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跟师笔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41680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带教单位XXX医院指导老师XXX继承人XXX跟师日期XX年4月2日跟师地点老师诊室随诊(操作)记录:跟师笔记内容苏庆申,男,60岁。右上腹痛一天,舌苔黄,脉弦。处方如下: 柴胡、白芍、香附、元胡、川茸、川楝子、木香、砂仁、茵陈、金钱 草、虎杖、板蓝根、甘草、体会:此次又选用了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症病变在胃,病机在 肝、脾、胃。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 犯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 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 的一系列症候。因此治疗

2、必须求本,本标结合,故疏肝理气,畅通气 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复。方中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与 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实泻脾气 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 达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 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川茸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厚朴、半 夏以宽胸畅通宣泄郁气;香附、除皮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上 腹痛不适等症。诸药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通,气滞郁结方可解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有镇静作用, 并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柴胡主含皂苴及挥发油,有镇静和镇痛作用,

3、并有抗炎、利胆作用。香附含挥发油和糖类,可提高小鼠的痛阈,有 镇痛作用及健胃,驱除消化道积气的作用。甘草可缓解胃及肠管痉挛, 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易激动,失眠,健忘加夜交藤15g,酸枣仁20g,珍珠母25g;便秘加大麻仁15g,腹泻加附子、诃子、苍术各 10g;恶心呕吐加姜汁、竹茹各20g,旋覆花(包)、布香各10g;纳 差加焦三仙各10g;腹痛甚加延胡索、郁金各10g;脾胃虚弱加党参、 山药、白术各12g;脾湿困中加白扁豆、慧葭仁各 20g。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带教单位XXX医院指导老师XXX继承人XXX跟师日期XX年4月7日跟师地点老师诊室随诊(操作)记录: 跟师笔记内容孙凤华,女,47岁

4、。慢性气管炎病史20余年,平时易感冒。 此次以“喘憋10余天,加重伴大便干结5天”前来就诊。现患者喘 憋,咳嗽、咳痰,痰白。舌苔白腻,脉滑。老师拟方如下:苏子、莱 藤子、白芥子、白果、百部、紫苑、杏仁、厚朴、枳壳、桔梗、地龙、 黄茂、防风、当归、肉灰蓉、丹参、乌梅、甘草。体会:此患者为中年女性,却病久中虚,运化失常,每致停食 生湿,湿聚成痰,痰涌气滞,肺失肃降,故见咳嗽喘逆,痰多胸闷, 食少脱痞等症。老师此次所拟方剂,既有二子养亲汤、又有玉屏风散。 三子养亲汤可降气快膈,化痰消食。玉屏风散益气以固表,预防感冒。 而加用“肉灰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乌梅、杏仁等配伍可用于肺 虚久咳。诸药合用,诸

5、症乃消。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带教单位XXX医院指导老师XXX继承人XXX跟师日期XX年4月10日跟师地点老师诊室随诊(操作)记录: 跟师笔记内容赵文军,男,40岁。喘憋、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7天。咳白痰,痰少而粘,不易咳出。舌苔黄腻,脉滑数。方拟定喘汤加减,处方如下:炙麻黄、杏仁、紫苑、款冬花、桔梗、厚朴、百部、枇杷、川贝母、地龙、苏子、白果、乌梅、甘草。体会:老师此次选用的是定喘汤加减,宣肺降气,祛痰平喘。而 其中麻黄炙用,平喘效佳,与杏仁、甘草三药配伍即为三拗汤,可增 强平喘功效。老师还选用了地龙,本品能扩张支气管而有良好的平喘 作用。对支气管哮喘以肺热型较为适宜。可研末单用,或配伍麻黄、

6、 杏仁、石膏等药应用。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带教单位XXX医院指导老师XXX继承人XXX跟师日期XX年4月14日跟师地点老师诊室随诊(操作)记录: 跟师笔记内容穆春霞,女,30岁。以“两胁肋疼痛数日”就诊,平时怕凉,有 时伴左侧腹痛、心烦、急躁易怒。食少乏力,舌质偏暗,苔薄白,脉 弦而虚。处方如下:当归、芍药、柴胡、云苓、炒白术、干姜、薄荷、 香附、木香、沙参、麦冬、甘草,日一剂。老师分析:该病人四诊合参,当拟诊为祖国医学“胁痛”之范畴。 而胁痛为临床常见病,主要证型有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湿热蕴结、 肝阴不足等,病位在肝胆,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 疏泄不利,不通则痛,或肝阴不足,络脉失

