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民俗文化引发幼儿主动探索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428271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民俗文化引发幼儿主动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发民俗文化引发幼儿主动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发民俗文化引发幼儿主动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开发民俗文化引发幼儿主动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开发民俗文化引发幼儿主动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发民俗文化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民俗文化引发幼儿主动探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民俗文化 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莆田文化发达,文物彰明,闻名遐迩,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同时,也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遗产。莆田历史悠久,风光秀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仅造就了巍峨秀丽的群山,诗情画意的溪流,灿若明珠的岛屿,富饶肥美的平原;英杰辈出,千年名堰木兰陂的潺潺流水,诉说着建陂先贤的悲壮和不朽的业绩,龙脊山上的巍巍丰碑,镌刻祝贺共产党领导人民把五星红旗插上莆田城的光荣革命历程;莆田这一文献名邦在她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饱经人世沧桑,为我们的爱的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开展“地情文化”教育的主题活动,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周

2、边的社区资源及大自然赋予的秀丽风光,面对一群充满稚气的孩童,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表现形式,引导幼儿了解莆田丰富多彩的文化,美丽的壶山兰水,文化遗产的洗礼,激发幼儿的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幼儿进行教育。从社区资源到家长助教,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书面到实践,从听说到操作,引导幼儿一点一滴的初步了解莆田,渐渐的在脑海中烙下莆田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地方。曾有专家指出:“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的环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资源。”探索型主题活动是

3、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活动。在活动中不同的主题活动,都能给幼儿一片崭新的天地,活动中幼儿能真正的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体验了解民俗的乐趣,体验收集、整理、动手操作的乐趣,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1利用自然资源,创设物质环境,引发幼儿主动探索1.1就地取材,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纲要提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就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材料。例如:在瓜果飘香活动中,可以选择卫生

4、、安全、适宜、无污染的材料用于操作和游戏活动。如用龙眼壳、肉、叶进行艺术创造更是幼儿别出心裁的作品,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手肌肉而且可以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是无声的品德教育;把龙眼壳和树叶放置于美工区,幼儿可以自由的进行创作,交流;同时也可以放置于数学区,幼儿取放方便,数量、种类足够幼儿使用,而且可以使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充分体现创造力。因为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材料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幼儿可以和材料进行直接的接触,在幼儿和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容易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并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询问等形式得到正确的答案,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充分

5、体验成功的喜悦。1.2因地制宜,拓展幼儿活动空间。纲要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对农村的幼儿教育来说更为重要。莆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教师要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因地制宜,把课堂移到大自然,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进行教育,拓展幼儿活动的空间,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在莆田名居的活动中,先让幼儿家长带幼儿回自己的老家参观老名居,在活动中带幼儿来到较有特色的老名居参观,让孩子们在老名居中玩游戏,在让孩子自己说一说,在老名居与新楼房里玩游戏,哪里更好玩,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思考

6、,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让幼儿去感受、去领略、体验在老名居里所感受到的神秘及探索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2集体活动中运用大自然的资源,引发幼儿主动探索2.1材料的提供注重多样性。在莆田的小吃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小吃,当幼儿看到这么多可爱、形态各异的小吃时兴奋不已,有的把小吃拿起来摸一摸,有的把小吃拿起来闻一闻,显得非常的兴奋。当老师和幼儿一起认识完小吃后,幼儿对小吃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也渐渐的明白小吃是人们喜欢的一种食物,它的丰富多彩远不是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从了解小吃到品尝小吃再到小吃的制作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小吃的制作,让幼儿明白

7、应该珍惜粮食,每样小吃的成品都是人们花费一定时间来制作的,它的原材料是农民伯伯辛苦耕耘出来的,教育幼儿从小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不同的小吃由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所以材料的多样性,很强烈刺激幼儿的视觉,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使幼儿主动探索。2.2材料的提供注重代表性。在鞋城活动中,让幼儿在认识不同鞋子的环节中教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鞋子,经过认识,幼儿发现有的鞋子有鞋带,有的鞋子是魔术扣粘住的等;有的幼儿发现鞋底的花纹不一样,鞋底也不一样厚;有的幼儿发现鞋子的质地不一样,有的是布做的,有的是皮做的幼儿对鞋子的构造产生了兴趣,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材料提供的巧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拓宽幼儿的

8、探索视野,达到幼儿主动探索的目的。2.3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与材料的互动性。老师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通过看、摸、闻、听、说等多种形式与材料进行接触,从而加深认识、激发问题。在美丽的步行街活动中,把幼儿带到步行街上去观察,幼儿看到了步行街中的公共设施有哪些,步行街上谁在不停的忙碌着回到活动室,请幼儿说一说参观的所见所闻,幼儿畅所欲言,“我看到清洁工人在不停的洗地板,所以我们要保护卫生”、“我看到步行街里有很多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园,我们不能乱摘花,这样就不好看了”、“我看到步行街上还有很多盲道,这样盲人走路就不会摔倒了” 在整个的小主题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美丽的街心花园、爱

