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问题导学四种课堂教学模式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39275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大问题导学四种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大问题导学四种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大问题导学四种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大问题导学四种课堂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大问题导学四种课堂教学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大问题导学四种课堂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大问题导学四种课堂教学模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引领学生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种教学模式 “以大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是指根据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经验以及学习困惑点,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课程关系、问题引导、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处理,提出质量高、外延大、问域宽、数量精和挑战性强的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其突出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现结合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

2、如下四种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所总结出的四种教学模式与动感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差别不大,可以灵活共用。一、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新授课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包括“复习铺垫、问题导航、探究学习、巩固应用、归纳总结”五个环节。教学环节、流程、活动和时间分配如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复习铺垫出示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问题让学生解决,激活学生学习经验,建立新旧知识的关系,为学生新知学习搭桥铺路。解决老师提出的旧知问题,为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作准备。约3分钟问题导航1出示课题。2提出导向性大问题并板书(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课本中的问题)

3、,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目标、任务。3培养学生提问意识与能力。看课题提问题,或看教师呈现的问题,或看课本中的问题,明确学习方向、目标、任务,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约2分钟探究学习1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大问题,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和依据课本内容自主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学习精神和习惯。2组织和引导学生展示汇报、欣赏评析、质疑释疑(教师作适时追问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展示汇报能力、表现力及质疑释疑的能力。3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1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和课本内

4、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初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学习兴趣并养成习惯。2展示汇报、欣赏评析、质疑释疑,提高展示汇报能力、表现力及解决遇难问题的能力。3归纳小结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要注意的问题等,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约18分钟巩固应用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问题让学生解决并展示讲评,巩固新学的知识和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解决问题并展示点评,巩固新学的知识和方法,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约14分钟归纳总结以大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新

5、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获得学习活动经验,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约3分钟例案1: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苞桥小学 韦华英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8-29页例1、例2教学目标1. 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 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3.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重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方法以大问题导学法导学过程导学流程导(教师)学(学生)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

6、的名称,其实它们都有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平面图形”。 以长方形为例,问题:你能说说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吗?长方形的对边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图形和这些图形不同,(出示长方体),不同在哪里? 这个图形叫做 1.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说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平说一说对边相等的关系。2.观察长方体,发现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初步感观立体图形的样子。问题导航1. 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或看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学习方向。探究学习1. 布置自主学习。每组发两个长方体模型和学习资料。2. 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3. 展示汇报。 教师适时追问:(1)哪些是面?6个面分别

7、在哪里?你能边用手指出边说吗?(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都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哪一个不是? 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说出6个面。 (3)8个顶点分别在哪里?(点拔:三条棱相交点) (4)哪些叫做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4. 认识长、宽、高 自学第2页内容,回答问题: (1)这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哪几组?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为了区分,我们给它们起名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出示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在哪里? (5)把刚才的图立起来,这个呢? 明确:一般来说,长方体的底面比较长的棱叫做“长”,比较短的叫做“宽”,

8、与底面垂直的这条叫做“高”。 1.通过观察长方体结合学习资料第1页的内容,完成导学题 。 2.学生互相交流成果。3.学生汇报:“长方体有_个面”,用手指出前、后、左、右、上、下,6个面。“每个面的形状都是_”。举例说明也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情况。“完全相同的面有_和_,_和_,_和_”。“长方体有8个顶点”,用手指出8个顶点分别在哪里。“长方体_条棱”,用手指出12条棱。“_棱的长度相等”。运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关系说一说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动手量一量,用厘米作单位。(不够整厘米数的四舍五入成整数)通过长度不同,把12条棱进行分组。观察实物,体会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明确长、宽、高的概

9、念。上台用手指出来,直观感受长、宽、高的位置。进一步明确长、宽、高的关系。巩固应用一. 判断:1. 长方体是都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2. 长方体中最长的棱叫做“长”。( )3. 特殊情况下,长方体有8条棱长度相等。( )二. 说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图略)三. 解决问题: 王叔叔要制作一个长方体灯箱,已知灯箱的长是90cm,宽60cm,高120cm,王叔叔最少需要用多长的铝条?1.回顾学习过程,进一步巩固长方体的表象。(考察学生获取知道的全面性)2.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进一步明确长、宽、高的一般定义。(培养初步的空间思维)3.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考察综

10、合学习能力)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有了哪些认识?能比较全面、准确的总结长方体的特征。二、“以大问题”引领学生学习练习课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包括“呈现目标、基础训练、引深练习、展示评析、总结提升”五个环节。教学环节、流程、活动和时间分配如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呈现目标以大问题的方式呈现学习目标(主要是由教师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目标、任务)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目标、任务。约2分钟基础训练出示基础知识问题(含基本题)让学生解答,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算理、公式、解题思路和方法等,巩固基础知识,增强记忆。解答基础知识问题,巩固基本概念、算理、公式、解题思路和

11、方法等。约10分钟引深练习出示引深知识问题(变式题、综合题、延伸题(注意纵向和横向设计)让学生解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解决引深知识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约18分钟展示评析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引深知识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展示汇报并评析,指出优缺点并更正错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析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展示汇报并评析解决引深知识问题的结果,纠正错误,感受学习活动和成功的快乐。约6分钟总结提升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本节练习课进行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本节练习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要注意的问题,提升对知

12、识的认识。约4分钟三、“以大问题”引领学生学习复习课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包括“呈现目标、回顾知识、综合练习、展示评析、总结提升”五个环节。教学环节、流程、活动和时间分配如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呈现目标以大问题的方式呈现学习目标(主要是由教师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目标、任务)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目标、任务。约2分钟回顾知识以大问题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单元或学段或学期新学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竖(串)成线,横(连)成片,融合贯通,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掌握新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再现、整理本单元或学段或学期新学的

13、知识,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联系与区别,巩固和掌握基本概念、算理、公式、解题思路和方法等。约12分钟综合练习以问题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或学段或学期新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综合练习,并注意查缺补漏,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质疑释疑,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约18分钟展示评析组织和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展示汇报并评析,指出优缺点并更正错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展示汇报能力、表现力及评析能力。展示汇报并评析问题解决的结果,纠正错误,感受学习活动和成功的快乐。约5分钟总结提升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