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精编习题及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45687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精编习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年级(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精编习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年级(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精编习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年级(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精编习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年级(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精编习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精编习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精编习题及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精编习题及解析一、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倒(do)影 小公鸡在村子里走来走去。他来到水井旁,往里一看,连忙大声叫起来:“不好了,一只公鸡掉(dio)进井里了!” 小狗叼(dio)着一根骨()头正往家赶,听见这喊声,急忙来到井边,往里一看,一边跑,一边叫:“不好了,掉进井里的不是小公鸡,是小狗!” 小猪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听到喊声,跑到井边往里一看,喊道:“不好了,掉进去的是小猪,快来救他呀!” 山羊爷爷听了,哈(h)哈大笑,说:“来来来,你们跟我一起好好看一看!”他们来到井边,围成一圈(qun),往里一看,呀,井里有_、_、_,还有长着胡(

2、h)子的_。山羊爷爷说:“看,这是咱们映(yng)在水里的倒影呀!” (1)我会查字典“掉(dio)”字先查大写字母_,再查音节_。 (2)照样子,写一写例:(走)来(走)去 _来_去 _来_去例:懒洋洋 _ _ (3)“他们来到井边,围成一圈,往里一看”这句话中的“他们”是谁? 【答案】(1)D;diao(2)跑;跑;游;游;亮晶晶;胖乎乎(3)小公鸡,小狗,小猪,山羊爷爷 【解析】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雨 春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它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 地上,

3、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儿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1)短文共有_个自然段。 (2)春天,一群小鸟在争论一个什么有趣的问题?请用横线把句子划出来。 (3)小白鸽认为春雨是_,小燕子认为春雨是_,麻雀认为春雨是_。 【答案】 (1)4(2)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3)无色的;绿色的;红色的 【解析】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1)选择正确的读音。 扔_(yng rng) 摘_(zhi zi)(2)照样子写一写。 又大又红、_、

4、_(3)根据这段话用线把问题与答案连起来。 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_ 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看到什么?_ 非常高兴心情怎样?_ 桃树下做了什么?_ 桃子又大又红【答案】 (1)rng;zhi(2)又高又大;又尖又细(3)桃树下;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解析】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三)春天来了 三月的微风把好消息轻声告诉了一朵云,云儿背着许多小雨滴。 雨滴噼啡啪啪落下来,把好消息告诉了苹果树上的一朵花儿。 正在采蜜的小蜜蜂听到了好消息,就嗡嗡地喝着歌告诉每一个人。 现在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春天来了。(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微风把好消息告诉了_;雨滴把好消息告诉了_;

5、_把好消息告诉了每一个人。(2)这个好消息是什么? (3)小朋友,你认为谁还会知道这个好消息? 【答案】 (1)一朵云;一朵花儿;小蜜蜂(2)春天来了(3)桃树、梨树 【解析】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是雪人。冬天来了,我又出现了。 小朋友们喜欢我,常常和我在一起玩。 天气很冷,小鸟飞到我这里来,站在我的头上,对我说:“朋友,你不觉得冷吗?”我说:“我不怕冷,只怕热,太阳一出来,我就会不见的。” (1)这篇短文_个自然段。 (2)雪人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雪人是在_出现的。 (3)谁常常和雪人在一起玩?常常和雪人在一起玩。 (4)小鸟飞来,站在雪人的什么地方?小鸟飞来,站在雪人的_。 (5)找出

6、雪人说的话。 (6)“太阳一出来,我就会不见的。”这里的“我”指的是_。 (7)太阳一出来,“我”会怎么样?太阳一出来,“我”会_。 【答案】(1)3(2)冬天(3)小朋友们(4)头上(5)我不怕冷,只怕热,太阳一出来,我就会不见的。(6)雪人(7)不见的 【解析】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欢迎小雨点来一点,不要太多。来一点,不要太少。来一点,泥土裂开了嘴巴等。来一点,小茵们撑开小伞等。来一点,小荷叶钻出水面来等。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窝。小野菊笑了,一点敬一个礼。 (1)文中都提到了谁? (2)根据短文内容连线。泥土_ 钻出水面小菌_ 撑开小伞荷叶_ 敬礼野菊_ 裂开嘴巴 (3)短文中_次写到“

7、来一点”,这“一点”指的是_。 【答案】(1)泥土、小菌、小荷叶、小水塘、小野菊(2)裂开嘴巴;撑开小伞;钻出水面;敬礼(3)5;不太大也不太小的雨 【解析】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前些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只金丝熊。金丝熊长着漂亮的耳朵,圆圆的鼻子,浓浓的绒毛,样子十分可爱。 我和弟弟经常喂它东西吃,有时喂它白菜,有时喂它油菜,有时还喂它花生米。它吃得可香啦。 有一天,金丝熊把它住的纸箱咬了一个大洞,逃跑了。我们可急啦,到处找它。后来在厨房的柜子下面捉住了它,真有意思。 (1)短文有_个自然段,第_自然段写了金丝熊的样子。 (2)用线把相应的词语连起来。浓浓的_ 鼻子 乌黑的_ 嘴唇圆圆的_ 耳

8、朵 明亮的_ 头发漂亮的_ 绒毛 红红的_ 眼睛 (3)金丝熊喜欢吃_、_和_。 (4)金丝熊逃跑后躲在了什么地方?金丝熊逃跑后躲在了_。 【答案】(1)3;1(2)绒毛;头发;鼻子;眼睛;耳朵;嘴唇(3)白菜;油菜;花生米(4)厨房的柜子下面 【解析】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枣树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枣树。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枣花。夏天,花落了,枣树上结满了青色的果实。到了秋天,果实慢慢地变红了,变成了很大很大的枣子。这时,树上好像挂满了红红的小灯笼。秋末冬初,我们吃着又香又甜的大枣,心里十分感激种枣树的人。(1)这篇短文一共有_句话。 (2)请你填上适当的词。 _的枣树 _的枣

9、花 _的果实_的小灯笼 _的大枣 (3)用横线划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答案】 (1)6(2)又高又大;浅黄色;青色;红红;又香又甜(3)浅黄色、青色、红、红红的 【解析】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四个太阳(节选)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果子熟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_,请他们(尝尝 常常)水果的香甜。(1)把选文补充完整。 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_,请他们(尝尝 常常)水果的香甜。(2)选择正确的词语在下面画上横线。 (尝尝 常常)水果的香甜(3)夏天,我画了个_的太阳,秋天我画了个_的太阳。 【答案】 (

10、1)伙伴(2)尝尝(3)绿绿;金黄 【解析】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

11、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1)第二段中写了_、_、_、_、_、_、_等景物,表现了_。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燕子 聚拢 增添 掠过B.尾尖 偶尔 沾了 一圈C.荡漾 倦了 音符 稻田D.演凑 赞歌 电线 吹拂(3)我会照样子,写词语。一圈一圈 _ _活泼机灵 _ _(4)我会写出文章打比方的语句。 【答案】 (1)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小燕子;春天的美丽(2)D(3)一阵一阵;一声一声;愁眉苦脸;察言观色(4)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

12、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解析】【分析】(1)寻找文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2)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A、B、C正确。D凑奏。(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一圈一圈”来看,是ABAC式结构,如:一阵一阵、一声一声。从给出的词语“活泼机灵”来看,含有一对近义词,如:愁眉苦脸、察言观色。(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故:加上剪刀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