9、心献血屋、盲道、未来的步行街几个活动,在每个活动中,老师都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每个主题,用歌、画等艺术形式来表现,用歌曲来歌颂幼儿心中的莆田乃至祖国的辉煌,用画来展示河山的壮丽,莆田的秀美风光。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应尽量给予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因为只有幼儿自己去感觉了、尝试了,他们才会发现更多、记忆也会更深刻。3个体活动中利用乡土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探索型主题活动,是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时刻围绕着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开展活动,所以每位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但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致使幼儿的探索热点指向不同。所以材料提供的合理性、

10、恰当性、巧妙性更能有助于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每位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3.1 材料的提供应满足幼儿多种探索需要。探索型主题活动最大的特点体现于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自主地学习。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即使对于相同的材料或者在同一主题的开展中,幼儿的探索热点也是不同的。在鞋城的活动中,有一个小活动是参观鞋业一条街,到达目的地,我们给幼儿十分钟的自由活动,幼儿都象快乐的小鸟一样自由跑开了,有的幼儿直接来到了鞋店想看看里面有一些什么鞋?有的幼儿在和店老板交谈,询问鞋子的价格,还有的在摸一摸,看一看鞋子,作为教师,我们更多地倾听着孩子的发现和提问,“老师,这里的鞋子好

11、多呀!” “老师这里有很多品种” “” 幼儿的发现引发了新的探索主题和热点,为了满足不同孩子的兴趣需要,深入探索,在店老板(一位幼儿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也来扮演一位卖鞋的售货员,学着怎样与顾客沟通,怎样讨价还价,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亲自尝试了卖鞋的过程。回到活动室,组织幼儿进行谈话,幼儿的感受自然都是不同的;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给幼儿废旧的纸盒、卡纸、布、剪刀、双面胶等手工材料和工具,幼儿自由的进行创作,其中包括鞋子的设计、剪裁、制作、成品验收等细节,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的环境材料更是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源泉和动力,使每个幼儿在

12、探索活动中寻找到了体现自我的价值。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在探索中树立了信心,激发了动力。3.2材料的提供应满足不同幼儿的探索需要。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探索活动中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不是老师所预见的。作为教师应更多地观察幼儿的外显动作和语言表达以及对材料的摆弄状况,分析出幼儿的需求,适时地提供幼儿能与之互动的材料包括探索所需要的辅助材料。例如在莆田的小吃主题活动中,区角活动中含璐小朋友一直趴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红团,一边还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是红色的?是怎样把它变成红色的?为什么它的身上有漂亮的花纹呢?于是我拿来了印红团的模子,坐在她身边让她看老师是怎样做红团的,红团做好了,含璐小朋友也兴

13、奋地大声喊:“老师,我知道红团是怎样做的了。”适时地提供多种材料,就如同是“一位随时出现在孩子身边的教师”,既可以支持幼儿的探索,使他们能尽兴、尽情地探究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又能对幼儿的主动探索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能把个别幼儿的探索热点引发为全班的探索热点,使更多幼儿得到发展。4创设会说话的材料环境,引发幼儿主动探索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在探索活动中,对幼儿而言,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不只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更多的则是在与材料、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材料虽然是无声的,但是材料提供的巧妙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引发幼儿的探索,使材料成为会说话的“活材料”。在莆仙戏活动中,要让幼儿

14、了解莆仙戏在海内外都是很有知名度的,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它,而让它继续发扬光大,就得从小抓起。莆仙戏中特有的十音八乐是最具地方民俗特色,把莆仙戏的音乐融入幼儿的早操,从听觉上直接感受;同时,在活动室的一角创设了一个表演区,提供了一些常见的莆仙戏的服装、道具、乐器的实物或图片或剧情的图片,幼儿可以自由的进行表演或“创作”,不同的角度诠释着它的源远流长、永不褪色的魅力,在欣赏与表演中,幼儿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在探索活动中,教师的言行指导是“有形”的,幼儿可以直接理解,但材料是无声的,但他却是一种“无形”的指导和暗示,教师合理地创设环境材料,可以使“无形”的材料成为会说话的材料,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开展的“地情文化”的主题活动,以幼儿、家长参与为主导线,以社区资源、大自然为活素材,带幼儿参观、讨论、讲述,再辅以家长的助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也接受爱的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养成良好的习惯。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