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401910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教案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教学案编写人 王洪光 单位 平邑兴蒙学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掌握中国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出现的失误。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及失误,并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增强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责任感与自觉性。重点整合重点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强化记忆,及时反馈。难点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在课堂内实现强化记忆和知识运用的有机结合。【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

2、情境引入1、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2、看第二单元目录级单元彩页,想一想,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方案一:欣赏歌曲,由教师借歌曲引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而导入。方案二:引导学生看单元目录并思考回答问题,由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直接导入。自主温故目标思考题: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取得的成就及意义?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机构、内容及意义?3、三大改造的方式、成果、意义?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其表现与危害是什么?1、教师出示复习思考题,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教材,思考并解答问题。2、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反馈并及时解决学生自主温故中所遇到的疑难。3、学生完成自学后,教师指导

3、学生小组内统一答案,鼓励学生相互间质疑释疑。4、教师抽查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合作交流展示提高1、问题讨论: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考资源网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2)中考资源网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中考资源网(3)中考资源网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中考资源网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会强调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贯彻在

4、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归纳为四个字“多、快、好、省”。有些人害了右倾保守的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在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1958年6月21日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请回答:(1)材料一中“大会”是指党的哪次代表大会?用一句话概括这次会议的历史影响。(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哪一点上?材料二

5、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着什么问题?(至少罗列二点。)3、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探究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中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月15日,20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材料二:“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为生产1070万吨钢,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奋战在荒野,白天一片人,黑夜一片火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

6、?(2)材料一中反映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得如何?如何评价? (3)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情况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现现象? (4)当时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这种现象?它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1、教师出示训练题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后展示。教师及时评析。教师最后出示答案,强调答题方法与技巧。参考答案:(1)中考资源网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考资源网;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2)中考资源网“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3)中考资源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制定

7、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 2、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内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进行方法指导。最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并让学生总结审题答题经验。参考答案:(1)中考资源网中共八大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2)中考资源网材料一“稳步前进”,材料二追求“高速度”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对国情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3、教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小组合作写出答案。各组展示后,教师出示参考答案,指导学生总结得失,特别是教师要针对第二问进行讲

8、解,指导学生审题与答题的方法与技巧。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2)1956年元旦北京工商业者提出申请,1月15日北京各行业就实现了公私合营,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完成了公私合营。由此可见,这一工作进行得过粗、过快、过急。(3)大跃进时期;瞎指挥、浮夸风、高指标。(4)由于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认识不清,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反思完善1、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及疑问。2、教师指导学生编制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一五计划文化大革命三大改造人民公

9、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建设成就失误3、教师强调本单元知识在历年中考中的地位及命题方向:本单元中考考查多以选择和材料题为主。考查的重点为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 达标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首次实现城乡选举的“同票同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 )A1949年 B1953年C1954年 D1956年2、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

10、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3、“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C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4、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A B C D5、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

11、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与上述史实相匹配的评价结论是(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造反派之间的夺权狂潮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属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也还得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材料二:1958难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请回答:(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参考答案:一、单选:1.C 2.C 3.C 4.C 5.A 二、(1)进行土地改革;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