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411988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 (选择题 共5分)一、(共18分,每题分)请将答案填涂于答题卡中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似的一组是 A估计 铁箍 辜负 呱呱而泣 孤注一掷 .拈住 粘贴 谵语 高瞻远瞩 皮开肉绽 C.激战 熬煎 山坳 佶屈聱牙 嗷嗷待哺 D煊赫 倒悬 弓弦 绚丽多彩 轩然大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端睨 结识肤浅 书声琅琅 坐收渔人之利 B.气慨 相形见拙 留连忘返 解铃还需系铃人 C.引证 一暴十寒 再接再厉 曾经沧海难为水 D.缺撼 留芳百世 泄露机密 如坠五里雾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新文化不是横空出世,而是_旧文化

2、中的先进成分。(2)国内仍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加快_民营资本。 (3)让我们在北京和上海_为妈妈的生日祝愿吧。 A.源于起动 一起B.源于 启动 一齐 C.缘于 起动 一齐 D.缘于 启动 一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对的的一句是 A大自然的神秀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绘的,只有设身处地的看一看,才干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B下车伊始的老杨不顾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倦,没顾上回家看看,就兴冲冲的带着新菜种一头钻到责任田里去了。C.鲁迅是一种赤子,大地与人民的赤子仅此一点,就与当时形形色色的作家、学者、名流拉开了距离。D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那紫色较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很

3、不觉得然。、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速磁浮列车运营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运用电磁力来实现的。.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人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当今社会生活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短期行为,它扰乱了市场秩序,减少了经济运营效率,使公司难以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D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当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6、下列标点使用对的的一项是A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如何一种妄想呀,站在水

4、边,望到那边居然觉得有些远呢!.田华同志说,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不懂得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你是腰痛呢,还是腿痛?”妈妈关切地问。“没事儿。”女儿接着说:“妈妈不用紧张!”.由于作者回延安,(贺敬之同志9年到延安,19年投奔华北干革命,196年重回延安访问学习。)心情格外激动。二、(1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71题。 文化,特别是对一种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种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重要看她与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

5、是要看:(1)这个文化与否尚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构造与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与否还活在人们体现核心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种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与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固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种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浮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变化,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种本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

6、探讨一下中国老式文化,一方面,目前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队的方式、以自己所有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队,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队,目前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另一方面,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构造。目前这个构造日益衰退,几近消灭。第三,儒家文化,同步涉及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老式文化中的独特语言与否还活在人们体现核心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状况似乎是:尽管尚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

7、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批示出这样一种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老式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并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劫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此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状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

8、题,目前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7、对“判断一种文化与否还存在的具体标志”的表述,不对的的一项是A.文化传人存在与否 B最基本的社会构造存在与否 C.基本价值取向发挥作用与否 独特语言存在与否、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对的的一项是 A真正的儒者团队,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队,目前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灭。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独特语言在人们体现核心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9、对“目前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对的的

9、一项是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老式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老式,就是保持民族的独立,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急切感。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老式文化将来走向的一种困惑。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如下推断不对的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目前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浮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B.一场反文化劫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

10、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C.将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以中华老式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老式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三、(15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古文,完毕111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敢直言,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季

11、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井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滕公曰:“季布为项羽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因此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沉着为上言邪?” 汝阴侯滕公乃许曰:“诺。”待间,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

12、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动摇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觉得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端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大史公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覆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

13、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史记季布列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购:悬赏征求。B.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嫚:辱骂。C.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 誉:赞美。D身覆军搴旗者数矣 搴:拔取。、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似的一组是ABCD季布为项羽用,职耳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且以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作师说以贻之故受辱而不羞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体现季布“重其死”和“敢直言

14、”的一组是ABCD季布匿濮阳周氏项藉使将兵,数窘汉王周氏曰季布许之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乃髡钳之朱家所卖之樊哙可斩也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对的的一项是A在楚汉争雄之际,季布始终追随西楚霸王项羽,并曾带领军队多次围困汉王刘邦,致使刘邦怀恨在心。B刘邦夺取政权后,出重金悬赏捉拿季布,季布为了保住性命听从濮阳周氏的计谋,忍辱为奴被卖到鲁国的朱家。C.孝惠帝时,匈奴单于来信惹怒吕后,樊哙等诸将阿附吕后心意,纷纷祈求带兵出战,只有季布直言利害,终使吕后再不提攻打匈奴的事。D.季布做河东太守时.曾被孝文帝召回京城,可是等了一种月,也没有得到新的任命。季布就大胆进言,指出皇上的过错,使文帝感到羞愧。、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司马迁一段话的结识,不对的的一项是赞同“自负其才,忍辱而不羞”的做法,季布遭逢刑戮能忍辱为奴,这是由于她还没有充足施展自己的才干和抱负。B强调“贤者诚重其死”,这也正是作者甘受宫刑,忍辱重死,以撰写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的精神支柱和自我写照。C作者觉得,世俗人们自杀轻生的行为,并不表白她们有什么勇气,而只是她们觉得没有出路和但愿罢了。D太史公在评价季布能屈能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