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有效性现状及改善方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437224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有效性现状及改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有效性现状及改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有效性现状及改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有效性现状及改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有效性现状及改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有效性现状及改善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有效性现 状及改善方法作者:陈婷婷 张丽娟 许婕温芳琴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3期陈婷婷张丽娟许婕温芳琴(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 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愈来愈密切。对于大学生而 言,沟通已成为衡量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有效的沟通行为,对大学生 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苏州科技学院为例,对当代大学生沟通能力与沟通 行为进行描述与分析,并进一步谈到大学生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之间的有效性关系,让大学生 充分认识沟通能力与行为协调一致的重要性,促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沟通能力。【关键词】大

2、学生;沟通能力;行为方式;有效性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变得十分普遍。大学环境更为开放,大学生自 主时间越来越多,接触的人也更为广泛,沟通交流已渗透到他们生活、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论他们的性格、成长环境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十分显 著的改变。在沟通能力方面,当今大学生所呈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等个性特点也令人担忧;此 外,如今一些大学高校又忽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沟通中的行为 表达能力也令人着急,大学生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方式之间是否存在有效性关系,这是一个值 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全

3、面提高,改善大学 生综合沟通能力迫在眉睫。1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之间有效性现状在沟通能力方面,在校大学生沟通能力较好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同学具有基本沟通 能力,但沟通被动化,思想价值观念差异普遍存在,主动与人沟通意愿不太强烈,大部分大学 生只是表示愿意沟通。他们与老师的沟通,就更显得有些被动。同时,我们从问卷调查中也发 现,在所有男生中,喜欢并主动与同学沟通的男生占有39.75%;而女生则占有29.50%。如今大 学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主动与同学沟通,而且沟通情况良好。丢 沟通継力情说归英芸输沖百&曲後苗桥繼Slfll4.142225.424I.L525.72主贴不側丸2935亚血如L76劉与静

4、乩门45.99lift在沟通行为方面,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与现实沟通能力不平衡,现实中的沟通行为表现不佳, 比较依赖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沟通,网络沟通能力偏强。在现实沟通中,情绪控制力一般的情 况在少部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他们仍需要时间克制情绪。大学生在应对沟通反感话题时,行 为表达欠妥,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49.47%的同学网络沟通能力 较强,21.33%的同学现实沟通能力较强,二者都强的同学仅占21.03%。当谈到沟通反感话题时, 14.37%的大学生情绪稍显反感,委婉说明不想谈及该话题。还有1.51%的学生会情绪激动,直 接说明不想谈及该话题。运用Excel对大学生沟

5、通能力与行为能力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和P值测算,得出卡方值等于 32.308,临界值等于16.919, P值等于0.0002,显著性水平等于0.05,说明大学生沟通能力与 行为能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强度较大,因而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沟通能力对其行为能力的强 弱有着较大的影响。综合来看,大部分大学生体现的沟通能力较强,但也存在一部分大学生沟通能力偏弱的情 况,而大多数大学生的行为能力勉强处于较强的层面。在沟通中,大学生行为方式不恰当、不 完善的情况仍然存在,即使他们的沟通能力非常强,但其言辞表达、行为控制也无法达到相同 效果,说明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行为能力仍有待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效性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6、。耒2斓疔为囲鱼-ft2133:$.115621.4356.51I4J?151丨血1.91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虽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但仍缺乏系统、深层次提高沟通能力的训练,无法更好地 适应与不同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作为一名大学生,从入学以来,大部分人都只是与同学、朋 友、父母、老师交流,没有或很少有机会真正踏入社会。甚至,有些大学生与老师沟通时,由 于敬畏老师、自身性格等原因,不敢、不愿意或是不注重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说明 大学生仍然缺乏沟通方法,不知道该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不 太重视与老师沟通,大多以自己感兴趣的事为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些大学生在大

