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世界性粮食危机的研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45539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世界性粮食危机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关世界性粮食危机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关世界性粮食危机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关世界性粮食危机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关世界性粮食危机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世界性粮食危机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世界性粮食危机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目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有关世界性粮食危机的研究“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农业、农民、农村构成的“三农问题”则是中国发展中所必须面对的历史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而农业的核心正是粮食生产,粮食的最大作用之一,是解决人类的“温”与“饱”的问题。“温饱问题”是一种已经为中国人民所理解了的,曾经制约着中国发展的问题。通过中国人民近年的努力,粮食问题早以不再是中国发展的“拦路虎”。但是,在中国与世界更紧密联系的今天,中国与否也将受到这次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影响呢?回答是:有也许!审视当今国际局势,世界性粮食危机日渐突显。 粮食危机产生因素(1)人口问题 图1中

2、国人口记录、预测与控制目的就国内而言,1月11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规定:到,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到,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将控制在15亿人左右。图1是历年人口记录数据和笔者找到的人口预测/控制目的数据。由图1可见,在有记录数据检查的区间,蒋正华、张羚广的预测数据(社会保障制度第1期)和联合国世界人口预测(1998)均偏高,但相比之下,联合国的预测偏差小些。(2)人均粮产问题 图2:人均粮食产量 中国人吃饱饭也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的这十余年,由图2可知,1996年的趋势线值(385公斤/人)大体上可以代表这一时段的平均水平。而这一年的通道下沿(3

3、56公斤/人)则为人均产量的警戒线,低于它将危及社会安定;高于通道上沿(414公斤/人)则恐谷贱伤农。由此,根据人口预测,达到人口峰值时,我们的粮食产能要比增高19.31%,如果要保障充足的供应则需增高28.3%,如果增高量低于10.33%,则将浮现供应危机。19.2%的增长需求规定0.95亿吨左右的新增产能。正如布朗指出,农田减少不可逆转,而环境破坏亦呈扩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既有产能都相称困难,遑论增长?(3)产粮能力:播种面积与单产数据显示:国内粮食总产量于1998年达到峰值5.12亿吨,此后再也没有恢复到这个水平。粮食总产量取决于播种面积与单产。历年播种面积呈下行态势,重要是杂粮

4、之类,面积大幅萎缩,作为主食的稻谷、小麦,总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在8亿亩左右,但进入本世纪后,也发生了明显的下滑。(4)单产:化肥与良种化肥和农药是半个世纪来提高单产的重要因素。数据告诉我们,超过一定限度后,持续加大化肥和农药用量,对提高单产几无意义。1996年后,化肥和农药每亩用量持续增大,逻辑上有两种也许:其一农民无知,盲目施用;其二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产生了“药物依赖”,不逐渐加量就也许减产。无论事实上是哪种状况,都不也许仅靠化肥、农药来明显提高单产。(5)单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在“以农业为基本”、“以粮为纲”的时代,各地几乎是不计代价地兴建农田水利。当时的农业样板大寨,最重要的建设就是梯

5、田,所谓“先治坡、后治窝”,宁可忍受家里破烂,也要改善基本农田。目前,人们对“先治坡、后治窝”有两极化的评价。然而,从1961年到1996年的单产持续提高,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的高强度投入功不可没。虽然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就逐渐下降,但前期建设所产生的功能至少维持了。(6)农田水利条件的区域分布。图3: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区分布“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川粮外运”,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这些民谚中的地方成了都市化、工业化的热点区域,相对而言,务农的比较效益绝无竞争力。于是昔日的“天下粮仓”再也没有输出粮食的能力,有的甚至需要大规模进口粮食,才干维持社

