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4144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A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A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A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A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40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 )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根源于现阶

2、段的客观事物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 B. C D.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据此回答5-7题。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

3、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据此回答题。8.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9.上述两

4、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10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11.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A.

5、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1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其哲学寓意是()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13.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

6、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三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C.神鬼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神鬼观念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14.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看法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5.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

7、心灵。”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44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据此回答1617题。1644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8、17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C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18.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 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 C客观事物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19.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

9、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20.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漏选0分。每题3分)2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A一切从实际,使主观符合客观B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C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D着眼整体,顾全大局22“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

10、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B.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时有时无的C.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23苏州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但通过兴办开发区吸引众多世界著名企业的进入,使苏州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当不了市场的主角,就做一个优秀的配角”,加工工业的发展使苏州实现了无品牌发展的奇迹,跻身全国GDP十强城市之列。苏州的发展战略说明( )A.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 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C.有什么样的

11、认识就有什么样的实践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4对已经实施5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来说,“内蒙古现象”不啻为一个奇迹。所谓“内蒙古现象”,是指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内蒙古依靠政策和自身努力,在区域内迅速形成投资、人才和技术集聚效应,经济迅猛发展,增速名列全国前茅。这说明( )A.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B.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的推动社会进步C.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5在中国首次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中国又开始向太空伸出更为广阔的触角。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多,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项代号为“嫦娥工程

12、”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预计中国首次探月活动将在今后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上述材料体现了( )A.只要愿意做,什么愿望都能实现 B.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第二卷三、非选择题26.(2005年全国九校名模)辨析题: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获得正确认识,尽量避免任何错误。(10分) 27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吗?(8分) 28.(2006年预测)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八十年

13、来,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15分)(1) 说明我们党八十年来每一个理论成果产生的影响所包含的哲理。(2) 从哲学上说明“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因。(3) 在新世纪,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9请同学为自己拟定一个学习计划,以便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并写出你拟定这个计划的哲学依据(12分)参考答案一、1-5 CDBBC 6-10 DAABA 11-15 BBCAC 16-20 DCCDB 二、21ABC 22AD 23ABD 24BD 25BCD三、26.答案“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认识反作用的二重性,是正确的。因此,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获得正确的认识是必要的。由于主客观的限制,人们的认识是具有反复性的,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可能经过实践到认识的一个过程就获得,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