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40788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二、教材分析:新编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三、教学目标: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2、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四、方法和措施: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并付诸课堂实践。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

3、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9、安排二三次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采集、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究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五、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

4、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对必修一与必修二的教材处理是:(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表达交流”知识点地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每一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

5、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如名著导读中的论语巴黎圣母院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

6、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

7、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高老头威尼期商人水浒传谈美等中外名著及美学论著。六、教学进度安排:_周:必修一一单元写人事汉字简介。_周:必修一二单元写景论语导读。_周:必修一三单元写人对联简介。_周:必修一四单元写事新词语与流行文化简介。_周:朗读

8、比赛大卫科波菲尔导读。_周:期中复习知识梳理期中考试。_周:必修二一单元描写成语简介。_周:必修二二单元抒情修辞简介。_周:必修二三单元选取记叙角度家导读。_周:必修二四单元虚构姓氏简介。2023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必修两本教材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必修两本教材,小说单元的教学主要注意把

9、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散文教学重点是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现技巧;文言传记阅读在于强化字词句的积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诗词鉴赏重点在于掌握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科普文章教学重点是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概括科普文章的论点,体会语言风格准确、严密而又不乏情趣。文言教学之积累是重点难点三、情况分析、教材分析高一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主要是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写作要求也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

10、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我本学期带高一(0)(_)两个班,各_人。学生语文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四、具体措施、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3、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提出朗读要求;课前开设三分钟候课或小演讲等活动。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下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大量阅读报纸

11、、杂志、名著、网络上各类有益内容,每周阅读五千字量以上的课外书,摘记佳作精彩片断内容不少于五百字,坚持写周记随笔,坚持美文鉴赏(旁批、尾批,组员跟帖),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视野。必读书目论语三字经选读书目望舒草志摩的诗唐诗三百首宋词选推荐报纸青年报青年文摘文学报杂文报人民日报中学生知识报等除此还包括初、高中课文背诵篇目识记,课外诗词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文史常识的积累;语音、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班级、小组经常进行古诗文背默、精美文章、练字书法比赛。5、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6、写作教学作文训练以随笔和大作文两种形式为主,写作内容有任务性和随意发挥相结合,主要训练记叙文,散文,倡导抒写真情实感。大作文_月一次统一命题,统一批改,以期提高效率。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主,适当加以必要的写作指导。结合湖南高考实际,顺应写作变化,适当借鉴和吸收新的技巧和做法,让学生尽情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每月进行四次作文训练,两次为学生自己练笔,两次为正式限时作文,老师认真批阅,或师生共同批阅。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