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系毕业论文17117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455949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法系毕业论文1711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政法系毕业论文1711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政法系毕业论文1711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政法系毕业论文1711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政法系毕业论文1711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法系毕业论文171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法系毕业论文171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现代公务员精神的培育摘 要:本文主要解决服务型政府理念与现代公务员精神培育的关系问题,即服务型政府理念对公务员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如何在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下培育现代公务员精神。论文首先介绍了服务型政府的由来及其价值理念,从追溯服务型政府的缘起和内涵入手,论述了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价值理念;其次,在阐述现代公务员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培育现代公务员精神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体现在我国公务员精神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论文最后探讨了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现代公务员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问题:以改革公务员制度的行政环境为基础,将培育公务员精神与公务员教育和培训相结合以及对公

2、务员的实际行动提出要求。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务员精神;培育途径Nurturing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official under the concept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Chen Yan,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is main problem to solve the relationship about the concept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nurturin

3、g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official. Namely the concept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sets the new requests to the spirit of the official, and how to nurture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official under the concept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First of all, the thesis traces back to the origin of the

4、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elaborate its basic value concept. Secondly, it put forward it is necessary to nurture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official. And the necessity is manifested in the particularity of our countrys official and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official troops construction. Finally,

5、 the paper want to find the path to nurture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official under concept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asing on the executive environment reforming the civil servants system, combining nurturing the spirit of official with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fficials, as well as setting th

6、e practical request of the officials actions.Key word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spirit of the official; nurturing way黄键荣等著. 公共管理新论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 P:283 公务员精神是公务员政治素质、思想作风、道德情操、工作态度、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公务员队伍一贯的严格要求。唯物论告诉我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公务员作为政府的形象、人民群众公共意志的代言人和公共利益的实现者,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下,建设一支新

7、型的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势在必行。2006年召开的全国实施公务员法的工作会议上,中央工作同志提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32字的现代公务员精神。其中,“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是公务员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恪尽职守、廉洁奉功”是公务员作风建设的关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公务员建设的重点;“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公务员作好工作的保障。因此,现代公务员精神的培育既是顺应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的“公民本位”、“权利本位”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核心的体现。一、服务型政府的由来及其价值理念(一)服务型政府的缘起和内涵1服务型政府理论的由来

8、。“服务型政府”一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追溯其理论的本原可以至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是关于如何管理公共部门的最新的范式变革的理念。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充分合作,市场机制与问责机制有机结合,在实行有效社会监督的约束条件下,以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方式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经典著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以“市场化取向”和“顾客服务导向”引领政府改革的主流。新公共管理理论有效地推动了西方国家的行政体制的改革,但其纯粹的以企业、市场和政府三者关系来构建新的政府模式,其实是利益最大化

9、的趋势,而非实质的“以人为本”,偏重于经济学的概念。新公共服务理论正是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这一方面的缺陷,但又吸收了其优点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公共服务的著名代表人物珍妮特V登哈特和罗伯特B登哈特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中,概括了二者的区别,强调了公民的权利,以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而非企业的顾客至上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公务员应关注的是怎样服务于人民,怎样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而非仅仅关注政府的动向和政策,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功绩的提升。2.服务型政府的涵义。“服务型政府就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并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

10、实现着服务型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这是目前我国学术刘瑞熙. 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P:7982 界普遍认可的服务型政府的定义。服务型政府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并结合西方现代政府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旗帜提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府改革模式。(二)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理念在探讨服务型政府理念下公务员精神时,对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内涵作一个较清晰地界定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西方公共服务理论以及刘瑞熙等学者对服务型政府的阐述,相对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而言

11、,服务型政府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的民主性政府。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政府必然是一个“以人为本”、代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的政府。因此,服务型政府是一个集民主内涵于一体,并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意志作为其基本目标的政府。所以,服务型政府应该使每一位公民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真正地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2.宪法框架下的法治性政府。“宪法是政治法,是政治生活的法律化表现出来的以法律规范社会政治生活的根本大法。它以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为基点,具体表现为通过既赋予又限制国家权力来完成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但在

12、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宪法却不能作为我国具体案件的判案依据。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宪法目前还停留在精神层面的规范和约束力,而未具体到司法实践中来。公务员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在公共行政中,必须做到“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中的“法”不仅仅局限于部门性质和规章性的法律规范,而应当是在宪法的条款下行政。政府机关做到实际意义上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真正地实现法治国家。3.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性政府。责任性指的是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公职人员是人民委托的代理人,代行公共权力和代管公共事务,受人民的监督,为人民服务。因此,公民有权要求政府,

13、注重功绩和工作效率。这就需要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既要对上级机关负责,而且也必须对基层民众负责。基于这双重责任,服务型政府应该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时,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同时履行法律的、政治的和道德的责任等一系列责任。4.职能有限的有限性政府。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的“大包大揽”、“管得过死”、“政府万能”等特征,并根据市场化和有限职能的政府而提出的。它一方面防止了政企不分,政府与市场功能不分,政府与事业单位不分的政府职能的“越位”,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政府的职能“错位”和“缺位”。一个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政府,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利益和价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4、因此,服务型政府应该是一个职能有限,退出不该介入的领域,进入必须介入的领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努力。此外,服务型政府还应该是一个具有回应性和透明性等特征的政府。建立有效的政府机关绩效评估模式;形成公民与政府间的互动平衡的关系,公众参与管理;政府对人民需求做出合理回应;政府秉承信息公开原则,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从而成为合格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薛桂莲. 公务员素质现状与提高途径分析J.行政与法,2006(11). P:3536 柯 建.公共、人文、伦理:公务员精神的三大要义J. 现代人才,2007(1) P:2930二、公务员精神的内涵(一)若干相关概念的比较分

15、析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一个全新的施政理念,必然要对传统的“官本位”、“权力本位”意识重新的审视。要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公务员精神与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行为、公务员素质等一系列有关公务员精神建设的概念之间的关系。1.公务员精神与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与公务员精神作为奠定现代公共行政的两个重要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不可分割。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指的是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等;非正式制度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等。按照诺思的划分,公务员精神和公务员制度分别属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范畴。

16、公务员精神作为现代人事行政的价值规范,对公务员制度的建设起着促进作用;而公务员制度作为法制化的结果又影响和制约着公务员精神的培养。因此,二者这割不断的关系,共同推进着我国现代人事行政的特色化发展。2.公务员精神与公务员行为。公务员的行为是公务员精神和价值外化的结果。一个公务员的行为体现着他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职业操守等一系列公务员精神以及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风气等等。公务员精神则是公务员行为内化的结果,是公务员行为规范的核心。例如我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中,正是因为有了“临患不忘国”、“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爱国主义精神价值的要求,才有了后来关汉卿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而悲壮之举。3.公务员精神与公务员素质。建立公务员素质模型与相应的评价机制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公务员素质包括:“决策素质、道德素质、依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