及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在老师点拨下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总结文中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蔺相如:廉颇:秦昭王的性格:【精讲点拨】【拓展提高】1、本课写作方法借鉴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三个故事各有首尾,有独立性却又环环紧扣,相互关联。故事以秦赵蔺廉这一双重矛盾冲突贯穿,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前者决定着后者,层层推进,引人入胜。内外两重矛盾冲突层次井然有序,外部矛盾缓和了,内部矛盾便激化了,这样结构文章清晰而有力量。叙事有波澜,曲折抑扬。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