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感皇恩·出京门有感》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441068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俊民《感皇恩·出京门有感》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俊民《感皇恩·出京门有感》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俊民《感皇恩·出京门有感》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俊民《感皇恩·出京门有感》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俊民感皇恩出京门有感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扬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1)“杨花如雪这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2)请简要表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4分)(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叙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3分)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1分);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氛围(1分);用杨花的纷乱如雪,衬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1分)。(2)(4分)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

2、1分),接着写“忍泪的原因(1分),再写前路的艰险(1分),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1分)。(3)(3分)夸张、对偶;表现离愁之重、怀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评分倡议:修辞手法,1分,只答“对偶不得分;答到“离愁之重、怀念之苦等意思即可。 鉴赏李俊民,金代词人,祖居京都今北京。本词即写作者离开京都,辞别亲友而写的一首离词。上片写伤别之情。“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开门见山,写离别之状,写离别之时。“忍泪说明作者对离别的伤心烦乱。“杨花既指离别在杨花纷飞的三月,又借杨花纷乱喻作者离别心乱如麻的心绪。“惆怅天涯又离别。一句“又离别表现“忍泪“惆怅的原因。“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远远望去,

3、要去的碧云西畔,群山层叠,行路艰险。“据鞍归去也,情凄切!虽离别之心伤,虽路程之艰险,而君命难违,只能“据鞍归去,凄然而走。下片述别后之思,思后之愿。“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一日三秋语出?诗经。王风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形容离愁之痛,怀念之苦。“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既是一种夸张,又形象表现出作者与京友难舍难分的情谊。“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此情此景,作者不禁鼓起勇气责问青天明月:算起来天上应没有可以怨恨的,要不然月亮怎会暂圆而复缺呢?苏东坡有“月有阴晴圆缺之句,而这里作者用圆、缺比照,以月的圆缺比喻人生聚散。“愿人长似,月圆时节。月亮无恨,暂圆还缺,人生世事更是愁苦。因此作者又对月许愿:愿人生如那月亮长圆的时候,不要再受那离散之苦。一问一愿,把离别时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用前人诗词较多,然而并不令人感觉到是有蹈袭之弊,所借之笔顺手拈来,又别出新意,为我所用,如同己出,可见作者驾驭词艺的叙述能力可称一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