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短文两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44835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短文两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 花 源 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 )怡然自乐。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 ),遂( )迷,不复得路。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

2、 ),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 )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既( )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 ),遂( )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 )往。未果( ),寻( )病终,后遂( )无问津( )者。1、 解释划线词语2、 翻译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

3、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自然美景的句子是: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字句是: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写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请简要概括渔人的行踪: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桃花源是怎样的一个社会?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不存在的桃花源?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 解释划线词语2、 翻译全文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作者是从哪三方面写陋室的?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1、 解释划线词语2、 翻译全文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本文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文章从那几个方面赞美了莲花什么样的品质?既然本文是表达莲花的高洁品质,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文章最后调整菊花、牡丹、莲的顺序,有什么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