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439179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2一、 关于“留守儿童”一词-3(一)、“留守儿童”一词的来源-3(二)、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3(三)、文中所指留守儿童的概念-4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4(一)、监护不力,教育质量难以保证-4(二)、学习成绩相对偏低,智力开发不足-5(三)、缺乏抚慰照顾,身心健康和安全不容忽视-5三、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6(一)、社会因素-6(二)、学校因素-7(三)、家庭因素-7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的建议-8参考文献-8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徐鹏飞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增加,我国农

2、村的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加。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却令人堪忧,尤其是在学前教育阶段,这个对儿童心理和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因为父母关爱缺失和各种教育问题使留守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引起关注。因此,本文从留守儿童的定义出发,分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而稍提建议。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学前教育 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pre-school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 analysisXu pengfeiEnglish abstract:In recent ye

3、ar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also will increase the number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But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is worrying, especially 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stage, the heavily influenc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nd learning

4、 period, because their parents lack of care and make the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problem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stage

5、as well as the causes of these phenomena, and then a little advice. Key words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problems existed The cause of reason 随着我国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由于户籍问题,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只能留在家里。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根据农业部等有关部门2003年的统计,我国农村现有1.5亿富

6、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每年有9000多万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在这种农村人员大量流动,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态势下,孩子被留守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因为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同时,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城乡二元结构使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无法将子女长期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流动儿童教育政策设计的偏差以及政策设计与执行的巨大不平衡都成为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所以,留守儿童问题值得关注,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时代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是关乎国民基本教

7、育问题的要素。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才,以教育为本,在学前教育这个教育初始阶段,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们的教育质量不容忽视。下面,我们先从各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概念的界定入手,来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关于“留守儿童”一词(一)、“留守儿童”一词的来源 留守儿童的现象一般只在中国被提及,也是中国近年出现的一个严重社会现象。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留守一词,在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博上书:愿留守坟墓,独不徙。” 宋书武帝纪上:“五月,至下邳 ,留船,步军进琅邪,所过筑城留守。” 留守,本指“留置驻守”之意。中国隋代以后,临时驻守京师陪都或险要地区之职,以其义称“留守”,其业务即以军

8、事武力镇守,并被赋予临时的行政权责。中国历史上皇帝、诸侯或君主出外时,常以太子、亲王或大臣、官,员等留,守,京,师,或称留,守、留台、居守,无固定名称。但是一直到清代,我国古文献中“留守”一词也多取留驻守护之意。而在近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打不风为夫妻一同外出,因为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把孩子留在家里。这种现象在80年代由我国一位学者提出,称这批留守在家里的孩子称之为“留守儿

9、童”。(二)、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中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和“留守儿童”相对的概念是“非留守儿童”,是指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农民子女,其父母没有外出务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三)、文中所指留守儿

10、童的概念 本文中所指的留守儿童首先是生活在农村的,是农民的子女,同时是父母去外地务工的孩子,不包括那些以就地转移形式务工的农民子女。因为这些就地转移的形式务工的农民,他们每天完工以后仍可回到家里和子女生活,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本文所涉及的留守儿童主要指以下几种:首先,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孩子,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欠缺父爱或母爱。这种孩子占现在留守儿童的大多数,其次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由祖辈监护,隔代抚养,这种孩子也是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这种情况下,孩子却反父爱和母爱,却得到了祖父母的溺爱。再次为父母都外出打工,由亲戚托管的孩子,这部分也是常见的。最后,还有一小部分

11、为外出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这些便是文中所指的留守儿童的基本分类。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了城市,在广大农村留守儿童们却缺少了关爱。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最后走向歧路的孩子并不是一日之冲,而是长时间的心理障碍和关爱缺失导致的。而在孩子的形成时期,即儿童的学前教育阶段,我国农村的

12、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一)、监护不力,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从学校方面来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低,相对而言,在办学期对农村和城市办学条件的要求和监督力度不一样,导致农村办学条件低。同时,由于经济原因,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也有欠缺。加之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同时,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和监护欠缺。在学校,学校不能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相对而言,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现象。留守儿童在学前教育期的入学率也相对较低。 家庭生活方面,留守儿童在家

13、庭生活中缺乏关爱和相对的学习辅导,以及作业课业的监护。大多数孩子是由祖辈照顾和看管,在“隔代教育”的情况下,祖辈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疏于管教或管教不当。他们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也不知道家庭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更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在“隔代教育”的情况下,更容易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也大多采取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这容易造成孩子骄纵、任性等性格特征。(二)、学习成绩相对偏低,智力开发不足 在我刚上大一的那年,我的高中同学与她的同学作为发起人,组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社团。我也参加了她们的组织,在那些活动中我了解到了

14、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的信息。曾经在这个社团中,我们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留守儿童的成绩相对比较低。在同一层次的调查中,成绩偏低的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大约占到百分之五十七。同时,留守儿童的智力开发和学业辅导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十分欠缺。而且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处在隔代监护的状态下,祖辈无法帮助留守儿童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计划,也缺乏监督和辅导能力,留守儿童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黄小娜等人的研究认为,接受隔代教养的农村留守儿童,其智力水平总体较同龄儿童偏低。(三)、缺乏抚慰照顾,身心健康和安全不容忽视 从心理发展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大都缺乏相应的早期教育环境的支持。“父母对孩子的接触、沟通、期待和激励,有助于儿童的自尊、自信、道德品质、智力、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但在农村,父母要外出打工挣钱,往往过早的与孩子分离,把孩子留给老人或其他亲属照看,亲子关系的疏离,使农村留守学前儿童较之其他儿童可能表现得更为敏感、内向、缺乏自信心。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