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419764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4.积累名言警句。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3.读句

2、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4.积累名言警句。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出示课件】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

3、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出示课件3】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1.点题式。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2.设问式。提出问题,引起注意。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学生读)3.描写式。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例如草原再介绍非常好用的开头方式:4.引用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谚语、人物语言等。(举例)假如我想写有关父母的爱的,可以引用我们学过的什么

4、名言呢?“父母是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那如果我想写有关努力学习的,我可以引用哪句古诗呢?【出示课件4】总结结尾的方法及作用:那结尾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板书:结尾)1、首尾呼应。2、总结全文。3、点明题旨。4、意犹未尽。(板书)三、回顾课文,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6】课外延伸其他文章的开头、结尾:学生想一想、找一找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结尾列出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三、总结方法,运用习作。最后老师想说,写虽有章法,但并无定法,只要写得详细、生动就是好。所以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多积累、多学习,你们才会写出更好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

5、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2.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3.积累名言警句。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蜜蜂、梅花、月亮的图片。(板书:蜜蜂梅花月亮)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会联想到些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看到某些事物,就会让人联想到某一类人或是产生某一种情感。有些诗人就把他们写进了诗歌。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二、总结写法【出示课件7】学生展示收获,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共同点是都用了“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强调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不同点是“物”的不同,“志”的不同。三、拓展延伸请同学说说其他“托物言志”的诗句。【出示课件8】四、分析作用师:古诗因为有了“

6、托物言志”的手法,才显得魅力无穷;现代散文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添加色。【出示课件9:文本资料】学生自主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分析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生分析,师总结:1.通过外貌描写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2.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五、日积月累【出示课件10-15文本资料和分析】读一读这些名言,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同桌之间交流,汇报。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意是说,柳枝比较容易扦插成活,而花即使很用心种植,也难使其成活。比喻有些事情努力追求却没办法达到目的,而有些事情并没有

7、刻意去做,却很好地完成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增广贤文解释: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养老孝敬,可是亲人却失去了。教育子女,应该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亲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以后再去叹息。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也就是居安思危的意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你真正应用知识于实际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知识不够;很多

8、事情不亲身经历,不会知道它的难处的。六、课堂小结本节课咱们学习了很多语文写作的小妙招,希望可以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起来。教学反思1.“词句段运用”中,学生关于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体会不够深刻,应多举事例,让学生加以体会。2.学生对“日积月累”中的名句体会较深刻,能快速组织背诵。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2【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达的胸怀。【学习重难点】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

9、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试着再举出几例。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二、作者介绍: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三、词语: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

10、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从感观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的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从容、豁达、积极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的理解。代赠二首唐李

11、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此处丁香结有何寓意?楼上玉梯芭蕉不展丁香结;欲望还休孤寂无聊;女子与恋人不能相会的愁绪摊破浣溪沙五代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2.“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丁香结有何内涵?青鸟不传云外信没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郁结不散的相思之愁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结抒发愁怨之情,而作者笔下的

12、丁香结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正如作者所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让我们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顺心的事,这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五、作业设计必做:背诵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选做:阅读语文读本中的野草。第二课时一、作业检测:1.检查背诵2.李商隐的“同向春风各自愁”中的“愁”体现在哪些景物上?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愁”连绵不断,哪句诗能体现出来?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

13、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探”“窥”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丁香花可爱的情态。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问题)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3.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照耀”一词写出了花白如雪,似有光辉晕出。写出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启发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泉涌。4.“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避免重复,使行文富于变化。修辞手法上:积雪是借喻(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莹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本身)三、作业设计体会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选择自己真正观察过的,例如:紫藤萝、荷花、迎春花、梨花丁香结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