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完美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44071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想北平》教案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想北平》教案完美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教科院基地学校科研协作会观摩课爱的真情表达(想北平教案)执 教:张小兵单 位:江宁高级中学范 围:全省教学设想:牵一发而动全身爱的真情诉说。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然而,爱到深情时往往意塞笔滞,千言万语凝于毫端而难以成文。老舍又该如何表达这浓烈的爱意呢?这是个有趣而有价值的命题

2、。老舍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这份情感:首先,爱的深沉承认这是说不出的爱,知道得太少无法说,爱得浓烈无从说,言语贫乏无能力说;然后,爱的表达对比中突出北平的特点,选择平凡的事物表达深沉的爱意;最后,爱的极致意犹未尽,黯然落泪。鉴于此,本次教学试图以“爱的真情诉说”为纽带带动对全文的赏析。打开思想的重门对话中感悟故园之恋。想北平属于“月是故乡明”专题中“漂泊的旅人”板块,本文要着眼于让学生领会漂泊的游子对故乡深沉的爱恋,而剖析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感情以及北平主要特点为教学重点之一。故乡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名词,而且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教法上着重文本研习,编者设计了对话栏,留给学生去写些他们阅读的感受、理解、评

3、价,可以充分利用,并指导学生在作者、文本以及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对话。教学目标:1、紧扣老舍爱的表达方式,结合具体字词、语句、段落进行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真实浓烈、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2、掌握本文采用“类比”、“对比”等写作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揣摩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对故土的依恋之情与漂泊的旅人的乡愁。2、教给学生与文本、作者、他人对话的学习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情导入1、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

4、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人揉碎信纸无数,也无法寄去对故园的问候。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透过他的双眸,和他对话,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板书:想北平。2、课型简说:昨天晚上我到了咱们班,向大家询问上课的建议,有同学建议我不要总是老师讲,问题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比较好。我听了很受教诲,同学们认真地预习了课文,并且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了许多问题。今天

5、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二、文章结构梳理13小节说不出的爱47小节爱的表达8小节爱的极致三、交流对话1、王铭同学课前问我,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而文章中多处提到“说不出”,或者改成“说北平”,不也挺好吗?为什么想?爱的特点?提示:“想”的背后是无尽的爱,深沉的爱,是情感的表达。“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情味淡了,“说”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因为“想”才说的。2、讨论对话栏中的问题(1)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说不出来,请结合13小节进行思考。板书: 说不出的爱知道得少无法说爱得深沉无从说言语贫乏无能力说(2)每座城市

6、都有自己的特点,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与记忆也常常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只是要把印象与记忆化为准确的文字,往往存在选择与概括的难度。比较则是一种凸现特色的常用方法。想北平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提示:和什么比较伦敦、巴黎、罗马、堪司坦丁堡比较什么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特点概括复杂而又有边际、热闹而不失安静完全舒适人为之中显自然使人自由花朵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3)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老舍是北京的匆匆过客,会不会有这样的文字?提示:作者选取了最具有日常生活的特点的画面和事物:如“

7、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这些描写展现了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近似平民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是最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是整日坐在书斋里的作家写不出的,同时也渗透着他极为自然、极为深刻的对北平的喜爱与思念。小结: 老舍表达爱的方式和角度是独特的,没有大声呼喊,再次大段抒情,而是在比较中突出爱,在近乎琐碎的日常事物中流淌爱意。板书:爱的表达 比较手法 平凡视角3、问题探讨(1)文章是写对北平的思念,为什么要写母亲?对全文有没有特殊的作用? (王超、张恒溥)(2)“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

8、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句话怎么理解,为什么说这种爱“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李志、李毅、张亚庆、魏星等11位同学)(3)第1、2、3小节全是作者的抒情,意思无非是说“这种爱无法表达”,这样写太浪费笔墨,空洞而直白,不如删去,留下一句话“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样简洁明了,岂不更妙? (吕欣等同学从不同角度提出,归纳得出的问题)提示:说不出是有层次的:说不出的客观原因说不处的内在原因想说的冲动。这样写情感跌宕起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为下文作了铺垫。(4)“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为什么会寂苦?(张楠、高银、李勇斌、王涛)

9、提示:两个层次:A、安全感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巴黎太过空旷,似乎没有依靠感,而北平既复杂又有边际,有安全感,还能触摸到她的文化和诗韵;B、同时巴黎过于喧闹,使人疲乏,而北平动中有静,使人完全安适。附加:“北平像太极拳”这种说法是不是太离谱了?(李扬)(5)关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的理解A、“落泪”能不能删掉,直接写流泪是不是太做作了?B、我仔细读了这句话,感觉到情感十分强烈而厚重,可能不单纯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那么简单,是不是老舍写作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了?(魏星、陈亚蓓等8人)提示: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在青岛教书。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

10、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华北危急,北京危急。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老舍的想北平、以及吴伯箫的话故都,都写于1936年前后。老舍乡思: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鸭。板书:爱的极致 落泪三、感悟升华1、美读文章:朗读作者爱的诉说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语段,品味其中的情感。(陈梦之、李毅、束安新、张楠)2、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漂泊的旅人深沉的乡思吗?四、课堂总结1、 良好的问题意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2、对话是打破作者和读者、作品

11、和读者隔膜的最好方法。而对话离不开对文章字、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3、爱的表达是一种艺术。附录板书:爱的真情诉说 想北平 说不出的爱 爱的表达 爱的极致 知道得少 爱得深沉 对比手法 落泪 言语贫乏 平凡视角 特级教师点评: 这堂语文课具有示范意义,能引起关于新课改思考的课。1、教学设计:是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 在导入中提出目标:言说“说不出”的爱; 抓对话栏中3个旁批带动对全篇的理解; 精心挑选学生困惑的四个问题; 通过朗读外化对文本的理解。2、文本研习:重视引导学生读文章。这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研读得很深入,研习基于学生基本能读得懂,但体会不到妙处的预设。3

12、、自主学习:要营造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文化,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这堂课努力地去做了,特别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还不时插入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但还没有做足,问答式的互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动的范围和有效性。 4、教学容量:成功、有效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较大、较快发展的课堂。课堂的容量不仅是课堂里用的材料多少,还有思维的密度和涉及的深度。课堂教学要有更加长远的目光。总之,这节课是听、说、读、写的结合,具有厚重、沉稳的风格。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特级教师 曹勇军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

13、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