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43286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天帮忙、人努力、科技强、市场俏、政策好”等多种有利因素综合作用下,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达12000元以上,同比增长13%以上。一、20年工作情况(一)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 1522.3万亩粮食总产173.3亿斤,增长4.1%,实现“十二连增”,产量占省产量的六分之一还要多。经农业部专家组测产,齐河县20万亩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核心区全年粮食平均亩产1502.3公斤,率先在全国实现大面积“吨半粮”。(二)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产

2、业集群强力突破。预计年底,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210亿元,增长28%,利税156亿元,增长22%。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380家,其中规模以上77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2家,其中国家级17家,数量居前列。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800亿元、增长16.9 %,利税186亿元,增长5.1%;出口创汇5.9亿美元,增长18.1%。(三)高效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新增蔬菜18万亩,总面积达 300万亩,预计总产1200万吨,产值144亿元;新增食用菌520万平方米,总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总产45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11.5%,位居全省第一;新(扩)建高标准蔬菜园区59个,总数266个;水产养殖

3、18.5万亩,产量10.4万吨,产值11.5亿元。(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全市85%的村(居)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多万亩,总面积达23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4.8%。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027家、完成全年任务的205%,总数达1104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8家、省级159家;新培育家庭农场316家、完成全年任务的210%,总数达709家。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财产股份制改革试点,乐陵市被列入全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武城县筹建了全市第一家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的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进一步充

4、实完善。(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稳中有进。出动执法人员1.2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3760家次,查获非法农资128.6吨,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6.9万元。开展部省市蔬菜监测14次,抽取样品 938个,抽检合格率96%以上。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94 个,绿色食品 133个,有机产品16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认证面积217.5万亩。申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基地1处,面积80万亩。(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提升。良星种业、德高蔬菜2家种业企业达到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标准,新增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13个,为历年之最,全省第一;预计年底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

5、1%,比上年增0.3个百分点,全省第一。全市农机总动力1520万千瓦,总值77亿元,分居全省第二、三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科技培训等,培训农民20万余人次。(七)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9.2亿元,增4.2%。全市3大作物投保面积1471.5万亩,增65万亩,小麦、玉米投保率居全省首位。圆满完成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共识别村庄7230个,确定贫困户14.5万户、35万人;其中省定重点贫困村755个、贫困户8.4万户、23.3万人。武城县作为全省唯一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试点县,创造了全省领先的“值得学、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经验。(八)机关效能强

6、势提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集中学习30余场次,征集各类意见建议300余条,制定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两方案一计划”, 整改问题100余条,建章立制44项。“四风”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形成了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今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省委书记姜异康等厅级以上领导50余次前来我市视察指导工作。其中,李克强总理视察时给予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农业现代化发动得好、实施得好、前景好,今后不仅要在城镇化方面,还要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进行试点,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多做贡献;赵润田副省长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

7、三次到视察夏粮生产和扶贫工作,对我市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全省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现场培训会议等6个省级以上大型会议在我市召开,部、省、市领导就全市农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50余次,在市级以上媒体刊播稿件300余篇次。二、主要经验做法(一)深入推进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作为全国五个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始终将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举措,扎实推进。按照“可复制性”理念,对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实行分类指导、挂图作战。目前建设示范方76个、460万亩,其中10万亩以上大方田11个。今年申请省级验收的示范方22个,面积148万亩,全省第一。在12个县(市、区)全面开展

