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B)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450705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B)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B)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B)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B)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B)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B)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B)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国减少工业排放量的气体是()新课标高一化学同步测试( A)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选择题: (本小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5 分)1SO2 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 0.02mg L-1。列措施中能够减少 SO2 排放量的是(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提高热能利用率使用 CS2 萃取煤炭中的硫精品文档#燃煤中加入石灰后使用A .全部B .C.D.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悬浮颗粒3.将盛有12mLNO2和0?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 还剩余 2mL 无色气体,

2、则原混合气体中。2的体积是(A. 1.2mLB . 2.4mLC . 3.6mLD . 4mL4. 10mLNO、CO?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气体的体积变为5mL (相同状况),则CO2和NO的体积比不可能为(B 2: 1C. 3 : 2D1: 25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活性炭 过氧化钠 氯水 二氧化硫 臭氧B A C.D 6贮满干燥的某种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中,轻轻振荡,水可以充满试管。该气体不可能是( )A HIBNO2C SO2DNH 37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 二氧化硫B 氮气C. 一氧化碳D. 一氧化氮8 1 998年出现的全球温度大幅度升高,产生了显著的

3、“厄尔尼诺”现象,干旱和暴雨1998 年通过大会要求危害了许多地区。为了防止气候进一步变暖,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于A . SO2B. H2SC. SO3D. CO29为了除去混入 CO2中的SO2,最好将混合气体通入下列哪种溶液中()A .饱和烧碱溶液B .饱和小苏打溶液D .浓硫酸C.饱和纯碱溶液D . NH3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 )-110以下气体因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作用引起中毒的是()A . NOB . COC . NO211. 在标准状况下,将 。2与NO按3: 4的体积比充满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 . 0.036mol L 1-1D . 0.

4、030mol L可以在有微细汞滴的部位撒一层硫磺粉,这时发生A . 0.045mol L-1C . 0.026mol L二、填空题:(33分)12 .汞蒸气有毒。万一把汞洒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室内有汞蒸气时应进行通风以降低汞蒸气浓度,这时通风口装在墙的 (填“上”或“下”)部的效率高。13 .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 C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4 .利用图4 3所示装置收集以下 8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H2Cl 2CH4HCI NH3NO H?S SO2(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 B 口

5、进气收集的气体有 (写序号);(2)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这时气体由 进入。阳4-日(3)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 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4)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使气体干燥,则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有,这时气体由口进入。15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 4 4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_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图4-4(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三、简答题:(12分)16.我国农业因遭受酸

6、雨而造成每年损失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表:测试时间/h01234雨水的pH4.734.624.564.554.55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12+ SO2+ 2出0H2SO4+ 2HCI) 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 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变 (填“大”或“小”)。(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 。少用煤作燃料把工厂烟囱造高燃料脱硫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开发新能源A .B .C.

7、D .(3)在英国进行的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S02浓度。在20世纪的60年代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的S02增加了 35%,但由于建筑高烟囱的结果,地面 S02浓度降低了 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 否可取?简述其理由。答案及详解:1. B解析:题中要求选出“能够减少S02排放量”的措施。煤炭中含有一定量的硫,用煤精品文档#炭作民用燃料会向大气中排放出较多的提高热能利用率,可以降低煤炭用量,S02,改用天然气做民用燃料可减少S02的排放量;减少S02的排放量;用CS2作萃取剂来除去煤炭中的硫是不符合实际的;燃煤中加石灰脱硫是工业上常用

8、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燃煤的过程中的 S02排放量。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B。2. C解析: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而二氧化碳不属于此报道内容。3. AD解析:解题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为:4N02+ 02 + 2出0= 4HN0 33NO2+ 出0= 2HN0 3+ NO设02的体积为xXmL,剩余的气体有两种可能:1 若剩02,则V剩=X -( 12- X )= 2,得X = 4, D正确。41 若剩 NO,则 V剩=-(12- X)- 4X = 2,得 X = 1.2, A 正确。选 A、D。34. D解析:本题是CO2、NO的混合气体通过 N

