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汇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42741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汇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统计与可能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统计与可能性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下面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打好铺垫。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能力目标: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

2、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突破难点。“统计与可能性”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本班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

3、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个知识点不单单是统计就可以了,还要进行分析,为什么可能性的大小与不同颜色的球的占总数量的多少有关。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突破难点。我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

4、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在问题解决,拓展应用这一教学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所以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学生比较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能力目标: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

5、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后对除法学习的进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同时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安排观察和操作活动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含义,余数的产生是实际需要的,他与所分物体的多少和分成几份有重要的关系。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提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能整除的除法竖式的基础上

6、进行教学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新的知识。3、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他们对余数的现实有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对余数产生的意义缺少深刻的数学思考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从现实的情景中,把有余数的这一数学现象剥离出来,结合现实背景来具体思考余数产生的意义以及和除法之间各部分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实际背景,明白余数的意义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7、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秒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页6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教学难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秒的概念。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

8、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二、学习新知:1、出示独立学习任务单:请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钟的哪一根指针叫做秒针吗?你知道它是怎样计时的呢?(1)通过观察,我知道秒针是钟上的那一根。(2)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从12走到1就是走了秒,从2走到4走了秒。(3)秒针走一圈就是走了秒,也就是分钟。(4)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格。也就是1分=_秒。学生汇报出示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同时板书:1分=60秒2、感受一下1秒钟有多长。(1)拍手练习:跟着钟表的“嘀嗒”声,每秒拍一下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