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总复习几个专题复习部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453787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总复习几个专题复习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三总复习几个专题复习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三总复习几个专题复习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三总复习几个专题复习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三总复习几个专题复习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总复习几个专题复习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总复习几个专题复习部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梳理典型例题例1:“绿色化学工艺”是消除污染的重要手段,其理想工艺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物质中。下列化学反应类型一定属于“绿色工艺”的是(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选B【考点】信息处理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辨别【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表达式分别如下分解反应:MA+B+ ;化合反应:A+B+M置换反应:A+BCB+AC ;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根据题意要求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物质中,说明对生成物的种类有所要求,最好就只生成一种,这样所有的元素的原子都在这种物质中了。例2: 将物质的量相等的

2、铝粉和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铝粉、铁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C、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D、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答案】选D【考点】图像分析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首先书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原理:Fe+H2SO4FeSO4+H2 2Al+3HSSO4Al2(SO4)3+3H2排除A选项,因为反应物不可能同时剩余,再根据原理分析可知,物质的量相等的铁与铝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氢气的量并不相等,与图像要求不符,说明两种金属都反应完这种情况不成立。所以选项B不成立;接下来进一步分析原理可以发现物质

3、的量相等的铝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要比铁多,所以铝不能完全参加反应,因此D对,C错。基础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石蜡熔化 B、食物腐败、干冰升华 C、工业制氧、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钢铁生锈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个数 B、分子个数 C、元素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E、物质的种类 3、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4、下列各组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的一组是( ) A、KMnO4、K2MnO4 B、

4、NH4Cl、HNO3 C、P2O5、Ca3(PO4)2 D、Cl2、CaCl2 5、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C、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其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时大D、一定温度下,在物质W的饱和溶液中W的溶解量一度定达到最大值6、下列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纯碱、Na2CO3B、氢氯酸、盐酸、HCl C、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D、碳酸钙、生石灰、Ca(OH)2 7、若两溶液混合后,其pH=7,那么这两种溶液的pH可能是( )A、4和6 B、10和7 C、0和7 D、4和118、科学家最新

5、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燃料的新技术,该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海水作原料,资源丰富 B、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 C、TiO2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D、反应生成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二、填空题9、现有液氧洁净的空气硫酸铜二氧化锰氯酸钾水银冰水混合物氯化钾盐酸。其中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盐的有 ,含有氧分子的有 ,属于含氧化合物的有 。(填序号)10、最近中国科技大学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作原料,在440和800 atm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金刚石,同时生成氧化钠,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

6、碳到金刚石的逆转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的还原剂是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11、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填物质名称) 。12、下表示硝酸钾在某些温度的溶解度,将600C时100g24%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入硝酸钾 g或蒸发掉 g水或降温到 恰好饱和。温度(0C)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 (g/100g水)20.931.645.863.985.5110138169202246t()BAS(g或g/100g水)500t2t113、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 在t1 o

7、C时,A的溶解度比B_(填大或小)(2) 在t2oC时,_(填能或不能)配制40%的A溶液。(3) 从A和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B的方法是 (4)t20C时,将3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溶液的浓度为 。拓展练习一、选择题1、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A、CuO H2OCu(OH)2 B、2NaOH CuSO4Na2SO4Cu(OH)2 C、4Fe3O22Fe2O3 D、MgHClMgCl2H2 2、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是( )A、纯净物、混合物 B、金属、非金属 C、纯净物、化合物 D、含氧酸、无氧酸3、在化合反应、 分

8、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能生成水的是(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 4、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60B、2H C、2H2D、Hg5、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生成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6、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混合物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 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7、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硝酸的硝酸钙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石灰石粉末 B、澄清石灰水 C、硝酸银溶液 D、

9、生石灰粉末8、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B、反应后生成3mol分子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D、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9、3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在此温度下,实验小组为制备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称取5.6g生石灰,放入10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至30,过滤得到的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 ) A、等于5.6g B、大于5.6g C、等于1.6g D、小于5.6g 10、使25克甲与5克乙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10克甲和11克丙, 还有另一种

10、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其化学式分别用A、B、C、D表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A+BC+D B、A+2B2C+D C、2A+B2C+D D、2A+BC+2D二、填空题11、下列各组均有四种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在横线上。(1)CuO、NO2、NaOH、Fe2O3 ; (2)O2、N2、Al、C ;(3)空气,氢气,碘酒,盐酸 ; (4)食盐,蔗糖,酒精,醋酸 请你再补充一组同样的例子(5) 12、大棚种植蔬菜,在冬季需要补充二氧化碳。某同学在自己家的大棚内设计了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将工

11、业废硫酸用水稀释后,盛放在塑料桶内悬挂在高处。每天向桶内加适量的碳酸氢铵(NH4HCO3),它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将塑料桶悬挂在高处的原因是 。 反应生成的硫酸铵在农村可用作 。13、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推断X的化学式 ,依据是 。14、化学概念间有不同的关系,如包含、并列、交叉关系等。下列选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ABCDEYXFX化合反应单质化合物石油钾盐饱和溶液Y氧化反应化合物氧化物化石燃料硝酸盐稀溶液15、请你结合下列备选答案,填写此题题干: A、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B、爆炸 C、变化时颜色发生

12、改变 D、两种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发生16、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溶解度 W乙甲0 t1 t2 t3 温度/g (1)由同种 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2)由不同种 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3)由同种 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4)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5)在4H2O和4H2SO4中含有一样多的氢 (6)在水和硫酸中都含有同样的氢 17、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比较可靠的方法是 ;.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 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专题二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