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444461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第九章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第九章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第九章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第九章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第九章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第九章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第九章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一、高压触电案例1:在电力线路附近作业触电死亡事故死者情况:XXX(甲)男42岁水暖工XXX(乙)男28岁水暖工XXX(丙)男50岁工程师时间:1991年9月17日14时地点:某工厂宿舍楼五楼花台上经过:某区新建热电厂开始实施集中供热。区房管处为某厂的宿舍楼安装暖气。9月17日下午开始给XXX丙家安装。XXX丙家五楼窗外有一花台,安装用的一些材料从外面用绳索直接吊上去。工人XXX甲、XXX乙和协助安装的XXX丙站在花台上,下面的几位工人捆好一根6.13m长的铁管,上面的三人合力向上拽拉。当拉到花台边缘时,需将竖直方向的铁管改为水平方向进入窗户,于是三人用力将铁管

2、上端向下压。铁管的另一端碰触到10kV高压线路上,顿时一声响,一团火光,三人同时被击倒,身子压住铁管,弧光放电将三人多处烧焦,长达20多分钟,XXX甲、XXX乙从花台上坠落,XXX丙倒在花台上,三人同时惨死。原因分析:由于6.13m长的铁管很难从楼梯搬上去,于是决定用绳索吊上去。施工时施工负责人没有注意到离XXX丙家花台外面2.4m处有一10kV的电力线路,也没有向参加施工的人员交待,更谈不上采取措施保证安全。虽然有的工人看到电力线路,但认为不会碰到它,所以没有加以注意。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这起事故的原因一目了然,施工中违反有关规定,从窗户向楼内吊运安装材料,事故引起的教训很深刻。在事故发生前

3、,电力线路就架设在眼前,谁也没有注意到它是一只会吃人的“电老虎”,待到事故发生后追悔莫及。据某计划单列市统计,仅从1986年到1991年的6年中,在电力线路附近进行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地质钻探、架设安装、搬运长大物体等作业时触及电力线路死亡36人。预防这类事故,既不需要尖端技术,也不需要耗费太多财物,更不需要贵重设备,只需要加强管理,采取适当措施。1. 经常在电力线路附近作业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情况提出在电力线路附近的作业方法。2. 在电力线路附近作业时必须有确保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3. 组织措施是指领导亲临现场,制订施工方案,安排有经验的人现场指挥,设立专人、专职进行现场监

4、护;作业前在现场对全体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和落实工作。4. 技术措施是指作业时设备和人员与电力线路应保持的安全距离。如果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如停电措施或设置绝缘屏护墙、篱笆墙、尼龙安全网等。5. 在易触及地区的配电线路应尽量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供电。案例2:违章使用铁架触及高压线造成的触电死亡事故死者情况:赵XX男48岁合同工周XX男36岁临时工王XX男44岁临时工于XX男48岁合同工时间:1998年6月14日地点:某厂厂房经过:1998年6月14日7点上班后,防腐公司经理王XX安排班长赵XX带领周XX等7人去粉刷化肥厂压缩工段厂房外墙,因墙

5、太高(约8.5m)站在地上无法粉刷,就叫他们将防腐公司院内专用人字架拿去再架上木板或架子木站在上面粉刷。但赵XX等人为减少搬运麻烦,就近到化肥厂电修车间借用维修路灯用铁架(该铁架高6.2m)。8时10分左右,赵XX等4人将铁架移到配电室东35kV高压线路附近时,碰到高压线上(触电地点高压线离地6m高),造成赵XX、周XX、王XX三人当场死亡,于XX也被电击伤。原因分析:1. 现场工作人员忽视了高压线的危险,没有设专人指挥及监护,再加上事发前一天晚上刚下过雨,地面潮湿松软,在搬运过程中因铁架下的铁轮转向不灵活,使铁架移动路线发生了偏转滑入高压线下(此处高压线高于铁架),在转向移动时,铁架碰上了高

