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论语读书笔记_34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423091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论语读书笔记_34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2论语读书笔记_34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2论语读书笔记_34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2论语读书笔记_34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2论语读书笔记_34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论语读书笔记_3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论语读书笔记_34(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1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论语读书笔记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很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夫子言此四端,乃学人之常理,人之常经,故夫子谆谆以教。修德,以日新;学以日进;闻义而行之;不善而改之。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柔安逸,悠然自由。志怀天下不

2、见用,也不影响夫子闲居之心情。能安住当下,同样须要心志笃定的,若多欲又如何能得申申夭夭之态呢?夫子之道,能退能进,进则以济天下,退亦足养乎身心。有大志,而不为大志所累,方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功夫。论语读书笔记2有缘来品读论语一书,便深深的为它所吸引。语文课本中,众多文言文名句都出自论语,便在初中就对这本书有着深厚的新奇感,品读中华的博学经典,感受着历史传承的美德,使我对这本书流连忘返,对有着一层面纱的中国有着更多的追随爱好。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对孔子所言的摘抄与解析,在这本书里有许很多多的哲理意义,有亲情、友情;有尊师重道、学习方法、思想品德,无论你现在须要被解答什么,放下焦躁的心,跟着论

3、语,你便有答案了。论语中,使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学习和亲情了。首先来说学习,无论你是小学刚进校的孩童,还是头发花白暮暮迟年的老人,你都要学习。学习是没有年龄的分界,就好比漂亮的音乐没有时间和过节的局限。“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年龄不是问题,一心向学者总会用那么个“毅”,更何况“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再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学问,更是有着新的理解与体会为学常温自有境界。孔老先生是个非常重视学习的人,他认为学习不仅能获得学问,而且是一个人内心欢乐的源泉。人活在世上假如能通过学习每天都能对世界有新的相识和发觉,并且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才真正算是活在这个世界上

4、。因为当你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的时候,才是对于世界有了自己的思想,这个时候世界才真正属于你,你会体会到一种智者的欢悦,它涵盖了三重境界,当我们学习时,我们要懂学、会学、乐学只有懂得学习,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才能真正了解了学习的真谛。学习中还不忘多多反省自己,不光学习要反省,事事也要反省。经常反省自己可以使自己的思路明朗,让自己的作为不失君子风范,人缺少了自我检查和约束的精神,才会让社会变得污浊如泥潭。孔子对待反省有着严格的自我评价与领悟,故论语中写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了反省,做事更要严谨,不要有丝毫纰漏,自我反省正是一种少犯错的措施。亲情为人

5、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之一,报答更是对亲情的最好时机体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世间众事皆有报答之感情,真情往往最重要。孔子讲解并描述了一系列有关亲情,为的便是让弟子晓得为人所应有的本质,不要遗忘中华宏大的情怀历史。亲人们将我们抚养长大,我们的报答之情不应去学,应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亲人的陪伴是莫大的幸事,有何理由要去摧毁了它,要去蔑视这海上漂移的冰山它小么?哪儿小?论语一书的只是道德更是多之又多,领悟的所感只是微微一点罢了,孔子十七岁便身为人师,几乎可以说是用完一生来教化弟子,其语被记录作论语,由此可见孔子作为古代士人之地位,更何况其不仅知道做人、育人,也通晓琴

6、乐、书礼,可谓人才。品读历史经典,感受了千年的历史传承,就像先开神奇面纱的一角,同时又真真实切感受到了来自圣哲的洗礼和熏陶,沉迷在书中,无法自拔。论语读书笔记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皇侃论语义疏本“説”字作“悦”。古喜説、论説同字,汉后増从“心”字别之。尔雅释诂:“悦,乐也,又服也。”孟子告子上:“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此章所言,归结为一个“悦”字,正是孔学之宗旨。学、习、朋、人,俱为“悦”字立说。末章“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与此形成呼应,“知命”对“不知而不愠”,“知礼”对“学而时习

7、之”,“知言”对朋、对人。“知命”为总说,“知礼”、“知言”为分论;首章由分而总,意在发挥,末章由总而分,旨在归结。礼悦鬼神,言表心声,乐天知命,在在与“悦”相关,全部论语似是要阐明:人生在世,唯悦可求,以悦为旨,何以能悦。天地之大德曰生。不知生焉知死?孔学门径在于人“生”而不是人“死”上广研深探。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行求,从吾所好。”常人言富贵可求,但求神拜佛者所求多为富贵,为何?富贵在外,难由自主,标准依人,难达目的,唯有依靠神灵,方可立定心神,以为富贵可期。死亡一样,不行求免,亦不行求时,病夫寿延,壮夫早夭,求仙适以伤身而短命,健体恰至弱神而遏寿,事例太多,或许只

8、有自杀方是扼住了死神的喉咙,所以有人说自杀才是自由而死的方式。但求死不得的事情也许多,并且求死本身恰恰是求生的一种方式,杀身成仁,杀声成仁,或者就是为情而死、赌气而亡、厌世而殇,缘于知生或不知生,都已超出常人所期“死而可求”的范围。所以,求富贵不如从所好,求死不如知生,后二者都干脆表现为“中心悦服”;孔子正是深明于此,方有此章之言,说出“悦”为宗旨,又独创何以能悦;其弟子亦明此,故论语编次,开宗明义亦卒章显志。朱子曰:“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者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毛奇龄四书改错指责朱子把这里作实字的“学”误为虚字,也就是把名词误为动词,“学者,道术之总名