8、“玉米千亩吨粮”增产模式攻关,经市专家组测产,全市2.1万亩“玉米千亩吨粮”攻关田平均产量861.6公斤,比一般大田高264公斤。“良星杯”小麦粮王大赛、“登海杯”玉米粮王大赛和全年粮王大赛成功举办,市财政列支粮食高产创建奖励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种粮大户进行以奖代补,充分调动了各级重农抓粮和农民科学种粮积极性。(二)深入推进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为1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争取贷款贴息资金497万元,撬动银行贷款6.6亿元。为大禹圣农食品有限公司争取担保订单补助资金100万元。禹城市成功争取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9、资金150万元。将龙力生物、保龄宝、绿健公司作为帮扶联系点,争取扶持项目5个,资金500余万元。二是集中力量突破招商引资。充分运用信息招商、产业招商、展会招商等多种途径,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产业集群内引进在建项目133个,项目总投资565亿元,到位资金63亿元;同时,圆满完成市级招商引资任务。三是组织参加展销活动。成功举办市优质农产品(北京)展销会,近百家农业龙头企业的500多种优质产品参展,共签约项目14个,签约金额7.3亿元;形成协议 9 份,意向总额11.4亿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3个。同时,还组织有关企业参加厦门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交会等展会,助其开拓市场。(三)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10、大力发展优质蔬菜、食用菌产业,高标准建设蔬菜产业园区;深入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稳步发展渔业生产;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争取平原、夏津2个生态农业示范县项目,获省财政补贴资金600万元。德城区、武城两个项目县在顺利通过省厅项目验收的基础上,成为20年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续建县,争取省财政补贴资金600万元。齐河县成功入选农业部现代生态农业基地清洁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全省唯一。(四)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定下发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考核办法等多个文件,争取省级补助资金3900万元,县级落实专项资金1.27亿元,保证了工作稳步推进。创新

11、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400多万元。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经验做法,先后在农业部农村经营管理杂志刊登,在全国推广。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及纠纷调解服务网络日渐成熟,促进了土地流转行为规范化、流转方式多样化、流转程序合法化。三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扶持。237家合作社获得上级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8家农场获得各级财政扶持3200多万元;25家农场获得贷款支持400多万元。四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扎实开展村务公开专项整治工作,100%的村设立了村务公开栏,99%的村能够规范进行民主理财。138个涉农乡镇依托经管站,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农村

12、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中心。今年以来,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租赁232宗,涉及金额407.5万元,集体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277宗,涉及金额2087.9万元。(五)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无缝隙、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省资质认定复审换证,实验室设备及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相继开展了农资专项整治行动、农药和蔬菜质量安全整治“双百行动”等,农药管理两项制度实现全覆盖。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努力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积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获得上级补助资

13、金940万元,确定主导产业和主导品种30余项,遴选9400户科技示范户和940名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培育,确定31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建设。深入实施“千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组织科技人员下乡9233人次,指导农户57.4万户,服务指导面积超过2900万亩次。临邑、平原、齐河、夏津、武城、禹城六县市承担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组织培训55期,1000余人次。齐河县成功入选20年国家首批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是全省仅有的4个之一。(七)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一是大力实施专项扶贫。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400万元,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宁津县杜集镇惠民苗木种植合作联社、平原县政府搭台企贫联营

14、为代表的新型扶贫模式获得了省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同时,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18家省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年辐射贫困人口12.8万人,人均增收1300多元,解决了7400多名贫困劳动力安置就业。二是行业扶贫任务取得新进展。各行业部门高度重视,扎实工作,我市贫困村基本实现“五通十有”,52%的贫困村实现集体年收入突破3万元,顺利完成既定脱贫任务目标。三是社会扶贫模式实现突破。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对全市755个省定贫困村,以65名省直“第一书记”、15名市直“第一书记”、850余名县乡“第一书记”为主体,切实开展驻村帮包工作,确保每个省定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实现

15、了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增产不增收问题凸显,稳定粮食面积压力大,农业规模经营基础薄弱,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业发展活力相对不足,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等。三、20年工作思路及重点任务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全会和李克强总理视察时重要指示精神,以“稳总产、提单产、调结构、增效益”为主题,以提升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为目标,以全面深化农业改革为动力,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和农业支撑保护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力促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创新粮

16、食高产创建模式,力争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力争全市建成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20个,其中,10万亩以上示范方5个,5万亩以上示范方3个,并争取早日通过省级验收。全面开展“玉米千亩吨粮”、“亩产吨半粮”创建活动,集成推广高产技术。开展“夏秋两季、三级联创”粮王大赛,激发全市种粮抓粮积极性,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0万亩以上,总产150亿斤以上。(二)壮大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要求,集中培植粮食、油料、畜禽、果蔬、木材和酒品六大“农字号”加工产业集群,力争20年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利税160亿元,分别增长15%、12%以上。实施重点企业培植工程,扶大培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分别在20家、10家以上。(三)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