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456343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1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含有一定哲理的课文。课文明晰地表达了故事的脉络,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从中受到启示的过程表达的。执教完科利亚的木匣,心中有许多想法,要让学生明白道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的地进展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考虑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随着时间过去,

2、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一天天长大”,我还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跨步比试了一下。课堂气氛就活泼多了。后来让学生讲述“周围的事物都在变化”,她们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变化说出来。而我因此就引出了一个故事,怎样根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做事的方法。因为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道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我所举的例子,明白了只有随机应变才能做好事情。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但注重了多样性,还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如在理解第11自然段时,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科利亚两次挖木匣是怎样量步子的,然后说出为什么开场挖不到木匣而后来挖到了。再如老师根据课文真实详细的特点,采用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的方法,他们就像看动画

3、片一样想象到了科利亚埋木匣的一连串动作。在教学中,这些方法使学生思维异常活泼,举手发言非常踊跃,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许多精彩的语言脱口而出。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2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绘的故事脉络明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从而让学习分成阶段性,把教学重、难点放

4、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在初读领悟的根底上学习课文要讲述的道理。为了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分析p 阅读才能有所进步,同时又能让学生置身于科里亚的生活背景,于是课堂上,我逐步提出了问题进展故事式的串讲:1、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2、科利亚一边埋木匣一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3、科里亚挖木匣前的心情和没有挖到木匣的心情变化。4、分析p 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4种可能。在串讲问题时,学生把自己当成了科里亚,一种同感的心理让同学们同喜同悲,感情上来了,体会深入了,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都通

5、过我的引导,有目的地进展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考虑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教学完本课,我突然发现我提出的要解决的重难点:用开展的目光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怎样把科里亚那时还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应该量五步,他却走了十步,所以他刚开场时,没有挖到木匣子。这个现象与开展的目光看对待问题怎样解决呢?一时间没有很好的落实,按照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才能有限,只能粗略

6、的提出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要学会应变,至于举例,孩子们真的很难。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篇3 科利亚的木匣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十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四年后数了五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指导学生阅读时,先从整体入手,大体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即按“埋木匣” “挖木匣” “受启发”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层,逐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文,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埋下木匣的,为什么埋怎么埋?学生都能根据问题考虑,互相补充学懂。然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比

7、照阅读和读读画画方法读懂课文。进展汇报,把妈妈埋的木匣和科利亚埋的木匣相比,就为后面科利亚的考虑作铺垫。用图示的方法可以明晰地看到步子的变化,因此第一次没找到木匣。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如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程度,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打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络实际、联络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最后,联络学生的的生活经历,进展读写训练。让学生联络自己的的生活经历,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并写下来。通过说写到练,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去对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开展的目光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