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45499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关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关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关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关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 曹耘文 10274058有关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学院:理学院姓名:曹耘文学号:10274058任课教师:闫学东有关北京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摘要:2010年有幸来到北京这座城市上学,两年多来对首都的文化和布局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结合本学期学的城市规划的知识和所读的文献,从文化,交通等几个我比较关心问题说一些自己的思考,并提出自己对北京城市规划的一些建议。关键词:城市规划 北京 文化问题 交通问题作为一座有3000年历史的城市,北京在古代的城市规划一直是世界城市规划的典范。解放以来,北京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很多城市规模扩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在北

2、京身上都得到了或大或小的体现,如何让北京既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又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特色,是每一个北京的规划建设者必须考虑的问题。1 北京的中轴线说到北京,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它的对称性,几千年来,中国都城北京城之内南北方向形成了一条长约78km中轴线,纵贯正阳门天安门故宫鼓楼钟楼等大型建筑,以金、红二色为主色调与四合院灰与绿营造的安谧,构成强烈的视觉反差,给人极具震撼的审美感受。这条长78km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纵贯北京城的中心,使得中国的古都北京庄严肃穆,充满了礼仪的规范和神圣的气氛。梁思成先生也曾这样赞叹北京中轴线:北京在布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

3、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全长7km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由外城正南的永定门直穿进城,一线引直。通过整个紫禁城到它北面的钟鼓楼,在景山巅上看得最为清楚。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念”。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的。 因此在北京市新一版总规特别强调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未来发展模式,其中一轴就是对北京市传统中轴线进行全新的规划设计将中轴线南延北伸。为了恢复和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性。北京市未来规划提出重塑中轴线的规划目标。北京市新中轴线全长2 5 km左右,核

4、心区宽度约1000 m。是北京市的脊梁,也是形成北京市空间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像巴黎,华盛顿中轴对称的思想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这样做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城市轴线作为一种表现空间序列的手段,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法。一方面从政权统治的需要体现礼制,另一方面作为强化城市标志景观特点而存在,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人工标志,它包含了城市成长的记忆,城市文脉的延续。第二,对称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形成城市规划设计的秩序和城市设计中的轴向构图原则。2 北京城市规划与文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具有优良形象、充沛文化活力的城市,无不具有特定的独具吸引力的文化符号:巴黎是“时装之都”、“文化艺术之都”和“浪漫

5、之都”,伦敦是“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维也纳是“音乐之乡”。这表明,从一个城市的历史、时尚、艺术、金融和自然等文化资源中,都可能产生出最具城市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来。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和胡同、长城、故宫、天坛、同仁堂、大栅栏、京剧等文化符号。这使得将文化建设融入北京城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妥善处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城市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区特别是旧城的调整,要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使北京的发展和建设既符合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又保持占都北京历史文化的特色。在这些工作上北京可以学习法国和意大利的做法,他们政府不但提供政策和

6、经费的保障,而且还有专门培养一些专业人才来保护这些古迹,他山之石可以攻孟,国外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保护这些古迹的同时,还要注意文化建设,这在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城市建设中,往往被忽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达,建设相应的文化发展规划就成为中国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是城市规划中不能忽略的要素,因为文化设施不仅仅满具备满足居民文化需求的功能,他们更是城市文化精神的物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它起到增加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和维护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798艺术区就是在这个思想下的产物。作为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本质的所在,文化是城市历经岁月发展积累的物质表象和精神产物的结合体;与

7、此同时作为城市发展的资本,在全球城市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北京快速发展的30年,伴随经济繁荣相随而来是文化需求和文化建设的大量增加;探索一个适合北京自身文化规划体系与方法,有策略的运用文化资源提高城市生活水平,这样的要求已经迫切且鲜明的呈现在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上。3 北京城市规划与交通问题作为一个交通大学的学生,我们不能抛开交通去谈城市规划,老师布置过这个作业,但随着这门课的深入学习,我结合交通规划,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首先交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问题,所以要解决北京市的交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除了人口和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当前北京单中心聚焦的城市形态和放射环形的交

8、通结构是造成交通问题的原因之一。这就提醒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必须紧密结合,虽然长期以来,城市交通规划仅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子规划,处于城市规划的从属地位,但从现在交通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的情况看,重新审视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成为当务之急。在实际情况中,城市交通的空间组织与结构也能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而如何把握好这种互动关系,就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想防治交通拥堵必须从源头抓起,也就是从城市规划抓起,不能一味的被动的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强度与形态来规划交通网络与设施。城市规划、设计与交通规划相辅相成,只有综合

9、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和计划城市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进行系统的规划,才能避免大量的交通拥堵和事故。北京的老城区较多,尤其在拥堵比较严重的二环以内,对道路的改造十分困难,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现在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其中地铁作为一个快捷便利,且运量较大的公共交通工具,理应得到更大的重视。而现在应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去看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成为稀缺资源,这点在北京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轨道交通逐渐向市郊范围延伸时,如果车站周围土地开发不当,会带来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浪费等严重后果。如上海轨道交通5