7、学快毕业 时,都不知道辅导员的姓名。大学生在沟通中自信感不强,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由于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学生身份, 资历尚浅,外加自身知识水平有限,话语权份量不足,所以在与某些特定对象沟通时,大学生 就显得自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畏惧心理。这也使得有些大学生尽管自身已具备较好 的沟通知识和技巧,但仍无法与他人进行很好地沟通。大学生倾向于网络化沟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等上网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 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倾向于使用各种网络聊天工具,例如:腾讯QQ、邮箱、微信、微博等等。而 网络所具有的虚拟化特点,使得大学生免去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害羞;此外,大部分聊天工 具都具备丰富的图

8、像表情,可以省去冗长的文字表达,又能显得生动灵活,能够活跃聊天气氛, 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大学生更喜欢使用网络聊天工具。网络聊天工具确实便捷了大学生的人际交 往生活,但过多的运用会导致他们缺乏现实沟通能力的锻炼。网络沟通带来的这种弊端使得当 代大学生虚拟沟通能力强于现实沟通能力,这也是大学生行为能力不能进一步提高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由于拖延症等不良习惯使得行为执行落后于思维意识。在这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信息共享程度很高,无论是先人的前车之鉴、名人名家的著作、周围亲友的经验之谈,还是自 身的体验,都会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因而他们的沟通意识相对以往来 说有所增强。然而由于性格内敛,甚

9、至存在拖延等不良习惯,使得大学生的行为执行落后于思 维意识。在沟通中,当谈到某个话题时,你想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语言组织的迟缓,话题已 经过时,才想起该如何正确回答。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在掌握良好的沟通方式、具备一定的沟 通知识水平下,行为能力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无法很好地通过语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主 观思想。3 如何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与行为之间的有效性3.1加强系统、高层面沟通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大学生可以进行系统、高层面沟通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与不同对象之间的 沟通交流。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沟通相关的书籍,学习更多、更专业的沟通技巧和社 交礼仪知识。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大学生可

10、以参加相关辅导机构,这些机构专门培养和提高人 际沟通能力,大学生可以借助他人的经验,更快更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行为能力,既 节省时间,又能高效地得到实践锻炼。参加辅导机构的最大优点是,它们能模拟实际交流情景 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使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行为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使二者之间的有 效性程度更高。3.2 增强自信心,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大学生需要增强自信心和心理素质,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和合 理的表达行为,不骄不卑,自信诚恳,落落大方,这些足以能基本应对与不同对象之间的沟通 问题。增强自信心的根本是在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当一个人自身文化水平、知识储备达到

11、 一定程度时,在与人沟通交流中,他就更能如鱼得水,运用自如,久而久之,自信心越来越强 自信心的不断增强能更有效地辅助知行合一的沟通,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与行为之间的有效性3.3 合理使用网络沟通工具,注重锻炼实际沟通能力大学生必须合理均衡使用网络沟通媒介,努力锻炼实际沟通能力,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面对面沟通更能促进人的思维、语言等各方面的提 升,提高沟通能力。同时,更有利于促使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的一种契合。平时,大学生可以 参加校园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接触更多的校友,甚至还可以接触其他校区的学生。也可以花 些时间去做志愿者工作,接触社会上不同的人。在与陌生

12、人的沟通中,大学生能以实际行动更 有效地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培养自己的耐心,逐渐提高自己的言辞表达能力。3.4 克服拖延等不良习惯,灌输知行合一思想大学生需努力克服自身拖延等不良习惯,不断给自己灌输知行合一的思想,将理论联系实 际,把好的沟通理论知识在行为实践中加以运用。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的最大忌讳就 是,大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沟通知识、掌握更专业的沟通技巧,但是在实际行动上无法更有效 地运用。久之,沟通意识与行为有效性程度越来越低,时不我待,大学生需要改正自身不良习 惯,不断提高沟通能力与沟通行为之间的有效性。沟通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知识涵养、思想品德和逻辑意识,行为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 表达、动作执行。因此,这二者之间有效性程度的高低是大学生培养自身综合沟通能力的关键和自我突破的着力点。不断提高沟通能力与行为之间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实际提高 当今大学生的综合沟通能力。【参考文献】1陈燃进.ICT时代大学生社会沟通模式初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2).2戴红秀,宁玲一浅谈如何与“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J.科海故事博览, 2013(10).3卢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及其提升路径J.湖北行政学院学 报,2013(4).4周金声,王丽坤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3).责任编辑:刘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