7、养,不荣则痛。以辨外感、 内伤,在气、在血和辨虚、实为辨证要点。胁痛的治疔着眼于肝胆, 分虚实而治。实证宜埋气、活血通络、清热祛湿;虚证宜滋阴养血柔 肝。临床上还应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以及肝胆疏泄不利的基本病机,在各证中适当配伍疏肝利胆,理气通络之品。但应 注意,对于香燥理气之晶,不宜过量服用。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带教单位XXX医院指导老师XXX继承人XXX跟师日期XX年4月18日跟师地点老师诊室随诊(操作)记录: 跟师笔记内容惠仁堂,男,37岁。以“头晕3天”前来就诊。纳差、乏力,眠 差多梦,二便通条。舌苔黄厚,脉弦。测血压160/110mmH骑阴潜阳、 止眩定晕。方拟天麻钩藤饮

8、加减,拟方如下:天麻、钩藤、桅子、黄 苓、生地、柴胡、枸杞、菊花、龙骨、牡蛎、白芷、牛膝、泽泻、陈 皮、半夏、当归、炙甘草。老师分析:此患者为祖国医学“眩晕”之范畴,眩晕的辨证要点: 1.辨脏腑眩晕病位虽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 切。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均可导致肝阳上亢,其眩晕兼见头胀痛, 面潮红等症状。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眩晕兼有纳呆,乏力,面色觥白 等;脾失健运,痰湿中阻,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重,耳鸣等;肾 精不足之眩晕,多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2 .辨虚实眩晕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一般新病多实,久 病多虚,体壮者多实,体弱者多虚,呕恶、面赤、头胀痛者多实,体

9、倦乏力、耳鸣如蝉者多虚;发作期多实,缓解期多虚。病久常虚中夹 实,虚实夹杂。3 .辨体质面白而肥多为气虚多痰,面黑而瘦多为血虚有火。4 .辨标本眩晕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 其中阴虚多见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气血不足则见神疲倦怠,面色不华,爪甲不荣,纳差食少,舌淡嫩, 脉细弱。标实又有风性主动,火性上炎,痰性粘滞,瘀性留著之不同, 要注意辨别。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带教单位XXX医院指导老师XXX继承人XXX跟师日期XX年4月21日跟师地点老师诊室随诊(操作)记录: 跟师笔记内容王广亮,男,57岁。以“头晕4天”前来就诊。伴有颈部不适感,转头即晕。

10、纳可、眠差,二便通条。舌苔黄厚,脉弦。测血压 180/100mmHg.滋阴潜阳、止眩定晕。方拟天麻钩藤饮加减,拟方如 下:天麻、钩藤、杜仲、桅子、黄苓、石决明、龙骨、牡蛎、牛膝、 寄生、菊花、川茸、泽泻、炙甘草。老师分析此方临床应用: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黄 苓、桅子清肝泻火;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若见阴虚较盛,舌红少苔,脉弦 细数较为明显者,可选生地、麦冬、玄参、何首乌、生白芍等滋补肝 肾之阴。若肝阳化火,肝火亢盛,表现为眩晕、头痛较甚,耳鸣、耳 聋暴作,目赤,口苦,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可选用龙胆草、丹皮、 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泻火。

11、便秘者可选加大黄、芒硝或当归龙荟丸以 通腑泄热。眩晕剧烈,呕恶,手足麻木或肌肉困动者,有肝阳化风之 势,尤其对中年以上者要注意是否有引发中风病的可能,应及时治疗,可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等镇肝熄风,必要时可加羚羊角以增强 清热熄风之力。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带教单位XXX医院指导老师XXX继承人XXX跟师日期XX年4月25日跟师地点老师诊室随诊(操作)记录: 跟师笔记内容段士梅,女,27岁。以“纳呆、打饱嗝3天,脱腹胀痛,暧腐 吞酸,不思饮食,大便稀,小便无异常。舌苔厚腻,脉滑。平胃散加 味,处方如下:苍术、厚朴、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神曲、焦山 楂、鸡内金、元胡、公英、炒麦芽、炙甘草。老师分析

