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学案(I)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40339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学案(I)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学案(I)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学案(I)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学案(I)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学案(I)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学案(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学案(I)(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与经济制度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4(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一,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即“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第二,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即“消费调节生产”)第三,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即“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社会再生产的环节及及关系(a)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这样相

2、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和;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3、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依据、意义(d)(1)依据:即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a、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b、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原因:略、集中力量进行,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2)意义:即怎样发展生产力?(四要素:路线、人才、技术、制度)a、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要求。b、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国家的一定要坚持,坚持。大力发展,就必须通过改革,调整,调整。例1、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

3、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增加“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因为()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拉动经济增长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例2、没有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主要表明()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例3、据调查,目前我国至少有8%的新迁住户要装修居室,家庭居室装修业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家庭居室装修业的兴起说明()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扩大内需B超前消费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生存资料消费是居民最基本的消费D新的消费热点

4、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4、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是()A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B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b)(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a、根本原因:。b、具体原因: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是生产力的主体,必须坚持,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必须坚持。、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有利

5、于,有利于。注:“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实现形式(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包括、。(2)公有制的地位: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第二,。(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股份制。a、股份制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作用主要在于以股份形式筹集资本。b、为什么选择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第一,股份制具有其他经营形式不可比拟的优点:亦即公司制的优点。第二,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重要意义: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可以扩大公有资本的范围

6、,增强公有制的作用。3、国有、集体、混合所有制、个体、私营、外资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1)国有经济的含义和地位:a、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相适应。b、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掌握着,在国民经济中起作用,这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第一,控制什么?即体现在控制、控制、控制的能力上。第二,怎样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地位。(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3)非公有制经济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7、度,适合,符合。它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例、某市XX年各类经济成分在GDP中所占比重国有和国有控股集体经济个体和私营外贸经济36%27%26%2%上表说明该市所有制结构是()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以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例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我们应当这样来理解()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普通竞争行业,国有经济逐步退出控制力表现在国有经济越多越好对于那些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重点

8、企业,国有经济不一定要保持100%的股份ABD例7、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意味着()A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丧失B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公有制经济起补充作用D我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例8、在我国,之所以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非公有制经济的消极作用已经消除非公有制经济能过渡为公有制经济D公有制经济能加快生产力发展经济生活第企业和劳动者复习学案(一)公司的经营、公司的含义和组织机构公司是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A:股东大会和董事会B:总经理:监事会2

9、、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1)我国的法定公司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注:国有独资公司是一种特殊的有限责任公司。(2)二者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是否发行股票。(3)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制具有、和等优点。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转变增长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兼并与破产,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素质等。4、企业兼并、破产的作用(1)公司经营不善企业的兼并和破产(2)公司兼并、强强联合、破产含义作用兼并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

10、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联合主要是大企业的联合。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破产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和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结论:它们都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观规律作用之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作用在于: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对于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对于劳动者,促使其提高素质,维护其长远利益。例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企业都是企业法人B公司就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

11、都是企业D公司就是有限责任公司例10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A是国有企业B独立承担债务责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D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例11判断一个股份制公司所有制的性质是否具有公有性,关键是看它是否()A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B壮大了国有经济的力量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由社会主义国家和集体控股例12右边漫画难博芳心给我们的启示是()A在市场经济条下,诚信与欺诈是不可分离的B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必须把树立全民信用意识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D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例13在市场经济条下,企业的兼并、破产是()A改善经营需要B市场竞

12、争的必然结果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D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需要(二)新时代的劳动者、劳动的含义和作用2、就业的意义和我国就业问题突出的原因3、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当前,我国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1)为什么要扩大就业?a、根本原因:劳动创造文明。b、就业的重要意义(重要性):第一,对社会生产的作用:是民生之本;提高,生产。第二,对劳动者的意义:使不断再生产;促进。、我国就业问题突出的原因(必要性):大,不高,不完善。(2)如何扩大就业?a、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b、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d、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4、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居于主人翁地位,这一主人翁地位就体现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表现:a、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b、自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