6、会经济运转。图3显示出各省区人均粮食产量与全国均值之差。由此我们看到唯一有能力大规模向外输出粮食的只有: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历来被视为粮仓的江苏、河北、湖北、四川,只能自给而已,而珠三角和浙江,则成为严重缺粮的区域。(7)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粮食的生产成本。粮食生产成本的增高,间接打击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国际粮食市场价格。(8)由于新能源的开发,部分粮食被用于乙醇燃料的制造。 图4:玉米、稻谷和小麦在粮食总产量中的份额使得本来就局限性以满足全球食用的粮食进一步减少。从以来,世界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重要体目前粮食价格上涨和国际粮食库存减少两个方面。粮食危机的影响

7、,世界谷物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小麦上涨了112,玉米上涨47,大豆上涨75。粮价暴涨对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埃及,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居民生活导致直接影响。印度大米的价格如今是一路猛涨,1公斤大米的价格已由本来的20卢比(1美元约合40卢比)涨到目前的40卢比;小麦的供应状况更糟,去年下半年,印度已经开始进口小麦。印度出名经济学家潘南第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我们过去始终对6000万吨的粮食储藏感到沾沾自喜,但目前储藏粮仓快被掏空了,只剩余不到1800万吨。” 印度粮食短缺导致食品价格一路飞涨,使部分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据印度经济时报发布的数据:在过去一年里,印度食品价格普遍上涨至少

8、30%。都市里已有诸多贫民因食品涨价而揭不开锅了。 自去年以来,埃及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节节攀升,特别是面粉、大饼、肉类、蔬菜等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大,有的价格甚至涨到了此前的两倍以上。埃及媒体形容物价“像得了神经病同样疯涨”。 整个非洲的形势更加严峻。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目前有数千万人急需救济,特别是非洲南部的马拉维、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已面临饥荒,那里至少有1200万人严重缺粮。干旱和农业经营不善原是非洲粮食短缺的重要因素,目前又遭遇全球性的粮食大涨价,这无疑使非洲“雪上加霜”。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布劳恩觉得,从长期看,粮价上涨会导致更多的人营养不良,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

9、洲地区,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口到将会翻上一番。 措施1.为应付各类粮食危机,各国政府有必要收购和储存粮食,从而缓和价格波动,否则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与政治后果。2.各国应共同建立多边互信的“全球粮仓”,过度的粮食保护主义意味着一种效率低下的全球粮食生产体系,减少了全球整体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这样国内国际双重应对,最后有效地减少粮食供应风险。3.在农产品消费层面,全球应协调变化生物燃料政策,如将生物燃料产量固定在既有水平或者减少生物能源产量,同步补偿那些受目前政策影响进入这个迅速扩张行业的投资者。4.加大对非生物能源的有关技术的开发支持力度。这样既解决了能源问题,也能遏制过多的农业资源被投放到能源产

10、出领域。5.可以从创新的角度增进农业发展。如金融创新方面,气候变化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随机因素,可开发天气保险金融产品来“熨平”这种天气导致的随机影响。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作物保险筹划已经开始涵盖越来越多的高价值农产品,而将此种创新在农业广谱产品中推广,就可以拉动小型农业部门的投资并稳定其财务收入。6.制度创新方面,可以提高小农对资产,特别是土地部分产权的可得性,提高她们在不平等社会的发言权,最后效果是提高小农部门的规模和竞争力。7.环保方面,需要在现代农业基本上优化或者重新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加速开发和应用有前景的绿色技术和制度创新,增进农业的环保功能。如灌溉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战略必须提高水的生产率,减少水体污染,减少对地下水的不可持续性开采。最后,各国需要倡导合理的营养构造和饮食文化,以便对粮食体系的消费终端的健康起到直接的正面作用。理由是,如美国,公共财政支出越来越多的比例被用于医疗保健,但其中诸多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大都是由不恰当的饮食习惯引起。也就是说,其实可以通过优化饮食构造以及倡导良性的饮食文化(如有效的反吸烟运动可以节省国家整体医疗方面的财政支出)来减少部分疾病蔓延的危险,从而减少医疗支出,同步,粮食的运用效率也会得到良好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