12、:平胃散功专燥湿和胃,为治疗脾胃不和的基本方剂。 许多调理脾胃的方剂,都是在此基础上扩充而来。如本方加麦芽、炒 神曲,名“加味平胃散”,治宿食不化,暖腐吞酸,不思饮食。若大 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以通下导滞。本方加人参、茯苓,名“参 苓平胃散”,治脾虚食滞,大便不实者;加黄连、木香,名“香连平胃 散”,治食积化热,腹痛泄泻者。局方还有“不换金正气散”,也 是由本方加布香、半夏而成,治感冒四时不正之气,头痛发热,呕吐 泄泻者。本方合二陈汤名“平陈汤”,治脾胃不和,湿痰停阻,胸膈 痞闷,不思饮食者。本方合五苓散煎服,名“胃苓汤”,治饮食停积, 脾胃不和,浮肿泄泻者。本方与小柴胡汤合方,名“柴平汤

13、”,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治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 者。“平陈散”,是本方加入祛痰化湿的二陈汤(夏、陈、苓、草)而成。 适用于脾胃运化不食,湿痰内阻,胸膈痞闷,或有呕吐泄泻,症情较 平胃散症为重。“胃苓汤”,是本方加入渗湿利尿的五苓散(茯苓、猪 苓、泽泻、白术、桂枝)而成。适用于停饮夹食,脾胃不和,腹痛泄 泻,小便不利,或有浮肿等症。“柴平汤”,是本方合小柴胡汤而成。 适用于疟疾,脾胃湿盛而脱膈闷胀。“不换金正气散”,又名“布香平 胃散”,是本方加入芳香化浊、燥湿祛痰的布香(9克)、半夏(6克)而 成。适用于感受不正之气,脾胃食滞,腹痛呕吐,舌苔白腻等症。此 外,本方加麦芽(

14、12克)、神曲(9克)叫做“加味平胃散”,功能治疗 脾胃湿滞,宿食不消,吞酸暧腐,不思饮食,如积滞较甚,大便不通 者,可加大黄(6克)、芒硝(9克)。方歌“硝黄麦曲均堪着”,即指此 而言。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带教单位XXX医院指导老师XXX继承人XXX跟师日期XX年4月28日跟师地点老师诊室随诊(操作)记录: 跟师笔记内容刘春英,女,48岁。患者鼻塞、流涕、鼻咽干燥,时有冷热感, 盗汗咳嗽、咳痰。舌红苔白,脉滑。柴胡、黄苓、党参、半夏、芍药、 辛夷、苍耳子、陈皮、沙参、桔梗、炙甘草、款冬花、桂枝、生姜、 大枣。体会:老师以小柴胡汤加味治之。小柴胡汤为治少阳病之主方。 凡邪气侵犯少阳,使少阳经腑同病

15、,可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不舒, 气血津液不行,内外上下不通,诸病生焉。方中药物可分三组:一为 柴胡、黄苓清解少阳经腑之邪热,又能疏利肝胆气机,为和解少阳、 表里之主药;二为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并通过其辛散作用,兼 助柴胡透达经中之邪;三是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调中,既能鼓舞胃 气以助少阳枢转之力,又能补脾胃以杜绝少阳之邪内传之路。诸药共 伍,少阳经腑同治,又旁顾脾胃,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枢机自利 使用小柴胡汤还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本方主要作用在于柴胡,必须 重用。时方妙用说:“方中柴胡一味,少用四钱,多用八钱。” 其剂量以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为宜。二是应用要抓住柴胡汤证的 主证、主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三是本方证或然证较多, 当在辨明主证、主脉的基础上,随证灵活加减。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带教单位XXX医院指导老师XXX继承人XXX跟师日期XX年8月4日跟师地点老师诊室随诊(操作)记录: 跟师笔记内容赵志芳,女,30岁。怀孕40余天,鼻塞、流浊涕5天入院,伴 发热,微恶寒,咽喉肿痛,咳嗽、咳黄痰。纳呆、腹胀,恶心欲吐。 舌苔薄黄,脉浮数。处方如下:柴胡、黄苓、陈皮、半夏、但蚕、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