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练习题作者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451832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风练习题作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风练习题作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风练习题作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风练习题作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风练习题作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风练习题作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风练习题作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 风 作者:林芹澜 18分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

2、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结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

3、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棉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得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天!6、你认为北国有没有春天?为什么?3分7、作者抓住了北国春风的什么特点并说说文章是怎样借助事物进行具体描述的?(4分)8、文中第二段和第四段运用了两个省略号,你能根据文意再补写一个省略的内容吗?2分9、本文

4、语言十分优美,这得益于作者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请说出本文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并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句。6分10、你认为作者对“江南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分(三)人类与技术环境 16分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抗生素、杀虫剂、电视、雷达、发动机、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跟技术环境的变革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演变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与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

5、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每秒钟计算5000次发展到当前每秒钟几十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还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人的大脑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吗?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取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善和效率最高的自然信息系统,这是自然界的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都无法超越的。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

6、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进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 11、第段中“取之不尽”的“之”指代 ,“用之不竭”的“竭”的意思是 ,“绝伦”的“伦”的含义是 。3分 12、文章的探讨的是 和 的关系问题,得出的结论是 。4分 13、用简洁的语言揭示“第二自然界“的本质特征。(要求不超过20字)2分14、根据第一段“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的内容,请再举两个例子: 2分 15、第段中加点的“基本上”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16、第段画线句除了说明电子计算机发展速度快这一问题外,还说明了什么?请扼要回答。2分做一个终身读者 13分周国平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

7、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已有的过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做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 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决非刻意为之,而是自

8、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第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更别说癖好。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

9、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

10、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选文略有改动)20请根据上下文给第 段补上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21阅读第段画线句,请你根据文意举一个事例 (3分) 22第段中“尝其一瓢”是比喻说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11、23第段中,作者把图书市场上的某些人称为“野蛮人”。这些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分24、请你说说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终身读者?3分 (五)7分小 池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5、 这首诗描写了“小池”中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至少写两个(4分)26、 这首诗有什么深刻寓意?概括地谈谈你个人的体会。(3分)(六) 为学 17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12、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恃:凭借。 鄙:边境)27、解释词语。 自南海还( ) 僧富者不能至 ( ) 蜀之鄙有二僧( )西蜀之去南海( ) 越明年(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 吾欲之南海( ) 犹未能也( ) 28、下列句子中加点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吾欲之南海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其一贫,其一富 必细察其纹理以告富者 以丛草为林29、翻译下列句子。4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人之立志,顾不如

13、蜀鄙之僧哉? 4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什么道理?3分30、 请你说说读了本文之后的收获。3分 山行留客 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 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2、 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又以哪一句以退为进,劝说客人?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古文阅读理解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

14、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昭:展示。炯:明显。)阅读训练1解释划横线的字或谓君不善学( )( ) 吾悉能志之( )( ) 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 ) 何以谓之善学也 ( ) 王生益愠( )( ) 李生故寻王生不应而还走( ) 莫逾自厌( )( )迨年事蹉跎( ) 盍改之乎( ) 虽欲改励( ) 谢曰( )3翻译下面的句子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4、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表达了作者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