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敏微型课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42366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慧敏微型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程慧敏微型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程慧敏微型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程慧敏微型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程慧敏微型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程慧敏微型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慧敏微型课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型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安排微型 课题:题目结合本册计算开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训练微型课题研究安排二月1 制定本册微型课题研究工作计划。2 围绕四则运算开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训练。3 口算测试。4 评选本月计算明星。三月1 学习运算定律 和简便运算 。2 围绕运算定律 和简便运算开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训练。3 口算测试 ,以简便计算为主题加强。4 评选本月计算明星。四月1 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 围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规律练习,加强学生的数感。3 围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规律练习,加强名数的改写练习。4 口算测试。5 评选本月计算明星。五月1 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2 围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开展计算训练。3 口算测试。4 评选本月计算明星。六月1 整理和复习本册的计算。2 加强计算的综合练习。3 口算测试。4 计算综合测试。5 评选本月计算明星。其它1、 典型课例。2、 典型课例反思。3、 校本教研活动资料。典 型 课 例学科 四一数学 课题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一、导入揭题1、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分别是怎样的?用字母表示是: 、 、 。2、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怎样计算。120+37+43 187+65+113+135 165-57-43二、明确学习目标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三、学生学习,展示、反思、点拨自学例4四年

3、级男生450米接力赛成绩表姓名50米跑成绩/秒李明8.42张强8.46王斌8.54周刚8.58自学要求:1、了解小红,小莉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样吗?2、计算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小组合作讨论) 3、你认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适用吗?【学后反思】:(知识点)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类比训练1 找到和下面数凑整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0.7 3.45 4.263 3.276 1.308 2.37 2 用简便方法计算:1.88+2.3+3.7 5.17-1.8-3.7402-3.5+0.98 13.7+0.98+0.02+4.33小明到超市,带了9元钱,买卷笔刀用了3.8

4、元,买橡皮擦用了2.2元,还剩多少元?练后反思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1.已知1+2+3+4+5+6+7+8+9=45,那你知道0.1+0.2+0.3+0.4+0.5+0.6+0.7+0.8+0.9=?2填写,使下面算式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4.56+3.2+ 12.64-3.8- 典 型 课 例 反 思 在备课时,我原本以为这是一节比较简单的内容,四年级时学生就学习了整数以及小数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而此节课只是将这些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的加减运算当中。但是在今天课堂上却出现了很多波折。 课始,我从复习整数及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及应用入手的,想让学生能从复

5、习中回忆旧知,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先练习一组小数加减法的口算,然后出示两道整数简算,请学生抢答,然后说出简算的依据,为新授做好铺垫。课堂中注重语言训练,在教学过程当中,尽量让学生多说,鼓励说,提示说。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正真成曾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复习完后,我接下来由学生自主学习例4,再共同讨论。学生积极性很高。给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些字母是表示分数,这些定律还适合吗?最后,我只好引导大家一起证明加法交换律在分数的计算中适合,并说明证明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去做。曾记得这样一句话“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6、,只有基础牢固了,学习方法到位了,才能更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另外,虽然题目设计有层次,但出题样式可以更多。在现在的计算当中,不一定每一个题目都能进行简便运算,而且根据很多学生平时计算习惯来看,他们宁愿按部就班地计算也不去观察怎样计算可以更简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多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能简算的就简算,这样逐步培养数感,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本学期微型课题研究工作小结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策略研究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7、、解决问题,教师们要高度重视,找出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原因,加强练习。根据教师们分析,主要矫正策略如下:1、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首先,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其次,要加强听算和估算练习。例如:在计算6246这道题时,如果先估算,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再次,增强“内功”,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计算中的常用数

8、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1)乘法中特殊积52,254,258,1258等;(2)常用的分数、小数的互化值,例如:1/2=0.5,1/4=0.25,1/8=0.125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2、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畏难情绪。 首先,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其次,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其三,应加强意志的锻炼,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

9、力争算一题,对一题。第四,不管再难再复杂的题,都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思考,从容应对。3、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725时,先算725=360,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3.6。此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725时,实际是把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

10、那么所得到的积360就要缩小100倍得到3.6。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其次,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以将换算方法编成顺口溜:“大化小,乘为好;小聚大,除一下”。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有的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有的学

11、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本,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3)要有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例如:计算1625=,可以把原式变为2544=1004=400,这样既容易算对又省时。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

12、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4)养成验算的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计算时力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5、精心设计计算练习。(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2

13、)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3)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熟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水平。6、重视错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

14、,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学生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会大大提高。 7、重视课堂练习的指导。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我们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例如:开展“找朋友”、“夺红旗”、“计算接力赛”、“计算小能手”等多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无穷奥妙。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计算是一种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