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示儿》写作背景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44987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游诗《示儿》写作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陆游诗《示儿》写作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陆游诗《示儿》写作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游诗《示儿》写作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游诗《示儿》写作背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游诗示儿写作背景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的陆游诗?示儿写作背景,希望对大家把握全诗中心、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有帮忙。下面一起来看看吧!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锋利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着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2、。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容许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阔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阔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那么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

3、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尔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参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炽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

4、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那么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那么放翁之素志可见矣。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外表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暴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历代文人,但凡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

5、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制,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阔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

6、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哀,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其他评述陆诗而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有宗译“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值得参考和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工程:一是忠

7、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阔。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赤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参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示儿诗是临终之作,不说到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赤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陆游诗?示儿写作背景由查字典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