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 三《陋室铭》刘禹锡(唐) 新人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456685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 三《陋室铭》刘禹锡(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 三《陋室铭》刘禹锡(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 三《陋室铭》刘禹锡(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 三《陋室铭》刘禹锡(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 三《陋室铭》刘禹锡(唐)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陋室铭刘禹锡(唐) .解释下列加点字,翻译下列划线句,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音节并翻译(每句至多划两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文学常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本文作者_,是_代诗人、哲学家。理解默写: 陋室铭中以比喻起兴的句子:_,_。_,_。陋室铭中最能说明陋室不陋的一句话是:_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陋室铭点明主旨的

2、语句:_,_。陋室铭中表现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欣喜的句子是:_,_。本文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_,_。课内阅读: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

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课外对比阅读:A.甲陋室铭与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甲乙两篇文章都对世人大都汲汲功名、为俗务所累,给予了批判,写出这两句话。甲:_。 乙:_甲乙两文作者都是在贬官之后写出的名篇,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B.甲陋室铭与乙列子中选文比较阅读: 乙文: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ji)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1.甲文作者和乙文中的“齐人”,对物质的追求是不一样的,请简要分析。2.从

4、甲乙两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C.甲陋室铭与乙陆游筑书巢比较阅读 乙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饭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1.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乙两文中的评价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评价自“_,_。”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_”;陋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_,_”来表达。D.甲陋室铭与乙爱莲说比较阅读1.文章的写

5、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_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比较含蓄。2.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甲:乙:刘禹锡,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D示例一: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老百姓。以诸葛亮和扬雄自比,展现自己高尚的节操。连片的青苔漫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芳草的颜

6、色映入帘里,帘内满目青葱。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地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着佛经。A.甲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牘之劳形。乙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虽然是被贬之身,但他们都通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淡然与超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与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怀。B.1. 甲文通过对陋室的空间、景致以及摆设的描写, 作者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生活,而其精神生活却是富有的。而乙文中的“齐人”“攫其金而去”,正好说明他的利欲薰心,见钱眼开。2.甲:我们青少年虽然不是生活在“陋室”之中,但应当学习刘禹锡的精神:身居陋室,生活窘迫,却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一种安贫乐道和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乙文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裕,是人之常情,但利欲薰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总之,为人不能见利忘义。C.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信乎其似巢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1.托物言志,(正面)赞美莲的形象。2.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和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