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授导型教学设计(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414155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授导型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授导型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授导型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授导型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授导型教学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授导型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授导型教学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授导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表学科小学数学学校安乐河镇中心小学教师姓名郭敏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计划名称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第二课时学时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内容分析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本单元前几节内容中,学生已经对数格子

2、法、平移重合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学习者分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

3、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施解决措施:先了解,熟记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再进一步学习推导。难点: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教学难

4、点及解决措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施解决措施:多练习,熟记平行四边形的分式。(一 ) 结合生活设疑激发情趣导入(二 ) 组织动手实践多维尝试探究教学设计思路(三 ) 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四 ) 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五 ) 演讲,体验成功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依据的理论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程.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

5、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演示生活中的学生已有单独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查阅资料, 初步平行四边形图。分析筛选的能用模具来展示。介绍平行四边力,并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形的基本情况。教学过程所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猜一猜5 教学课件演示面积的大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结合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和教学程序程学习兴趣, 促进序,作为课堂导学生积极参与入。课堂活动, 教学直观、形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猜想质

6、疑长方形和平通过动手知道做一做行四边形的5引导操作动手操作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关系。长方形和平得出平行四边想一想行四边形的10教学课件演示探究得出结论形面积计算公关系。式。练一练熟悉运用平15教学课件演示运用平行四边熟悉运用平行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行四边形面形面积公式四边形面积公积公式计算式。5教学课件演示发展思维熟悉拓展小结发展思维观察得出结论运用。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特点,我设计如下环节。(一 ) 结合生活设疑激发情趣导入我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7、生活的快乐。在新课开始, 我结合生活实际设疑导入, 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中开始探究活动。上课前,我问孩子们,我们学校有什么变化呢?因为我们学校刚好修建跑道,所以孩子们都会说:正在修建跑道。我说:是啊! 这是我们跑道的其中一块草地,课这草地是什么图形 ?孩子们看图后会说: 长方形。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你是怎样堂想的 ?学生会说: 4 3=12(M2) ,因为长方形面积 = 长宽。根据课件的变化:我先让学生思考后,我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 ?教你是怎样想的 ?学通过学校的变化, 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的思考。 在这样

8、一个浓厚的探究氛围中,就为学生动脑加大了马力, 在学习流新知丰富了情趣。巧妙的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程(二 ) 组织动手实践多维尝试探究图方形转变平行四边形过程, 进一步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我首先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两块地是一样大的。“假设这两块地就是大家手中的学具卡片,你们将怎么办?”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有了困难,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有问题可以到组内交流,讨论。小组学习中,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各自想尽一切办法来证明这两块地是一样大的, 这样不但达到大家参与, 共同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 探究的精神。汇报交流时,找

9、准切入点,突破难点。利用从小组汇报中得来的信息,引导学生确定办法的可行性。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数格子 (学生有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能力 )、重叠卡片对比法,剪割拼补法等等。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宝贵的,因为,这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研究讨论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引导学生分析、 验证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的方法。所以, 在学生汇报出多种答案时,我组织学生分组实践各种办法,并要求说明实践过程,要合情合理。学生在认真、 细致的操作中认知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即: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

10、四边形的高相等,并得出两块地面积相同的答案。这一组实践操作,组织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与高相同的内在联系。 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进行合作探究,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 汇报交流时, 他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自然形成,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充分的准备。(三 )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学生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两个卡片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 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

11、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于是,我组织学生深入推导:利用实践割补法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思考: 利用课件将学生所说的割补法演义一次从而让学生发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求呢?顺势学生就梳理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的文字公式及字母公式s=ah 。公式的顺利推导,都源于上一环节学生的实践操作。这样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到此,我并没停住,让学生根据数据利用公式计算,从而得出面积相等的确切答案,在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四 ) 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

12、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 “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课件 )1 、础练习算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上升练习: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并分别算出他们的面积。3 、发散练习: 手中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 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 )演讲,体验成功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说,说说自己做题的想法以及过程,由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上台进行演讲。2 、学生进行评价并选出“小小演讲家”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