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45541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迫切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 之路,是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支撑。校本教研意味着学 校不仅是教育的场所,还是研究的阵地,意味着教师真正走研究之路。 在实施和推进校本教研过程中, 我们强调目标的指向性、管理的保障 性、内容的针对性、教师的主体性功能。使校本教研在提升教育水平、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方面发挥其应有的功 效。一、加强管理,确定目标,制度保障校本教研所追求的目标是学校教、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 关注的要点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强调的重点是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解决的难点是传统教研活动

2、的继承和扬弃、 超越和发展。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不仅需要专家引领, 还需要校长、教师的努力实践和探索,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高效的 策略和扎实的措施做保障。校本教研工作能否健康、有序的开展,学校的管理是关键的一个 环节。我们以为,校本教研工作不仅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更需要学 校管理部门为研究扬帆护航。因此,为了使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达到 预期的目标,我们就注意从整体上对校本教研工作加强管理, 成立了 由校长、副校长、教研处主任及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具有活力的教 研管理网络,确定了我校校本教研的目标为:1、构建开放人文的校本教研制度。2、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培养教师

3、教育教学智慧,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3、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与方法,构建“学习研讨、参与互动、合作探究、反思提炼”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4、建设学校课程文化,创造性实施好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能较好地实现学校的校本教研目标, 促进教师与教研共同成长, 我们制定了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分析制度” 、“校本教研奖励制度”以及“先进教研组评估条件和奖励制度”等,在工作制度上对教师提要求、 定目标。 要求教师明确课堂教学在教研课改中的核心地位,大胆开展教学实践,努力树立五个意识,即“课程意识、开放意识、综合意识、评价意识和情感意识” 。其次,要求教师

4、做到“五个一” ,即“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形成个人教学发思集”; “每周提供一个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 ; “每学期写一篇学习课标或运用教材的心得体会” ; “每学期写一篇课改实验研究论文” 。在具体的研究中,则给教师以广阔的空间,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展示自我。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提出了许多的实际总是进行探讨, 如: “如何在大班实施合作学习” ;“怎样解决积极参与和有序进行的矛盾” ; “数学课有点乱要不要紧,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怎样解决放与收的矛盾”;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等等,通过交流与思考,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进程,

5、使教师与教研、课改同发展。二、教研拉动,合理扬弃,创造特色为了更好地搞好课改实验工作, 学校提出了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坚持以教研带动课改,以课改促进教研, 使课改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并以此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落实问题研讨在课改中的核心地位。(一)以教育科研课题为龙头,带动课改走向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是课改工作的着眼点, 课改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离不开课题实验的研究。本学期学校提出了新的课改实验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带动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使教师明确了教育科研的目标。之后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研究课题,写出课题研究计划,做到了人人有课题, 个个有研究项目。 一、二、三年

6、级各学科根据教学实际和实验中的问题, 选择了不同的课题进行研究。在开展教育科研上,我们提倡以“经验反思”为线,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 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 结合理论学习及时进行总结。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案例、课例研究以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计30 多篇(件)分别获得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在校本教研活动中, 我们还要求所有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从而带动课改工作走向深入。(二)以研讨活动为核心,促进教师反思交流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必须具备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教育智慧和理论素养, 这需要教师在改革中直面出现的新问题、

7、新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反省、思考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实践、教学观念、 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 反思的进程包括教学前、 教学中、教学后三个时段。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说课-上课 -评课”等研讨活动, 在研讨活动中通过互相听课评课, 构建一个教师自我反思交流的平台;学校领导进课堂听课, 直接与教师对话、沟通,给教师以人文关怀, 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革; 教研处在不同阶段组织教师撰写论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指导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三)以课例研究为平台,促使教师同伴协作教师的有效参与、 协作能力是教师专业化