9、a2O2时,体积变化的计算。2CO2+ 2Na2O22Na2CO3+。2 2NO + O22NO2 +得:2CO2 + 2 NO + 2Na2 O22W2CO3+ 2NO?L *4体积2体积由此可得出下列推论:(1) 当V (CO2)= V (NO),反应恰好按式进行,反应后1V总=V ( CO2)+ V ( NO)2(2) 当V (CO2) V ( NO),反应按式进行后,剩余 CO2按式进行,即体积仍 减少一半,反应后1乂总=V ( CO2)+ V ( NO)2(3) 当V (CO2)V V ( NO),反应按式进行后,剩余 NO体积不变化,反应后 V总1V (CO2)+ V ( NO)。

10、2根据上述讨论,现已知 NO、CO2气体通过Na?。?后体积为原来的一半,故应满足(1)(2 )两种推论结果,A、B、C均符合V ( CO?)V (NO),只有D不符。5. D解析:活性炭为吸附褪色,过氧化钠、氯水、臭氧为氧化褪色,二氧化硫为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选 D。6. B解析:HI、SO2、NH3可全部溶于水中,故水可以充满试管;因NO?与 出0的反应为3NO2+ H2O2HNO3+ NO,生成了不溶于水的 NO,所以水不能充满试管。故应选 B。7. B解析: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只有氮气为无毒气体,所以应选B。& D解析: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11、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应选D。9. B解析:饱和烧碱与饱和纯碱溶液既吸收S02吸收CO?;浓硫酸不能吸收 SO?,故不可10. AB解析:NO与CO 一样,都能与Fe2+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11. B解析:此题涉及两个知识点: NO与O2迅速反应生成NO?。NO?与。2混合气与 水发生反应:4NO2+ O2+ 2H2O4HNO 3设。2为3mol, NO为4mol。根据2NO + O22NO2,烧瓶内实际存在的是 4molNO 2和1molO2,与水作用后,恰好生成 4molHNO3,溶液的体积为 5X 22.4L 故硝酸溶液的浓 度为 4/ (5X 22.4)= 0

12、.036 ( mol L一1) 4点评:解答本题容易出现下列错误: 设。2为3L, NO为4L,恰好反应生成molHNO 3,22.44烧瓶容积等于气体体积,为 3+ 4 = 7L,故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 0.026mol L22.41,选 C。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3LO2和4LNO充入烧瓶即发生反应: 2NO +O22NO2,气体实际体积为 5L (4LNO2和1LO2),故烧瓶容积应为 5L而不是7L。12. Hg + SHgS下催化剂13. 6NO + 4NH3 :丨 1 5N2+ 6出。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用NH3将NO还原成无毒气体,该气体只能是N2。NO

13、中N (+ 2)的氮元素;被 NH3中N ( 3)还原为N (0),剩下的氢、氧元素只能结合 成水。14. (1 (2)A(3) (4)B解析:由B 口进入适宜于比空气重的气体,由A 口进入适宜于比空气轻的气体。15. (1 )稀氨水和酚酞;稀氨水中的NH3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2)溶有SO2的品红;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解析:(1)原溶液是红色溶液,受热颜色变浅,是因那种物质以气态挥发所引起,常见的具有碱性的气体是氨气,氨气在水中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氨气减少,颜色变浅;(2)原溶液是无色溶液,受热反而显红色,同上小题分析,这里挥发的是SO2气体,指示剂是品红。16. (1 2H2SO3 + O22H2SO4小(2) C(3) 不可取。因SO2的排放总量没有减少,所以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的 危害。 解析: 酸雨放置时 pH 变化,其原因是雨水中的 H2SO3 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所致。雨水和自来水混合,应考虑 H2SO3与CS (或HCIO )的反应。点评: 接触和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是化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有 关环境保护的内容, 如环境污染、环境监测、 污染物的处理及防治污染的措施等, 都应引起 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