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40053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藏族传统舞蹈牦牛舞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天性豪放,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藏族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初,以松赞干布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并和中原建立了密切关系。青海藏族的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牦牛舞就是其中之一。牦牛舞是藏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和汉族的狮子舞有些相像。牦牛也是由演员套上服装扮演的。表演时一般须要五个人。一个人扮演牧民,另外四个人扮演牦牛。首先是扮演牧人的演员登场。边跳舞边朗诵一些诗歌。诗歌的内容不一,包括祈祷丰收、祝福和平之类的。之后,由演员扮演的牦牛会上场,牦牛由两个演员扮演。一黑一白两头牦牛。关于白牦牛和黑牦牛的象征意义,

2、说法不一,有的说白牦牛象征前藏地区,黑牦牛象征后藏地区;有的说白牦牛象征和顺和和善,黑牦牛象征威猛和彪捍。最终,牧人会在牦牛的角上套上哈达,表演也就结束了。(一)藏族民舞的分类及其特征青海藏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从歌舞的形式进行划分,基本上可分为;民间歌舞;与;宗教舞蹈;两大类。也可细分为;谐;、;卓; ;热巴;和;羌姆;等类。凡以歌舞为主的集体自娱性圆圈舞蹈,一般被泛称为;谐;而在圆圈歌舞中,具有较强表演性的集体舞,则被人们一般泛称为;卓;。此外,在具有表演性的;卓;中,常常可以看到以各种;鼓;作为舞具进行的舞蹈。谐是为人们熟识的藏族舞蹈弦子。这种民间自娱性舞蹈,舞姿最富魅力和潇洒,还要数巴塘

3、地区的弦子。因此,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弦子,便加入了地名为;巴塘;。巴塘弦子的舞姿圆润、狂放而流畅。在音量不大,但清楚、宛转的琴声下,舞队忽而聚集忽而散开,忽而跟随着领舞绕行,好像游龙摆尾,忽而又成圆圈扬袖旋转,犹如白莲初绽。此外,由拖步、晃袖、点步转身及模拟孔雀等姿态动作的穿插、组合下,使整个舞蹈语汇丰富、姿态潇洒。卓被藏族一般泛指为;表演性的圆圈歌舞;。而其中不少;卓;中,都有不同;鼓舞;的表演。藏族自古认为,;鼓;能给人带来祥瑞与快乐,是求得神灵祝愿所不行或缺的器具,而在一些祭祀和节日舞蹈中,必需要进行击鼓作舞的表演。热巴卓和热巴都属于;卓;中的表演性民间舞蹈。除藏族之外,不少人难以辨别二者

4、间的相互关系。热巴是指过去流浪艺人卖艺为生,所表演的杂艺歌舞节目。;热巴;一词,意为;流浪艺人;、也是人们对其表演形式的称谓。过去,一些生活困难的舞蹈能手,常以本家族为主、或自由结合组成演出班子,并由一名老艺人作领班,到各地流淌演出。由于他们要以此为生,表演带有卖艺的性质,所以经过不断地演出,每个艺人都有较高的表演水平和专长。其中包含;民间歌舞;、;铃鼓舞;和有肯定情节的;杂曲表演;三部分,其舞种也同样流传在青海广阔的藏区。羌姆是藏族寺院的舞蹈,每逢重大宗教节日,喇嘛寺都要实行;跳神;活动。在唢呐、蟒筒、长号、鼓钹齐鸣之中,表演者头戴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装扮成众神列队绕场一周,揭开序幕。然后

5、接连表演凶神舞、骷髅舞、牛神舞、鹿神舞、喜乐神舞和护法神舞等,每段舞蹈都有肯定的宗教内容。青海藏族舞蹈作为舞台表演的民间艺术,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和坚韧的生命力。在青海广阔藏区,人们每当听到他们熟识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不由自主产生兴奋心情,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藏族民间舞蹈有其共性的审美特征,如在表演过程中那如同雄鹰展翅,更像神鸟翱翔的舞姿使人心旷神怡;那松胯、弓腰、曲背等常见的基本动作,以及在高潮时高呼;哦呀;(好啊),随即相互扶腰,齐跳骑令皆模的舞蹈,两脚交换作,低跨腿快踢出;的动作,以抒发欢快的心情和美妙的愿望。形成了融合农、牧、宗教三者为一体的藏族民间舞