10、号线、广州轨道交通4号线等,由于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脱节,导致实际客流远远低于预测客流,这些都值得北京引以为鉴,仔细思考有关卫星城和主城的交通问题。我查找了一些别的大城市的有关资料,它们都强调“交通引导发展”的发展模式,以中国香港为例,香港由于土地狭小、人口密度高,不可能发展以私人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模式,故将居住、商业、交通等功能融合在一起进行开发成为香港交通与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在形成这种向轨道交通车站周围高度集中的居住、商业格局中,地铁功不可没。香港约有40的人口居住在距离轨道交通站仅500 m的范围内。九龙、新九龙及香港岛居民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65。“交通引导发展”的发展模式是香港地铁

11、最成功的经验,也是香港地铁公司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盈利的地铁公司的主要原因。香港地铁公司进行开发选取的地皮,通常为车站上盖。其做法是使地下车站大厅与上层物业同时发展,建成交通综合体,车站的出人口直接深入住宅和商业设施的内部。地铁公司首先向政府取得发展车站上层空间的权利,之后寻求合作伙伴,利用发展商的资金,缴付土地费用,建造大型住宅、写字楼和商场。出售物业所得利润,则由地铁公司与发展商共享。同时,香港地铁公司注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土地开发协调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土地开发都有一定的周期,因此需要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土地开发的计划,尽量使二者能够协调进行。如将军澳线是在将军澳地区已经

12、开展了两期香港新市镇发展计划后才开始建设的,避免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早而使客流不足的问题。而由于企业性质和管理开发政策不同,大陆的地铁都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来建设,往往缺乏预见性,而且可能因为城市规划的不合理造成,地铁规划的不合理,造成资源的浪费。4 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建议 北京正成为国际化城市,它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步,每个城市都会面临许多相似的困境污染和拥堵。50年前的欧洲,空气污染严重,雾都伦敦因 为工业污染让一些人丧命。而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让我看到现在伦敦的环境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泰晤士河水变清了,伦敦的天 很蓝,这得益于汽车在市内受到相应的控制,工厂废气也有相应的处理。或许正如城

13、市规划大师彼得-霍尔所说的,北京正面对伦敦的过去,所以北京需要一些时间和行政手段,来改变现状。以下结合这学期我所学的城市规划的知识和所查阅的资料,谈谈我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建议:1)“有机疏解”北京核心城市,摒弃“摊大饼”式的蔓延,采取“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基本模式,使得城市空间拓展能够有序地、可持续地进行。2)分散中心市区功能,形成“多中心并联式”的空间结构,改变放射环形的交通结构,创建“双曲线”式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向中心的聚焦。推进周边城镇的发展轴,强化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利用地下空间,逐步完善建成公共交通系统。3)调整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整合交通枢纽、网络、运营管

14、理体系。当前,北京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交通结构不合理;交通网络、交通枢纽缺乏整合;市区路网结构不合理;次干道、支路严重短缺,路网密度小;节点通行能力低,制约网络整体效能;干道系统空间布局不均衡;静态交通设施不足,交通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还有很大余地。因此,解决北京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是,调整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形成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的安全、畅通、高效、舒适、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设施既发挥交通功能,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处,每一点都应做出精品,应充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在整个北京城市景观中的作用。4)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

15、对策和措施很多,不能单靠某个人、某个部门,要全社会上下动员起来才能解决,政府决策部门、规划设计部门、管理部门及其相关部门还有交通参与者各定其位、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西格玛”效应。比如扭转“职住远离”的局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除设公交专用道与建设快速公交;控制出租车总量,减少出租车空驶率;搞好停车管理,腾出路面,提高道路通行。5)大力推进ITS的建设和使用,利用先进技术,为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对于已有的ITS系统要真正地用起来,并且用好。对于新建的ITS系统则应当精心规划,保证真正地发挥作用。6)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现2010年“新北京交通体系”。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对于

16、引导北京市城市布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要想加快城轨交通发展可以发行债券、专项资金、银行贷款、民间投资来解决资金问题。然后,国家也应该通过立法对城轨交通有一个财政的支持和补贴。另外城轨交通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零换乘成为发展交通的关键。最后,通过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相结合合理设计城轨交通的车站布点,以及加强市郊铁路的建设。总的来说北京必须在城市管理和整治的方式上创新,北京需要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者应当思考如何发展节能、方便和有效的交通系统。同时在设计交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政策关注的焦点除了经济和环境以外,还应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的公平和社会的接纳。关于环境污染的改善手段,也许要放弃一些经济利益。5 总结别的国家大城市圈的形成、问题与对策为正在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首都北京提供了值得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