9、以学道言,则高校之道,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也;以学术言,则学正崇四术,凡春秋礼乐,冬夏诗书皆是也。此则学也。”不错,以“学”为“效”,可效善,可效恶,而所谓后觉效先觉,于原文无有,纯为宋儒发挥。而“学”为“道术”,正是“时习”之内容,整理、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东西,遵学习之次第、守学习之时辰,无求富贵而“禄在其中”,无心虑死而生涯漫度。道术广博,人人可从所好,漫度人生,践生即为知生,得如此,不亦悦乎?不过,世运难免变迁,有时道术贬为秕糠,唯人心之一善可以品质长存。学为圣人,世之变迁、毁誉莫动,不亦悦乎?所以,程郁庭虽然确定“毛氏讥之是也”,但仍以为“以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为学,则精确不磨”。康长素

10、也以学为学圣人,但目的不为明善复初,而为“时中”。“时当乱世,则为乱世学,时当升平太平,则为升平太平学,礼时为大,故学亦必随时而后适”,因时治学,“阖辟往来莫不自由”,不亦悦乎?长素的发挥是更远了。但得圣人之心于千载之后,其乐何言?所以,很难说朱子、毛氏和康子哪个更能体会到论语此句之意,但无论哪个角度,一个“悦”字都在贯彻,圣人可学与不行学皆于此可见。白虎通辟雍引论语“挚友自远方来”,可证上句“学”为实词有据。郑康成注此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有说鲁论语作“有朋”,何晏论语集解采之,通行于世。朱子注:“朋,同类也,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这里,“朋”实兼“同门”、“同志”二义,甚至更可引申

11、为全部人。尔雅释诂“类,善也”,朱子以人性皆善,同类即同善,明清时各地有许多同善会,入会不以士绅为限。朱子引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康长素注“朋,群也”,曰:“恶独而贵朋,所以合乎群,合小群不如合大群,其学愈高,其用愈远,圣人则合亿万世界,亿万年载之众生,咸从其教,尽为之朋。其朋无尽,其乐亦无尽也。”朱子、康子俱申圣人推己及人、远近信从之意,但一个重个人,一个重社会,一个重善,一个重用,圣人此句尽得发挥。不过,刘逢禄论语述何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友天下之善士故乐。”有朋自远方来,倒不肯定是名声大了,别人自来,而可能是“圣人无常师”和主动招朋唤友。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

12、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孔子最是仰慕大舜,其语当有招朋而朋至之意。有人以此句应礼记“礼闻来学,未闻往教”,实是窄了孔子之意,孔子周行列国数十年,何尝不是舍己从人,行教天下?由此可论“知言”。孟子公孙丑:“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又周易系辞传中孔子说:“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故俱因孟子解而理解孔子的“知言知人”为“言有是非,故听而别之,则人之是非亦知也”。但说苑杂言载孔子曰:“以富贵为人下者,何人不与?以富贵尊敬人者,何人不亲?众言不逆,可谓知言矣;众向之,可谓知时矣。”又孟子曰

1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又荀子非十二子:“言而当,知也,黙而当,亦知也,故知黙犹知言也,故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可见,知言为知道自己言语得当而得人。察言观色,智者能之,多言而类,唯圣人能之,“不知言”正是言出逆众,朋不远来,人不信从,自然是“无以知人也”,乐从何来?学而时习可以知礼,立己;朋自远来可见知言,立人。立己而立人,正是能悦之门径。觅此门径,我们来看此章总说。何晏解末句为:“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有所不知”可以是不知学,也可以是不知我。孔颖达疏正是包含此二义。朱子集注取尹氏语:“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则“不知我”落筌。人不知学而我不愠,是不责全

14、求备,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是知为学在己;前为立人,后为立己,“不愠”则全有之。孔子生当春秋之世,其时礼崩乐坏,道术少人循序应时而学,即学亦为富贵、霸强而学,此为不知学也;其时,世之天子诸侯不知孔子,并弟子挚友亦难见知,此为不知我。当此状况,唯乐天知命并存立己立人之志,有一得则中心喜悦,方能心中略无不平之意(朱子曰:心中略有不平之意便是愠),孔子能之?以“不亦君子乎”勉励弟子?梁清远采荣録:“论语一书,首言为学,即曰悦,曰乐,曰君子,此圣人最善迷人处。盖知人皆惮于学而畏其苦也,是以鼓之以心愿之畅达,动之以至美之嘉名,令人有欣羡之意,而不得不勉力于此也。此圣人所以为万世师。”如此说,圣人倒如以科举诱

15、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的唐太宗了。其实,科举之外,英雄多数,以利诱也好,以嘉名诱也好,终是诱得一时或诱来庸懦,孔子只是启人从所好,启人乐生,启人知礼知言立己立人,归结起来就是启人乐天知命而已。能乐天知命,孔学“悦”之宗旨得也。论语读书笔记4论语既是通俗的,也是高雅的。常读常新。揽论语全貌,我们不难发觉夫子是那样的可亲可敬,童真的烂漫和深刻的哲思天成一体,坚毅的性格与随和的看法共伴一生,嬉笑怒骂无不真挚自然。论语八佾(音义)篇所载: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已,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古代木舌铜质的吊钟)。”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仪地的一个官员想(通过夫子学生的介绍)见夫子,他说,凡大德之人来到此地,我还从来没有未见到的。学生就把这个官员引见给夫子(注:可以确定他们谈的很投机),官员出来后说,你们这些弟子啊,何必成天哭丧着脸,天下遗失道统已经很久了,夫子是上天派来向世人敲响警钟的!”当年的夫子和我们当下一样,都处在社会的大转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时局,大家都在痛心扼腕。但以一己之力向时代发出呼喊,惟夫子一人。我常为论语开篇三问而击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初读此文,颇有疑。问自己,学习怎么能是一件欢乐的事情呢?干巴巴的书本啃到何时?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