6、蹈的风格特点和高原农牧文化的舞蹈形式。它与高原生存环境中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有亲密关系。从舞蹈角度来看,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改变。;颤、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分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它具有劳动生活形成的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带有艺术性的创建。如锅庄舞者腰部多合着节奏,规律地起伏抖动,膝部松弛和腰、胯动作的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动律,给人安详和谐的美感。但是由于人们居住的地理气候差异、语言差异、服饰差异、宗教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

7、蹈;有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卡尔歌舞;也有专为宗教仪式服务的羌姆舞,以及众多门派的藏戏舞蹈。这些舞种虽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在服饰方面除宽、肥、瘦及色调的区分外,样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们以圆圈舞为主的跳法也很相像。因此,相像或相近的身韵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学特征的;根;,是相对稳定的审美感受的共同反映。(二)藏族民舞的表演风格藏族舞蹈特别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协作及统一运用。如;热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谐;、贡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特别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

8、雄狮;威猛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动作则含蓄高雅,给人以健康和美丽的感觉。与此同时,;果卓;、;果谐;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动作稍向前俯,这不是表现背东西的舞蹈,这一现象除了与服装的肥厚、装饰物等有关外,从舞蹈学角度分析,向前微俯与动作的大小、强弱、凹凸对比等关系亲密。此外,气息的运用也是藏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藏族民间舞蹈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呼吸方法协调一样,最终达到艺术之升华。藏族民间舞蹈表现感情之奔放、含蓄、热忱、镇静,以及节奏之明快、缓慢,都是通过气息的运用带膝部的屈

9、伸和步法,并贯注全身,构成舞姿造型的流淌和持续性。藏传佛教在祭祀礼仪中,采纳头戴各种神祗面具,汲取大量藏族民间舞蹈成份而编排的程式性舞段,成为宗教本身和藏民用来驱鬼求神、造福来世、宣扬佛法天命、解说因果关系和表演佛经故事等的宗教舞蹈。这种祭祀舞蹈,被后来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所采纳,称其为羌姆。羌姆中的舞蹈,包括民间;鸟冠虎带击鼓;的大型;巫舞;。舞蹈多由;拟兽舞;和;法器舞;混杂而成。表演时,没有歌颂,气氛庄重、肃穆,具有很大的威慑力,青海地区又称作;跳欠;。每逢释迦牟尼的诞辰、藏历新年以及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节日,青海各大藏传佛教寺院,如塔尔寺、隆务寺等,都要实行盛大的羌姆活动。随着唢呐、法号、

10、螺号、鼓钹等奏出的嘹亮而庄重的乐曲。担当羌姆表演的老少喇嘛们,头戴各种神、兽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根据神位的凹凸依次出场。在震撼人心的祭祀乐曲伴奏下,这些;鸟冠虎带;的诸神一边接受着信徒们的伏地磕拜,一边列队环绕寺院表演场地,扬手、提足地旋转前进,以此作为整个羌姆活动的序幕。紧接着一组组具有专题宗教内容的神舞蹈,如突出显示神灵无上威力的;法神舞;、;凶神舞;、;金刚神舞;,表现地狱中小精灵们相互玩耍、游戏的;骷髅舞;,为人间带来福禄的;鹿神舞;,以及表演佛经中;舍身饲虎;、;因果报应;等佛经故事的舞段,令人目不暇接。在这诸多的神兽舞蹈中,要数;骷髅舞;和;鹿神舞;最为活泼可爱、舞蹈性最强,也最

11、受观众的宠爱。虽然这两个舞蹈也是宗教舞蹈,但却丝毫没有宗教桎梏下的肃穆、阴森感。为了活跃气氛,在连续的节目间隙,时而还插入由僧侣们进行摔跤、角斗等表演兼竞赛的活动来消遣民众。有不少人认为目前的藏族民间舞太守旧,没有突破人旧模式了,很多已经加以改进的具有所谓;现代意识;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我们的确看不到新意,有的只是一些形式上、表达上的创新,脱离了现代的审美要求。因此,若要在原有的舞蹈上有所突破,就要加强其时代感,保持其簇新活力。那我们可以试想假如过分强调;原生态;会不会太过于保守,反而阻碍了它的发展呢?而又有一部分的人会说了:但你能说酥油飘香它不;原生态;吗?是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原生态;并非

12、将最原始的东西放到舞台上面,民间的原生态舞蹈,始终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可挖掘性,而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总之,藏族传统民舞是藏族劳动人民才智的文化结晶。因而,藏族传统民舞如同雪山深处一朵鲜为人知的圣洁高雅的雪莲花。民间舞蹈具有奔放、热忱、粗犷、刚健的性格特征,内容极其丰富。因此,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创新藏族传统民舞,使之发扬广阔。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