8、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的协作中,群策群力, 发挥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克服了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发挥帮扶作用,协同成长;同时, “新课程研讨日”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新课程研讨日”定在双周三晚上。 研讨以反思交流教学得失、 思考研讨教学策略为基本内容,每周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 学校组织教师观摩课例(包括一些精彩课例和学校录制的本校教师的研讨课) 、观看讲座, 通过交流研讨, 教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反思,计论的内容渗透文件学习、课程标准、教材策略、教学结构、教学反思、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测试方式、班级建设等。通过教师之间的专

9、业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育资源, 彼此支持, 优势互补, 共同成长。 教研组活动定在单周三晚上,定时定点集体研讨,教师之间协同合作,个人备课中有了疑惑, 实践 中有了得失,集体备课就成为教师释疑解惑、发表不同见解的舞台。这样一来,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 展,在交流中汪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品质, 而且涌现了一批勤学 善思、业务精湛、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我校主动与兄弟学校、友好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讨,在比较中寻找差距,获得共识、鉴定信心, 在流动中激活思想,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研究中心。三、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动课改校本教研不仅提升了教

10、师的专业素养,同时推动了课改工作的 顺利进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发生 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变化, 课堂的模式和景观 也发生了变化,尽管教师随的压力是空前的,但是他们投入的精力和 热情也是前所未有的。通过他们的积极探索,在胆实践,课改实验工 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不断挖掘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根据我校实际,我们陆续增设了地方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 科学等课程,开发编写了地方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 际,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激发起学生热爱 家乡的情感。通过参加综合实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课中, 引导

11、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发现问题、提出了手工制作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在手工制作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二)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关系,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课改实验的首要任务,也是校本教研倡导的。在实验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观, 尊重学生 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讲求课堂中师生的平等;在教学中努力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 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的教育环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在今天的课堂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 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 表自己

12、的见解,他们会大胆地站起来“考”老师,有时甚至会勇敢地 挑战教师。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 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教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使每一个学生得 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 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灌输一接受”这种传统的 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走 进今天的课堂,我们不难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你说我听”,课

13、堂中更多的是热烈的讨论、生动的游戏、认真的操 作和研究、形式多样的探索。让学生处于一个“好奇”、“好学”、“好 学”、“好问”的高亢学习状态中。如:一年级“找规律” 一课的教学, 从教学设计上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增删。 增加了有生活气息的印花布 情景,请同学们找布条上花的排列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气 息”的同时,发现数学的美妙与和谐。 在教学策略上,上课一开始运 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帮花仙子找花”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接着 又以“为什么选这朵花”为切入口引入新“找规律”;课中通过“动 手摆学具构建自己心目中的规律、拍手找声音规律、表演找动作规律” 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做数学”的乐趣。课

14、尾让学生找生活中有规 律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整节课不仅使学 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感受到现实生 活里有规律排列事物中的节奏美、整齐美、 简洁美、和谐美,从而达 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四)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对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新入学的儿童来说,如何学习,如何听课, 如何参与,如何合作都 需要教师引导,习惯的好坏奖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终

15、身受用的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一年级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学生一入学便实行了三抓: 一抓学生的课堂纪律,二抓听讲和说话习惯,三抓读书和写字姿势。比如:语文学科在课堂上随时进行看看谁是“神耳朵、亮眼睛、巧嘴巴、小巧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尽可能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学习上; 在合作学习中变换形式互相检查, 让全班每个人不闲着,每个学生都 有事干,课堂上形“散”而不“乱”。数学学科通过让学生评价他人发言,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思考, 学会合作。体育学科从 强化体育常规入手,把各种常规训练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 品德与生 活学科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学生中的一些现象,现身说活,培养学生 良好的习惯。通过养成教育,不仅使课堂做到了 “活而不乱”,而且使学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也使课改实验在我校大班里得以顺利的开 展,也使我校的课改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总之,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学 术研究氛围,为教师提供了必要的学习资源,教师通过学习、培训、 交流、研讨学会了自我反思,同伴协作,懂得了如何评价一节课,如 何写教学反思,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关注学生发展。教师 与教师之间在实践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 在虚心中吸纳,在领悟中 中调整,在合作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转变教师角色,提升专业 素养,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