6、压线(此处高压线离地6m),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2. 防腐公司使用的一线工人以临时工为主,文化程度不高,进厂后又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冒险蛮干,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 防腐公司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教育不全面、不彻底,对职工未进行系统严格的三级安全知识教育,未建立每人一证一卡等教育档案。集团公司对所属公司及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严格,也是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4.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厂区内35kV架空线路与地面允许的最小距离是弧垂最大时垂直距离7m,但事故现场触电点离地面高度只有6m,而向东延伸其离地面距离不足6m。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

7、:1. 在有电危险场所严禁使用铁、铝梯子,应使用木制梯子。2. 在危险场所工作,应该专人指挥和监护。对工作人员要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并指出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3. 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案例3:未认真执行“两票制度”导致触电事故死者情况:XXX电工地点:某市沈江线路经过:某变电站值班人员根据工作票,按停电操作顺序于9时操作完,35kV和厂内各供电线路全部停电。14时许,沈江线送电,使在其上的电工XXX触电,从4.6m高的门型架上摔下来,经抢救无效死亡。原因分析:变电站值班员XXX(甲)见各线路上工作票已交回,其中混有前天用过的沈江线路工作票,未详细检查,XXX

8、(甲)就先合上35kV隔离开关,XXX(乙)不了解情况也就跟XXX(甲)合上35kV断路器,当开关柜的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合上时,沈江线带电,导致电工死亡。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1.变电站“两票制度”不落实,工作票管理混乱,两张工作票的任务,当做一张工作票任务去处理,未弄清操作范围,随意合闸送电,导致电工死亡。2值班员违反规程,在两人值班的变电站内,要一人唱票,一人复诵后送闸。这起事故的发生是两人同时操作,一人合隔离开关,另一人合断路器而造成的。3收回工作票后,要填写操作票,并按照操作票上所规定的合闸顺序,先在模拟板上操作,然后再到现场操作。二、低压触电案例1:不懂电气安全常识导致触电事故死者情况:

9、XXX男32岁工地负责人时间:1989年9月19日地点:某建筑工地搅拌机电门箱前经过:某建筑工地新装了一台搅拌机。上午电工接上线就走了。下午工地开始使用搅拌机时,发现转向错了。工地没有电工,工地负责人就自己去摆弄电门。他边摆弄边说:“这事很简单,把两根线一倒就行了。”于是他把三相刀闸开关拉下,伸手去抓开关电源侧的导线。结果手握导线触电死亡。原因分析:这位工地的负责人认为将刀闸开关拉下,不管开关的哪一侧都没有电了。于是就伸手去抓导线,结果死亡。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一些不懂电气安全常识的人认为:开关拉开后就没有电了,不去区分开关的电源侧和负荷侧,就去摆弄开关。还有人拉开了电灯的单相开关后认为,灯都

10、不亮了,哪里还有电?在触电死亡的人员中,有许多不是电工,不懂电气安全常识,却去为电气设备接线、维修,操作电气设备,导致触电事故。如某人,拿用电器的两根线去接电,接上一根后,用手去修理另一根接线头。他认为两根线都接上去才能有电,没想到电已经从用电器传到另一个线头上,结果触电死亡。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发生,一是要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程,不是电工,不许安装、维修电气设备;二是要开展全员电气安全教育,现代社会需要大家都懂得电气安全常识。案例2:未有绝缘保护而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死者情况:XXX男32岁驾驶员时间:1996年6月20日地点:某公司冷库月台下水井旁经过:1996年6月20日9时30分左右,运输处驾

11、驶员丁XX脚穿拖鞋,使用电动高压水泵冲刷车辆,在冲完自己驾驶的车辆后,帮助同事冲刷车时,因电线漏电,触电倒地。事故发生后,运输处、卫生室迅速组织现场抢救,并及时送至第八人民医院抢救,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原因分析:水泵电线系临时线路,没有架高与地面分离,在使用时散放在地面上,浸泡在水中。驾驶员有时驾车从线路上经过,将绝缘层轧破,造成漏电,当时满地是水,而且丁XX脚穿底已破透的拖鞋,造成了丁XX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事故教训及防范:对水泵使用定出以下三条措施,一是对水泵电线布局进行彻底整改,将线路架高或埋入地下,并安装漏电保护器;二是使用水泵必须佩戴绝缘手套和水靴,否则,不准使用;三是定期检查电线、水

