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第四阶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41187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第四阶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课(第四阶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课(第四阶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说课(第四阶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课(第四阶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第四阶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模板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能够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下是说课模板,仅供参考。基本信息学科初中数学年级七年级教学形式新课教师刘小兰单位中江县御河中学校课题名称因式分解教材版本浙教版数学说课记录说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因式分解。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分解、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分式、解方程及代数式的恒等变

2、形作铺垫。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所处地位因式分解就整个数学而言,它是打开整个代数宝库的一把钥匙。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发展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此,根据本节内容所处的地位,我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类比、化归、概括等能力;通过对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的理解,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成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理由是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灵魂。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理由是学生由整式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在前面学了较长时间的整式乘法,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说教法围绕教学的主题和对以往教学的改进创新。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我采用启发式、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说学法在教师的启发下,让

4、学生成为行为主体。正如新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以下六个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观察分析,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强化训练,掌握新知;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具体过程设计如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1、我先出示几个整式乘法的练习,让学生做。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把上述等式逆过来看一看还成立吗? 设计意图:安排以上练习:一是复习整式的乘法,激活学生原有整式乘法的认知结构,满足“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理。二是为本节课目标的达成作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因式分解。第二环节:观察分析,探究新知2、再

5、让学生练习:当a=101,b=99时,求a2-b2的值.教师巡视,并代表性地抽取两名学生板演,给出两种解法。设计意图:安排这一过程是想利用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把a2-b2化为整式积的形式,会给计算带来简便,顺应了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出。3、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将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发教学高潮,是学生知识及能力获得发展的有效动力。故在教因式分解概念时,我设计以下两个问题:(1) 你能尝试把a2b2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吗?并与小学所学的因数分解作比较。(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因式分解的定义。一个多项式几个整式+积因式分解4、教师板书板书

6、:师生归纳要注意的问题:(1)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而言的一种变形;(2)因式分解的结果仍是整式;(3)因式分解的结果必是一个积;(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相反。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第三环节:师生互动,运用新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我特设三个例题,这几个题目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设计意图:通过例1、例2罗列一些似是而非、容易产生错误的对象让学生辨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关系。促使他们认识概念的本质、确定概念的外延,从而形

7、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例3体会用分解因式解决相关问题的简捷性。第四环节:强化训练,掌握新知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适当的巩固性,应用性练习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所必不可少的。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及时安排学生完成两个练习。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练习让学生学会辨析因式分解这种变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为下一节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打基础;同时又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第五环节:整理知识,形成结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为一种能力,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在作业上我布置了看书、作业本、思考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说板书设计择其重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时展现说其他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