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403805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这段文字选自_。2解释下面的词语。恭:_通:_练囊:_3翻译“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个句子。_4车胤买不起灯油读书,他想到了什么方法?你有什么感受?_2.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_。()A.三字经B.山海经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ynB.yn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

2、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C.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D.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B.溺而/不返,故/为精卫C.常衔/西山/之木石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3. 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尝曾经。戏玩耍,嬉戏。邪疑问词,相当于“啊”。譬如好比

3、,就好像。瞳子瞳孔。1照样子,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徐孺子年九岁。(年纪)尝月下戏。(_) 人眼中有瞳子。(_)2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_3阅读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徐孺子认为月亮很干净,所以明亮。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4.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溺:_故:_2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_,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_。(用原文回答)3大海十分辽阔,精卫却坚定地衔树枝和石子来填塞大海。这表现了精卫()A.做事自不量力,十分愚蠢。B.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C.做事不

4、经过仔细思考就开始行动。4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时,我们会赞扬这是精卫填海的精神?()A.小豆豆在围棋比赛中输给了对手,她坚持刻苦练习,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获得冠军。B.马小虎总是丢三落四,这个毛病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四年级。C.林雯雯每年春节都和家人一起挂红灯笼,贴春联。5. 课外类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chng chn)物以载之,则校(xio jio)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三国志(注释)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群下:部下,下属。校:比较。太祖:曹操,即

5、曹冲之父。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了。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时孙权曾致巨象”这句话中“致”的意思是( )A.送给。B.到来。C.精密。3文中哪句话赞美了曹冲虽年幼却聪明过人?用“”画出相关语句。4曹冲想出来的称象的好办法是什么?请你将其描述出来。_5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呢?_6. 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析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面的字词。(1)尝:_ (2)竞走:_(3)唯:_ (4)信然:_2翻译下面的句子。(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

6、必苦李。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你认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_7.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少女:_故:_2用自己的话说说“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_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精卫?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理由。_4本学期学习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如尝百草的_,开天地的_。课外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_。(任写一个即可)8.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

7、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史记)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发尽白,蚤死_(2)今也则亡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孔子哭之恸_ (2)门人益亲_(3)弟子孰为好学_ (4)不贰过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迁怒,不贰过。_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_9.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焉。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2按原文内容填空。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胤恭勤不倦。(_)(2)家贫不常得油。(_)4文中车胤具有_、_的精神品质。5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孔子是我国春秋时

8、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 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 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 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 他。”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

9、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 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 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1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到尊重的原因吗?请写在下面。_2动动脑筋,说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_3颜

10、回、子贡、子路、子张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孔子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孔子学习呢?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_11.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2这个故事与“夸父追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_3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_12. 阅读理解。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