12、泵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案例3:临时用电线路破损导致的触电死亡事故死者情况:王XX电工地点:某机械公司打桩工地经过:电工王XX在整理临时用电线路时,由于现场线路多处破损和接头,王XX接触到破损处发生触电:事故,经发现后,马上切断电源开关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原因分析:1现场临时供电线路布局杂乱。破损和接头处恢复绝缘不规范,当电工触及破损处即发生单相触电事故。2对临时线路的安全管理不健全,缺乏检查,对存在的隐患未及时整改。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1临时线路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导线,不得有接头且装置合格,严禁沿地面敷设。2对临时线路必须加强严格的安全管理,对可以采用固定装置的场所,不要装设临时装置

13、。对突击性抢修、建筑施工等,由于生产需要,必要时可装设临时线路,但一定要加强对线路的安全管理。对临时线路必须严格实行事先审批手续,严禁任何人私拉乱接,临时装置必须做到安全可靠,必须选用合格的器材,在工作中凡有可能触及到的线路必须架空敷设、同时必须定时定人进行检查,按期拆除。案例4:零线断线造成的触电死亡事故死者情况:XXX男23岁劳务工时间:1988年9月23日地点:某粮库存储粮场经过:XXX是某粮库招用的劳务工人。9月23日晚上XXX和其他工人一起将火车上的粮食搬运到粮场,XXX负责在火车上将粮包抬到皮带输送机上。由于天气太热,XXX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干,当XXX一手扶住货车门框,另一只手触到

14、皮带运输机架子时,突然触电,摔下火车死亡。原因分析:XXX系触电死亡。经检查皮带运输机的电气线路和电动机绝缘情况良好,保护接零也无问题,工作现场没有其他可触及的电气设备,那么电是从何处来的呢?在工作现场附近有一照明灯。当照明灯的开关合上后,灯不亮,与大地绝缘的皮带运输机的金属部分却带电,电压值等于相对地电压。根据此情况判断,皮带运输机带电的原因是零线上某处断线造成的。经过沿线寻找,在距事故地点的150m远处的干线上发现由铜线过渡到铝线时,接头处严重氧化腐蚀,接触不良,使零线处于断线状态。这样当照明灯合上开关后电路不通,但电压却沿着零线和皮带运输机的保护零线加到皮带运输机的金属结构上,当XXX手

15、摸皮带机时,另一手把住货车门框,电流通过两手、货车和道轨入地回到电源,形成通路。使XXX触电死亡。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零线断线特别是零干线断线,是一种严重的故障状态。由于零干线断线,造成中性点位移,三相电压不平衡,使单相电气设备烧损,特别是居民供电区域内,将使大量的家电烧毁。更严重的是将使断线处以下所有采取保护接零设备的金属外壳上带电,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尽管可以采取重复接地的补救措施,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保证零线的连接、可靠;接触良好是很重要的。由于铜铝接触时产生电化学作用,加快接触处的氧化、腐蚀,使之接触不良。为保证零线的安全可靠性,一般不应该采用铜、铝线两种金属材料连接。在必须这样做

16、时,应采用过渡性连接材料或其他措施,并应定期进行检查。案例5:未使用电源插头造成的触电死亡事故死者情况:XXX男47岁俱乐部放映员兼电工时间:1986年3月10日地点:某厂俱乐部舞台上经过:1986年3月10日某厂俱乐部放映员手持话筒触电死亡在俱乐部的舞台上,这天下午上级领导部门要借用该厂俱乐部召开“市先进人物汇报报告会”,中午工厂有关部门通知俱乐部的放映员XXX,准备好俱乐部的音响设备。这是一座新建的俱乐部,刚刚投入使用,第一次召开大会。俱乐部用的扩大机布置在舞台侧面的二层阁楼上。阁楼是用金属构架搭起来的(构架直接接地)。扩大机采用单相220V电源供电,电源线为三芯的橡胶护套软线(其中一根接地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